长篇小说《天下良田》在郑发布:全景式展现中原农村的史诗性变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9 10:49 1

摘要:这部由周口市文联副主席、周口市作协主席柳岸历时多年创作的文学作品,以豫东平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切口,通过基层干部群像的生动刻画,全景式展现中原农村十年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史诗性变革。

4月18日,由作家出版社与河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小说《天下良田》在郑州举行新书发布式暨座谈会。

这部由周口市文联副主席、周口市作协主席柳岸历时多年创作的文学作品,以豫东平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切口,通过基层干部群像的生动刻画,全景式展现中原农村十年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史诗性变革。

活动现场,来自文学界、出版界及农业领域的40余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时代之作破土而出。

以文学之旅书写中原粮仓的时代答卷

4月18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贾宏宇,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周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青等出席新书发布式并致辞。

《天下良田》的诞生,恰似一场深犁土地的文学实践。作者柳岸当过乡镇长,做了近六年的县农开办主任,亲自操刀过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是故事的亲历者、当事人。她将政策实践转化为文学叙事,既呈现亩产提升等物质变革,也刻画农民从土地依赖到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心理嬗变。

“可以说,这部作品就是用纸墨书香守护着粮食安全的精神场景,为新时代山乡巨变留下最生动的注释。”贾宏宇谈到,《天下良田》既是文学与农业的深度对话,也是出版业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是以文学之旅书写中原粮仓的时代答卷。

贾宏宇指出,希望出版单位多挖掘像柳岸这样既有基层经验,又有文学功底的作者,推出更多像《天下良田》这样的作品,把实验室的种子研发、农田的智能灌溉这些高科技密码,用新时代的语言讲出来,用互联网的思维传播出去。

鲍坚表示,《天下良田》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河南省参与这一计划不仅有了良好开端,还结出了硕果,种下了新的种子,期待河南作家有更多优秀作品涌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更大贡献。

方启雄认为,柳岸以《天下良田》为题,以基层干部为主线,将高标准粮田建设与乡村生态变迁交织,既展现了田成方、路成网的现代化图景,更刻画了土地流转当中的坚守与镇痛,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书中良田二字既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更是责任和良心的象征,承载着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也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的命题。”王庆说,作为出版人,我们深知这部作品的诞生不仅是文学的胜利,更是一曲新时代的田园交响,下一步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广,讲好良田故事,让更多人看见中原大地的振兴图景。

“真正写了农业”“呈现了中国典型故事”

“《天下良田》是一部扎实的、厚重的、独特的长篇小说,这部书的出版,是河南文学界也是全国文学界的重要收获。”在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刘庆邦看来,作者当了这么多年的乡长、农开办主任,拥有长期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素材,“写现实题材得天独厚、得地独深”。他认为,《天下良田》很好地处理了实和虚、软和硬、主要人物和人物群像、普通语言和地方方言的关系,是柳岸非常成功的集大成的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福民说:“这部书写了两三年,对于50万字的长篇小说来说,处理那么丰富、复杂、现实的题材,其实三年是不够的,但是她写得很扎实,因为她一直在其中,在《天下良田》这种类型的生活、政策、土地、血肉相关的经验当中,有极其丰厚的积累和观察,所以,她不仅写出了豫东平原、乡土生活的真实,也触及到了土地关系新的文明条件变化下遇到的新的质地、新的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刘大先表示,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收获,在于真正地写了“农业”。“现代文学关于‘三农’的书写中,基本上写的都是农民,农村也是实际是意念性、风景性的存在,关于农业的书写是匮乏的,农业改革更是较少触及。”刘大先说,《天下良田》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一位位新农人的故事,写出了农业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而且是以事件为中心讲述,有实实在在的有质感的细节,真正是现实主义的写作。

“柳岸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在当下的山乡巨变写作里面很难见到。”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南省评论家协会理事刘宏志认为,这部小说非常好地呈现出了中国农村在混沌中的发展,不是一种脱离生活的高调的理想主义的表达,而是在生活的现实的泥泞之中、纠缠之中,实实在在写出了当下中国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中国的典型故事。

以文学的样式展示社会的“真实”

作为从河南省唯一一个“中国文学之乡”走出来的作家代表,此次柳岸新书《天下良田》的首发,也让不少与会嘉宾再次谈到了“周口作家群”“中原作家群”现象。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认为,“周口作家的数量、质量非常让人惊叹,这块土地非常值得我们探索。”他表示,很多书面的研究、文本的研究如何跟当地更深入的历史、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做得更深入一些,而不仅仅是学术的研究,更是一种田间的实践的研究。

周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青表示,中原作家群面临的最大的现实,就是我们这个农业大省,数千年来,农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生活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材。“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能不能在这个源泉基础之上把文学作品创作得更好,也考验着每一位作家”。

周口市文联主席吴青锋说:“柳岸是体验丰富的实践者,对农村、农业、农民都非常熟悉。文学的底色就是生活,是不可复制的,这也是《天下良田》独具特色的原因。”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兼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任动认为,书中陈姝这个人物“争与不争”的塑造,很好地折射出了周口的地方文化和历史文化,作者用出奇制胜的写作技术,把这个人物角色立住了。

座谈会最后,柳岸向与会专家表达了她内心的感受、感动和感谢,表示“将继续努力,不负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她曾在《天下良田》创作谈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基层写作者,我有责任以文学的样式展示社会的“真实”。“粮田”也许涵盖不了这部书的表达,而“良田”更合适,它包含着粮食田、责任田、良心田。而所有的人,都会面临着粮食田的供养,面临着责任田、良心田的精耕细作。

据悉,《天下良田》已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第二批重点推进作品,此次活动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河南省作家协会和河南文艺出版社承办。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李冬洁/文 赵墨波/图

编辑 杨阳

校对 崔妍

审核 田震

来源:东风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