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FE 400-800mm F6.3-8 G OSS”带你解锁超远摄新视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8:51 3

摘要:索尼“FE 400-800mm F6.3-8 G OSS”是一款支持全画幅、覆盖800mm焦距的E卡口超远摄变焦镜头。对于追求超远摄体验的索尼用户而言,它无疑是一款“必入”镜头。此次,我们就来深入探究这款镜头的真实实力。

索尼“FE 400-800mm F6.3-8 G OSS”是一款支持全画幅、覆盖800mm焦距的E卡口超远摄变焦镜头。对于追求超远摄体验的索尼用户而言,它无疑是一款“必入”镜头。此次,我们就来深入探究这款镜头的真实实力。

本次测试将“FE 400-800mm F6.3-8 G OSS”与旗舰级无反相机“α1 II”搭配进行。

首先,我们来看看“FE 400-800mm F6.3-8 G OSS”的尺寸情况。

该镜头的尺寸为119.8mm(最大直径)×346mm(全长),重量约2475克。作为一款支持800mm焦距的超远摄变焦镜头,它的尺寸和重量确实符合这类镜头的常规水准。在800mm超远摄变焦镜头领域,佳能的“RF200-800mm F6.3-9 IS USM”(最大直径102.3mm×全长314.1mm,重量2050克)已率先上市,相比之下,索尼这款镜头在尺寸和重量上都略占上风。

尽管从参数上看尺寸不小,但实际上手观察会发现,它比预想中更为紧凑。

不过,这款镜头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其广角端的最大光圈值为F8,在同级别镜头中属于相对明亮的设定。内对焦设计的优势在于,变焦过程中镜头全长不会发生变化,操作起来十分便捷。此外,该镜头的重量平衡设计出色,只要稍加适应,甚至能意外地实现手持拍摄。作为一款支持800mm远摄端的超远摄变焦镜头,它在紧凑性设计上可圈可点。

变焦环上标注着从400mm到800mm的焦距刻度,光是看到这些数字,就让人对拍摄充满期待。

这款镜头的一大显著特点是,配备了堪比索尼顶级“G Master镜头”的丰富操控系统。

镜头镜筒侧面配备了种类繁多的开关,共计6种,分别是“对焦模式开关”“全时DMF开关”“对焦范围限制器”“防抖开关”“防抖模式开关”。其中,“全时DMF开关”是此前与它定位相近的超远摄变焦镜头“FE 200-600mm F5.6-6.3 G OSS”所没有的。开启该开关后,即使在自动对焦(AF)模式下,也能手动操作对焦环进行对焦微调。

(丰富多样的开关设计,新增了“FE 200-600mm F5.6-6.3 G OSS”所缺失的“全时DMF开关”)

作为超远摄变焦镜头,它在镜筒的上下及左侧共3处位置配备了“对焦锁定按钮”。除了锁定对焦功能外,用户还可根据自身需求,为这些按钮自定义设置多种不同功能。

(这3处“对焦锁定按钮”均设置在无论是横向持机还是纵向持机时,都便于按压的位置)

从外观上看,镜头的三脚架接座似乎是可拆分设计,但实际上它是完全固定的,无法拆卸。不过,这种固定设计也带来了更高的刚性,将镜头固定在三脚架上拍摄时,能明显感受到稳固的支撑性。而且,三脚架接座可旋转至镜筒上方,在手持拍摄时不会造成阻碍。

对于超远摄镜头而言,三脚架接座的刚性至关重要,将其固定在三脚架上时,能获得扎实稳定的拍摄体验。

镜头附带的遮光罩同样值得关注。以往,“G镜头”的遮光罩在档次上大多不及“G Master镜头”,但此次这款镜头配备了一款品质出众的遮光罩(型号ALC-SH181)。

说不定这是“G镜头”首次配备如此高端的遮光罩?遮光罩与镜头本体连接时,还设有稳固的锁定按钮。此外,为方便调节PL滤镜或可变ND滤镜,遮光罩上还专门设计了滤镜调节窗口。若不是遮光罩上的橙色标识有所区别,恐怕没人能将它与“G Master镜头”的遮光罩区分开来。

附带的遮光罩品质堪比“G Master”!

还配备了实用的锁定按钮!

连超远摄镜头中难得一见的滤镜窗口都一应俱全。

在操控性和刚性方面,这款镜头超越了传统“G镜头”,已接近“G Master镜头”的水准,而大家最为关心的成像性能,尤其是解析力,又表现如何呢?接下来我们一同验证。

1. 广角端400mm/光圈F6.3拍摄

使用广角端400mm、最大光圈F6.3进行拍摄。由于是远摄焦段拍摄,背景会呈现出一定的虚化效果,但仔细观察对焦区域会发现,画面展现出极高的解析力。虽然没有进行严格的对比测试,但直观感受上,其解析力与“G Master”定焦镜头“FE 600mm F4 GM OSS”相差无几。

不过,在偏离景深范围的区域,虚化效果略显杂乱。尽管镜头能提供出色的解析力,但在这方面,与“G Master镜头”或是定焦镜头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400mm、F6.3、1/250秒、ISO 1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2. 远摄端800mm/光圈F8拍摄

接着,使用远摄端800mm、最大光圈F8进行拍摄。观察成像结果,同样能让人惊叹“哇!解析力堪比‘G Master镜头’”,表现十分出色。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远摄端,其虚化效果仍不及定焦“G Master镜头”,与自然的虚化质感存在一定距离。即便如此,这款镜头的成像质量仍处于高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800mm、F8、1/160秒、ISO 1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3. 出色的自动对焦(AF)速度与精度

在自动对焦(AF)性能方面,由于该镜头搭载了2组线性马达,测试前我们就对其抱有较高期待。实际拍摄翠鸟时,它的表现更是超出预期。只要能将翠鸟纳入取景框,镜头就能迅速完成对焦,并且后续能持续稳定地锁定焦点。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800mm、F8、1/3200秒、ISO 100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以下案例拍摄的是刚从水中跃出的翠鸟,是按下快门后的第一张照片。虽然遗憾的是翠鸟当时是背向镜头跃出,且捕食未能成功,但从这张照片中不难看出,面对突然出现的动态被摄体,镜头依然能快速完成对焦。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800mm、F8、1/3200秒、ISO 50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此次搭配使用的“α1 II”和“α9 III”均具备预拍摄功能,因此,即便面对鸟类起飞瞬间这样的高速动态场景,这款镜头也能发挥出色。这得益于其快速的自动对焦速度,能敏锐地捕捉到瞬间的动作变化。以下案例便是通过预拍摄功能,捕捉到的翠鸟起飞瞬间。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800mm、F8.0、1/2000秒、ISO 50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4. 当然,支持增距镜

值得庆幸的是,这款镜头兼容索尼原厂增距镜。搭载1.4倍增距镜“SEL14TC”时,焦距可延伸至1120mm;搭载2倍增距镜“SEL20TC”时,焦距更是能达到1600mm,能将远处的小型被摄体拍摄得更大。

搭载“SEL14TC”后,最大焦距可达1120mm,最大光圈会变暗1档,变为F11。

而搭载“SEL20TC”时,最大焦距高达1600mm!不过,最大光圈会变暗2档,降至F16。

接下来,我们一同查看镜头单独使用、搭载“SEL14TC”以及搭载“SEL20TC”这三种情况下,在远摄端拍摄的案例。

(1)镜头单独使用,远摄端(焦距800mm/光圈F8)拍摄

首先,在未使用增距镜的情况下,用800mm焦距拍摄翠鸟。尽管800mm已是超远摄焦距,但当被摄体体型较小且距离较远时,仍会让人觉得“拍摄出来的画面还是太小了”。有人说,野生鸟类摄影的精髓在于不主动靠近鸟类,而是耐心等待它们向自己靠近,但在实际拍摄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800mm、F8、1/250秒、ISO 8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2)搭载“SEL14TC”,远摄端(焦距1120mm/光圈F11)拍摄

尝试搭载“SEL14TC”后,在几乎相同的拍摄距离下,被摄体在画面中的尺寸有了一定提升。但正是这“一点点的提升”,对于希望尽可能放大远处被摄体的摄影师来说,带来的实用价值却非常大。虽说最大光圈F11确实偏暗,但在直射光环境下,应对动态被摄体还是基本可行的。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1120mm(使用“SEL14TC”)、F11、1/160秒、ISO 8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3)搭载“SEL20TC”,远摄端(焦距1600mm/光圈F16)拍摄

搭载“SEL20TC”拍摄时,被摄体在画面中明显变大,让人忍不住感叹“太棒了!”。但焦距达到1600mm后,仅仅是将被摄体纳入取景框就并非易事。此外,轻微的抖动都可能导致画面模糊,因此必须使用大型三脚架和云台。

由于最大光圈F16光线较暗,建议考虑使用遥控器或智能手机应用(Imaging Edge Mobile)进行遥控拍摄,以减少拍摄时的抖动影响。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1600mm(使用“SEL20TC”)、F16、1/60秒、ISO 8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四、其他案例赏析

虽然下面这张只是普通斑鸠的照片,但它很好地展现了这款镜头出色的成像性能,因此特意收录进来。这款镜头的成像质量远超人们对超远摄变焦镜头的固有认知,能在背景虚化中清晰地突出拍摄主体。可以说,堪比“G Master镜头”的卓越解析力,正是这款镜头的最大亮点。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800mm、F8、1/125秒、ISO 4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另一方面,如果尝试在最短拍摄距离下使用这款镜头,由于其焦距在微距拍摄中并不常用,很难掌握合适的拍摄距离。该镜头的最短拍摄距离,广角端为1.7m,远摄端为3.5m,需要较长的工作距离。因此,在常规使用场景下,可能会让人产生“咦?怎么离被摄体这么近都拍不了更大的画面”的困惑。

不过,这款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为0.23倍,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广角端400mm的放大倍率似乎更高,所以如果想要近距离拍摄较大的画面,选择广角端会更有优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设计师在开发时充分考虑了实际使用场景。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400mm、F6.3、1/250秒、ISO 4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以下案例是在动物园拍摄的火烈鸟。看似容易拍摄,但实际情况是,为了不打扰正在观赏的游客和其他摄影师,往往需要在较远的距离进行拍摄。此时,这款镜头800mm远摄端的超远摄能力就能大显身手。这张案例是手持拍摄的,得益于高性能的防抖功能,即便使用了1/200秒的快门速度(超过了一般认为的“焦距倒数秒”的低速快门限制),依然能拍摄出清晰无模糊的画面。不得不为这出色的防抖功能点赞。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800mm、F11、1/200秒、ISO 4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下面这张案例是使用广角端400mm进行近摄(并非最短拍摄距离)的效果。由于广角端从400mm开始,通过取景器观察时,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这种与常规视角不同的画面。但好在它是变焦镜头,用户可以自由调整焦距,从而确定理想的视角和构图。

拍摄参数:α1 II、FE 400-800mm F6.3-8 G OSS、1600mm、F9、1/160秒、ISO 4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试用“FE 400-800mm F6.3-8 G OSS”后,最深刻的感受是,在拍摄过程中,几乎只用到了远摄端800mm和广角端400mm,虽然它在拍摄题材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我们认为,这款镜头正是能帮我们实现“全画幅超远摄梦想”的“专属”超远摄变焦镜头。

来源:互通lightroom教程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