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7年,女友考上清华我只考了360分,20年后,我成副厅长,在机场与她不期而遇
97年,女友考上清华我只考了360分,20年后,我成副厅长,在机场与她不期而遇
"张厅长,您的行李已经安排好了。"助理的声音唤回了我的思绪。
我点点头,目光却被候机大厅角落的一个身影吸引。
那个背影,那个熟悉的坐姿...不可能,怎么可能是她?
二十八年过去,我早已不是那个高考只考了360分的男孩,而是一名副厅长。
那个当年考上清华的她,应该已经在某个城市安家落户了吧?
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鬼使神差地向那个方向走去。
如果是她,我该说什么?
如果不是她,我又该如何面对自己心中那个从未愈合的伤口?
就在我距离她只有几步之遥时,她转过头来...
01
1997年7月15日,高考成绩放榜的日子。
张宇诚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
他昨晚失眠了,脑子里反复想着那些让人头疼的数学题。
估分的时候他就知道考砸了,但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能有奇迹发生。
"宇诚,起来了?赶紧去学校看成绩。"
母亲在厨房里喊着,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
这个家庭太需要一个大学生了。
父亲是纺织厂的工人,母亲在街道办做临时工,全家的希望都压在张宇诚身上。
张宇诚草草洗了把脸,骑着那辆已经掉漆的自行车向学校赶去。
七月的北京热得要命,柏油路面泛着白光,他的心却比这天气还要燥热。
学校门口已经围满了人。
有人欢呼雀跃,有人痛哭流涕。张宇诚远远地看到了李梅,她站在成绩榜前,手里拿着一张红色的纸。
那是录取通知书。
张宇诚没有立刻过去,而是先找到了自己的成绩。
当他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360分。
连三本线都没过。
他愣愣地站在那里,脑子里一片空白。
身边有同学在议论着谁考上了哪所大学,谁要复读,谁要直接工作。
这些声音听起来都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
"张宇诚。"
李梅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慢慢转过身,看到她眼圈红红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录取通知书。
"恭喜你。"
张宇诚努力挤出一个笑容。
他想说得自然一些,但声音还是有些颤抖。
"我..."
李梅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看着张宇诚,心里涌起一阵说不出的难受。
从高二开始,他们就在一起了。
虽然没有公开过关系,但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他们是一对。
张宇诚的成绩一直不算好,但他很努力。
每天晚上都会陪她在教室里复习到很晚,然后送她回家。
他总是说,要和她一起考到北京去,一起上大学。
现在这个梦想破碎了。
"你高兴就好。"
张宇诚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就像平时安慰她的时候一样。
但这一次,李梅却哭了。
眼泪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她想控制住,但根本做不到。
周围的同学都在看着她,她却顾不了那么多了。
"对不起..."
她哽咽着说道。
不知道是在为自己的眼泪道歉,还是在为这个残酷的现实道歉。
张宇诚心里像被人用刀子割了一样疼,但他还是保持着笑容。
"哭什么,这是好事啊。清华,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可是你..."
"我没事,真的。"
张宇诚把手放在李梅的头上,像以前一样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
"你要好好上学,不要想太多。至于我,我会想办法的。"
李梅抬起头看着他,眼中全是不舍和愧疚。
她想说什么,但张宇诚已经转身走了。
他骑着自行车穿过胡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
平时熟悉的小卖店,熟悉的理发店,熟悉的老树,现在看起来都像是在嘲笑他。
回到家的时候,父母正坐在客厅里等着他。
看到他的表情,他们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多少分?"
父亲问道,声音很平静,但张宇诚能听出其中的失望。
"360。"
母亲瘫坐在椅子上,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点了一支烟。
"复读吧。"
"不复读。"
张宇诚的话让父母都愣住了。
"为什么?再努力一年,说不定就考上了。"
"我不想再折腾了。"
张宇诚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贴在墙上的那些大学招生简章。
那些曾经让他充满向往的学校名字,现在看起来都那么刺眼。
他想起了李梅的眼泪,想起了她手中的清华录取通知书。
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不是因为没考上大学,而是因为他意识到,从今以后,他和李梅就真的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她会在清华园里遇到更优秀的人,会有更广阔的未来,会慢慢忘记这个高考只考了360分的男朋友。
而他呢?他要在这个小城市里继续挣扎,或许一辈子都走不出去。
这种差距让他感到深深的不甘。
夜深了,张宇诚躺在床上睡不着。
他反复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想着李梅哭泣的样子,想着父母失望的表情。
突然,他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则征兵广告。
当兵。
这个念头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他。
他可以去当兵,在部队里锻炼自己,等退伍了再做打算。
至少,这样他就不用每天面对这个让他感到窒息的环境了。
第二天一早,张宇诚就去了武装部。
02
征兵的消息传开后,整个胡同都轰动了。
"张宇诚要去当兵?"
"那小子想开了,高考没考好,当兵也是条出路。"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适应,那孩子看起来文文弱弱的。"
邻居们的议论声张宇诚都听在耳里,但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武装部的人说,他的身体条件符合要求,政审也没问题,只要等通知就行了。
最难过的是父母。
"你真的决定了?"
母亲红着眼睛问道。
在她看来,儿子这是在赌气,是因为高考失利才想要逃避现实。
"妈,我想清楚了。当兵不丢人,而且能锻炼人。"
"可是..."
"没有可是。"
张宇诚的语气很坚决。他已经在心里规划好了未来的路。
当两年兵,在部队里好好表现,争取留队或者转业。
这样至少能有个稳定的工作,不用让父母继续为他操心。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面对李梅。
不想看到她同情的眼神,不想听到她安慰的话语。
那种从高处俯视的关怀,比任何伤害都要令人难受。
一个星期后,李梅来找他了。
她敲响张宇诚家的门时,张宇诚正在收拾东西。
通知书已经下来了,他需要在一个月内到部队报到。
"宇诚在家吗?"
听到李梅的声音,张宇诚的手停了下来。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去开了门。
李梅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小包。
她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时憔悴了一些,眼睛也有些红肿。
"我听说你要去当兵。"
"嗯。"
张宇诚点点头,没有让她进屋,就站在门口说话。
"为什么突然做这个决定?"
"没什么突然的,我想了很久了。"
李梅看着他,想要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什么,但张宇诚的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是不是因为我?"
"不是。"
张宇诚回答得很快,快到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太可信。
"如果是因为我,你不用这样。我们可以..."
"可以什么?"
张宇诚打断了她的话。
这是他第一次用这种语气和她说话,李梅明显愣了一下。
"我们可以保持联系,等你复读考上大学..."
"我不复读。"
"那你可以找其他的路,不一定要当兵..."
"李梅。"
张宇诚叫她的名字,语气变得很认真。
"你要明白一件事,我们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你要去清华读书,将来会有很好的前途。而我只是一个连大学都考不上的人。"
"我不在乎这些。"
"你不在乎,但别人在乎。"
张宇诚想起了那天在学校门口看到的一幕。
李梅的父母来接她,当听到张宇诚的成绩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明显变了。
虽然他们没有说什么,但那种失望和不认同张宇诚感受得很清楚。
"你想太多了。"
"我没有想太多,我只是看清了现实。"
两个人就这样站在门口,谁也不肯让步。最后还是李梅先妥协了。
"好吧,如果你真的决定要当兵,我不反对。但是..."
她从包里拿出一本日记本,递给张宇诚。
"这是我高中三年的日记,里面有很多关于你的。我希望你能带着它,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时光。"
张宇诚接过日记本,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他知道李梅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都会在小台灯下认真地记录一天的经历。
"谢谢。"
"还有这个。"
李梅又拿出一张照片。那是他们在高二时一起拍的,两个人站在学校的梧桐树下,笑得很开心。
那时候他们都以为,未来会像这张照片一样美好。
"我不要。"
张宇诚没有接那张照片。
"为什么?"
"因为没必要。"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李梅。
她看着张宇诚,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她把照片放回包里,转身离开了。
张宇诚关上门,靠在门板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看着手中的日记本,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话伤害了李梅,但他也知道,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放下他,去拥抱属于她的未来。
打开日记本的第一页,他看到了李梅娟秀的字迹:
"今天张宇诚主动和我说话了,虽然只是问我数学题,但我还是很开心。他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弯成月牙,很好看。"
张宇诚快速翻过这一页,不敢再看下去。
他把日记本塞进行李箱的最底层,然后继续收拾其他东西。
一个月后,张宇诚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03
火车站台上人头攒动,新兵们拖着行李箱排队准备上车。
张宇诚背着一个旧背包,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那本日记。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什么时候走,包括李梅。
但当他走向检票口的时候,却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李梅就站在远处的角落里,手里拿着一个小包。
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两个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张宇诚感觉心跳瞬间停了一下。
他想装作没看见,但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走?"
"我问了武装部的王干事。"
李梅的声音很轻,像是怕被别人听到。
"你不应该来的。"
"我知道你不想见到我,但是有些话,我必须要说。"
李梅看着张宇诚,眼中有一种张宇诚从未见过的坚决。
"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我们之间的问题不是成绩,不是大学,而是你不相信我。"
"我..."
"你让我说完。"
李梅打断了他的话。
"你以为我会因为考上清华就看不起你,你以为我的父母会反对我们在一起,你以为我们注定要分开。但是你有没有问过我的想法?"
张宇诚沉默了。
"我从来没有觉得成绩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你善良,你体贴,你有责任心,这些都是我喜欢你的原因。至于大学,那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
"可是你父母..."
"我父母的想法是他们的事,我的选择是我的事。"
李梅从包里拿出一个毛线手套,递给张宇诚。
"这是我亲手织的,部队里冬天会很冷。"
张宇诚接过手套,感觉到了里面有什么东西。他摸了摸,是一张小纸条。
"现在不要看,等到了部队再看。"
李梅说完这句话,就转身向检票口走去。
张宇诚愣了一下,赶紧跟上。
"等等,你不是要送我吗?"
"我也要走了。"
"去哪里?"
"北京,明天就开学了。"
张宇诚这才想起来,李梅也要去上大学了。
他们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李梅。"
张宇诚叫住了她。
"什么?"
"照顾好自己。"
"你也是。"
两个人在检票口分开了。张宇诚上了去西北的火车,李梅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同样的铁轨,不同的方向。
火车启动的时候,张宇诚透过窗户看到李梅也在看他。
她举起手,轻轻挥了挥。张宇诚也想挥手,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火车渐渐开远,车站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
张宇诚靠在座位上,拿出那个毛线手套。
手套织得很细致,每一针都很均匀,可以看出李梅花了很多心思。
他摸到了里面的纸条,小心翼翼地取出来。上面用铅笔写着四个字:
"等你回来。"
张宇诚的眼眶瞬间红了。他紧紧握着纸条,就像握着一个诺言。
这四个字比任何海誓山盟都要有力量,它们给了张宇诚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火车在夜色中穿行,张宇诚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目标。
他要在部队里好好表现,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要配得上李梅的等待。
两年后,他一定要站在她面前,告诉她,他回来了。
但是张宇诚不知道的是,命运有时候比想象中更残酷。
有些分别,注定要比预期的更久远。
04
部队生活比张宇诚想象中要苦得多。
每天凌晨五点起床,跑步,训练,学习,再训练。
张宇诚的手上很快就布满了老茧,皮肤也被晒得黝黑。
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甚至比其他新兵更加努力。
班长注意到了他的表现。
"张宇诚,你小子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没有,班长。"
"没有心事能这么拼命?我当兵十年了,还没见过你这样的新兵。"
张宇诚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只有他自己知道,支撑他的是那四个字:等你回来。
每天晚上,张宇诚都会拿出那张纸条看一遍,然后写信给李梅。
他写得很认真,会把部队里发生的有趣事情都告诉她,会描述西北的风景,会说自己的训练成果。
但是这些信他从来没有寄出去。
不是不想寄,而是不知道寄到哪里。
李梅在清华读书,但他不知道她的具体地址。
而且他也不确定,她是否真的想收到他的信。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张宇诚在部队里表现优异,被选为班长候选人。
就在这时,一次意外改变了一切。
那是一次夜间训练,张宇诚在攀爬训练中不慎从绳索上摔了下来,右腿骨折。
军医说需要休养至少三个月,建议他回家康复。
"我不回去,在部队里养也行。"
"小张,别倔了。部队里条件有限,回家养伤对你有好处。"
连长亲自找张宇诚谈话。
"而且你家就在附近,回去看看父母也好。"
张宇诚最终还是同意了。
他拄着拐杖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小城,父母看到他的样子心疼得不得了。
"怎么伤成这样?"
母亲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没事,小伤,很快就好了。"
张宇诚安慰着父母,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件事。
李梅应该放假了吧?要不要去看看她?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疯长。
张宇诚在家里坐立不安,最终还是决定去找她。
李梅家住在城东的一个小区里,张宇诚拄着拐杖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他站在楼下,看着那个熟悉的窗口,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他想给李梅一个惊喜,所以没有提前联系。
但当他准备上楼的时候,却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
"我们家女儿是清华高材生,怎么能跟一个连大学都没考上的人在一起?简直是丢人!"
这是李梅父亲的声音,愤怒得像要爆炸一样。
"爸,你不要这样说张宇诚。"
李梅的声音很委屈,带着哭腔。
"我说得有什么不对?那小子现在在哪里?当兵去了?一个兵能有什么出息?"
"张宇诚他..."
"他什么他?梅梅,你是个聪明孩子,不要为了一时的感情毁了自己的前途。现在分手还来得及,等你毕业了,有的是优秀的男孩子追你。"
"我不要别人,我只要张宇诚。"
"你给我住嘴!"
紧接着传来一声清脆的巴掌声。
张宇诚整个人都僵住了。他从来没有想过,李梅会为了他承受这样的痛苦。
他更没有想过,在李梅父亲眼里,他竟然是这样一个不堪的存在。
连大学都没考上的人。
一个兵能有什么出息。
这些话像刀子一样刺着张宇诚的心。
他突然意识到,即使他在部队里表现再好,在某些人眼里,他依然是个失败者。
楼上的争吵还在继续,但张宇诚已经听不下去了。
他转身离开,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楼道里显得格外刺耳。
他走得很慢,腿伤让他没办法走快。
但他的心却跑得很快,快到要跳出胸膛。
原来李梅的眼泪不只是因为离别,更是因为家庭的压力。
原来她一直在为他们的关系而战,而他却什么都不知道。
张宇诚在小区门口停了下来,掏出那张已经有些发黄的纸条。
"等你回来"四个字依然清晰,但现在看来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要怎么回来?以什么身份回来?
一个连大学都没考上的人,一个没有出息的兵,有什么资格让李梅等待?
张宇诚想起了部队里的战友们,他们大多数都是和他一样的农村孩子,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高学历,只能用血汗和努力去争取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但李梅不一样,她是清华的学生,她的未来应该是光明的,不应该被他这样的人拖累。
张宇诚走到一个小商店门口,借了纸笔,给李梅写了一封信。
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她写信。
信很短,只有几句话:
"梅梅,我听到了你们的争吵。我想我明白了,我们确实不合适。忘了我吧,去过属于你的生活。张宇诚。"
他把信塞进李梅家的信箱里,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从那一天起,张宇诚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李梅。
他把那本日记和纸条都收了起来,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训练中。
他想要证明,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人,一样可以有出息。
05
伤好之后,张宇诚回到了部队。
这一次,他比以前更加拼命了。
他报名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学习管理知识,学习法律条文,学习计算机操作。
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在学习;在别人娱乐的时候,他还在学习。
班长看着他,摇了摇头。
"张宇诚,你这样下去会把自己累坏的。"
"没事,我还年轻。"
"年轻也不能这样糟蹋身体。"
张宇诚没有听劝,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比别人走得更好。
很快,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张宇诚被提拔为班长,然后是排长,再然后是连长。
他用了五年时间,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
在这五年里,张宇诚几乎没有回过家。
即使回去,也只是匆匆待几天就走。
父母问他有没有谈女朋友,他总是说没时间,部队里事情多。
其实不是没时间,而是不敢想。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张宇诚还是会想起李梅,想起她的笑容,想起她的眼泪。
但他很快就把这些念头压下去,告诉自己要向前看。
2005年,张宇诚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转业还是继续留在部队。
"张宇诚,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团长找他谈话。
"还没有决定,首长。"
"我建议你转业。你这些年表现很好,如果转业的话,应该能安排一个不错的岗位。"
张宇诚想了想,点了点头。
他在部队里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是时候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历练了。
转业的手续办得很顺利,张宇诚被安排到了市政府办公室工作。
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张宇诚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体制内的工作和部队完全不同。
这里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微妙的利益平衡,有看不见的游戏规则。
张宇诚刚开始很不适应,经常因为太过直接而得罪人。
"小张,你这样不行啊。"
办公室的老主任私下里提醒他。
"什么不行?"
"你太直了,有些话不能这样说。"
"我说的都是实话。"
"实话不等于都能说。你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绕弯子。"
张宇诚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他开始观察周围的同事,学习他们的说话方式,学习他们的处事方法。
虽然有些做法他不太认同,但他知道,要想在这个环境里生存,就必须遵守这里的规则。
慢慢地,张宇诚适应了这种工作方式。
他开始变得圆滑,变得懂得分寸,变得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
领导们发现,这个从部队转业的年轻人很有能力,办事效率高,而且能够很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张宇诚的升职之路异常顺利。从科员到副科长,从副科长到科长,从科长到副处长。每一次提升,他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张宇诚也遇到过一些女孩子。
有同事介绍的,有工作中认识的,都是条件不错的女孩。但张宇诚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脱。
"小张,你这样下去可不行,总得成个家啊。"
介绍人有些着急。
"等我再稳定一些吧。"
张宇诚总是这样回答。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的心里还住着一个人,即使过了这么多年,那个人的位置依然没有被任何人取代。
偶尔,张宇诚也会想起李梅。她现在在做什么?是不是已经毕业了?是不是已经有了新的男朋友?是不是已经把他忘记了?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张宇诚也不想去寻找答案。
他只能把自己埋在工作里,用忙碌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2015年,张宇诚被提拔为副厅长。
那一年,他38岁,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
在庆祝晚宴上,同事们纷纷向他祝贺。
"张厅长,你可是我们的榜样啊。"
"从一个普通士兵到副厅长,这样的经历可不多见。"
"张厅长有什么成功秘诀,教教我们吧。"
张宇诚端着酒杯,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心里却涌起一阵说不出的空虚。
成功了,然后呢?有人分享这份喜悦吗?有人为他感到骄傲吗?
当晚回到家,张宇诚坐在空旷的客厅里,拿出了那本已经泛黄的日记。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把它藏在最隐秘的地方,偶尔才会拿出来看看。
翻开第一页,李梅娟秀的字迹依然清晰:
"今天张宇诚主动和我说话了..."
张宇诚的眼眶湿润了。
十八年过去了,他终于有了可以让她骄傲的成就。但是,她还在等他吗?
06
2017年,张宇诚40岁了。
这一年,他的工作更加繁忙。
作为副厅长,他需要负责多个重要项目,经常要出差开会。
在外人看来,他事业有成,前途无量。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从未消失过。
身边的朋友们开始为他的终身大事着急。
"老张,你不能总这样下去啊。"
老同学聚会上,大家又开始劝他。
"找个合适的结婚吧,总不能一辈子打光棍。"
"我这样挺好的,自由自在。"
张宇诚笑着推脱,但心里却五味杂陈。
不是他不想结婚,而是他始终没有遇到能让他动心的人。
或者说,他的心早就被一个人占据了,再也装不下别人了。
有时候深夜时分,张宇诚会想象李梅现在的生活。
她应该早就毕业了,可能在某个大城市工作,可能已经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想到这里,他既为她高兴,又为自己感到失落。
2018年的一个秋天,张宇诚参加一个经济论坛。
会议间隙,他无意中听到两个人在讨论清华的校友会。
"李梅那个报告写得真不错,有理有据。"
"是啊,她现在在哪个部门来着?"
"好像是在发改委,职位还挺高的。"
张宇诚的心跳瞬间加快了。李梅?是他认识的那个李梅吗?他想过去询问,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即使真的是她,又能怎么样呢?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张宇诚好几天都心神不宁。
他甚至想过要主动去打听李梅的消息,但每次都在最后时刻退缩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人都会变的。
现在的李梅可能早就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女孩了。
而且,他又有什么立场去打扰她的生活呢?
就在张宇诚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李梅的消息时,命运给了他一个意外的安排。
2025年春天,张宇诚需要到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工作会议。
这是一个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别会议,需要各省市的相关负责人参加。
"张厅长,您的机票已经订好了,明天下午的航班。"
秘书小李汇报着行程安排。
"会议资料呢?"
"都准备好了,您可以在飞机上看。"
张宇诚点了点头,开始为这次出差做准备。
他没有想到,这次看似普通的工作出差,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第二天下午,张宇诚带着助理和随行人员来到机场。
由于航班延误,他们需要在候机大厅等待两个小时。
"张厅长,您先休息一下,我去确认一下航班信息。"
助理很体贴地说道。
张宇诚坐在VIP候机室里,拿出会议资料开始研读。
这个习惯他保持了很多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工作。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小时后,航班准时起飞。
张宇诚在飞机上继续看资料,为第二天的会议做准备。
他想象着会议的流程,想象着可能遇到的问题,想象着需要表达的观点。
但他没有想象到的是,在北京的土地上,有一个人也在为同一个会议做着准备。
那个人,就是李梅。
二十八年过去了,命运的齿轮终于要重新转动了。
07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2025年9月7日下午3点。
张宇诚从飞机上下来,助理小李在前面引路。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出行方式——有人安排行程,有人拿行李,有人负责接待。
但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心里有些不安。
"张厅长,车子已经在外面等着了,直接去酒店还是先吃饭?"
"先去酒店吧,我想看看明天会议的最新议程。"
张宇诚一边走一边说,目光无意识地扫视着周围的人群。
机场里人来人往,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交织在一起,显得特别嘈杂。
走到候机大厅的时候,张宇诚突然停了下来。
就在前方不远处的座椅区,一个女人正低头看着笔记本电脑。
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灰色风衣,头发盘成简洁的发髻,从侧面看去,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张宇诚的心跳开始加速。
不可能,怎么可能是她?
但是那个侧影,那个坐姿,甚至是那种专注的神态,都和他记忆中的某个人完全吻合。
"张厅长?"
助理发现他停了下来,有些疑惑。
"没事,你们先走,我马上跟上。"
张宇诚的声音有些颤抖,但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他缓缓向那个座椅区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什么。
随着距离的缩短,那种熟悉感越来越强烈。
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八年,虽然时间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痕迹,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比如一个人的气质,比如一个人专注时的神态,比如一个人习惯性的小动作。
张宇诚走到距离她五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他想再仔细确认一下,不想因为自己的错觉而做出什么尴尬的事情。
就在这时,那个女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慢慢抬起头来,
来源:城市套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