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经验:莴笋播种有“三怕”,避开这些,亩产轻松过万斤!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8:22 1

摘要:种莴笋的乡亲们都知道,这看似普通的作物,其实是个“娇气主”,播种时节有三个最怕的环节,一旦疏忽,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种莴笋的乡亲们都知道,这看似普通的作物,其实是个“娇气主”,播种时节有三个最怕的环节,一旦疏忽,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种莴笋的乡亲们都知道,这看似普通的作物,其实是个“娇气主”,播种时节有三个最怕的环节,一旦疏忽,轻则减产,重则绝收。相反,只要巧妙避开这些陷阱,亩产轻松突破万斤大关不是梦!今天就给大家揭秘这“三怕”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一怕:高温催芽不当

莴笋播种的第一怕,就是怕高温季节催芽不当。秋莴笋夏季播种,正值高温季节,种子发芽困难,不易全苗,幼苗徒长,花芽分化早,抽苔迅速。

想想看,七八月份那毒日头,土壤温度动不动就三十多度,莴笋种子哪受得了这个?很多人家出苗稀稀拉拉,问题就出在这儿。

老农有妙招:低温催芽。具体做法是把种子浸泡24小时后,用纱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柜中,在-3℃~5℃温度下冷冻一昼夜,然后放在凉爽处,2-3天即可发芽。

还有传统的“吊井法”:用凉水将种子浸泡1-2小时,用纱布包好,置于井内离水面30厘米处,每天取出种子淋水1-2次,连续3-4天也就发芽了。这土办法虽然麻烦点,但管用!

二怕:苗期管理失误

莴笋的第二怕,是怕苗期管理失误。苗床既不能太湿也不宜太干,以免徒长或苗子老化。莴笋如果管理不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窜干”,也就是未熟抽薹。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两个时期:莲座叶形成前至花芽分化后,以及茎部快速肥大增长期。

防止“窜干”的关键在于适当控制水分进行蹲苗。待叶片肥厚长出2个叶环,且心叶与莲座叶平齐,茎部开始肥大时结束蹲苗。

蹲苗后茎部进入快速肥大增长期,此时水分需求量迅速增大,要及时灌水,但要做到膜上不留水、根系不缺水。

同时还要及时间苗,间苗后应用腐熟稀淡粪水或磷酸二氢钾0.1%溶液追肥1-2次促壮苗。别忘了,定植前喷1次0.5%的矮壮素,对促进苗壮有奇效。

三怕:水肥管理失衡

莴笋的第三怕,是怕水肥管理失衡。莴笋的根系浅而密集,多分布于土壤表层20-30厘米,吸收能力较差,宜小水勤浇。

缺水了长不动,水多了又容易烂根、得病,真是个技术活!

施肥更是讲究。莴笋对氮钾肥需求量较大,磷肥较少。缺氮会抑制叶片分化,影响幼苗发育;但氮肥过多反而会造成减产。

所以追肥要把握“勤追清淡肥”的原则。幼苗活棵后,每隔3-5天结合浇水追施,在团棵期和茎部开始肥大期特别要各追肥一次,以复合肥为主。

采收前7-10天还要停止灌水,以防茎部开裂;采收时植株水分过多容易腐烂,不利于久存运输。

避开三怕,丰收在望

只要巧妙避开这“三怕”,莴笋亩产轻松过万斤就不是难事。重要的是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催芽要降温、苗期要控水、水肥要均衡。

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是最佳收获期。这时候的莴笋,茎秆粗壮,肉质脆嫩,商品价值最高。

有的菜农为了延长上市期,延迟采收,还会采用在晴天用手掐去生长点和花蕾,或喷施矮壮素的方法。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好办法。

把握好播种时机,莴笋种子在15-20℃的土壤温度下5天左右就能探头;管理得当,一根根莴笋就会长得粗壮水灵,亩产万斤不难企及。

种地就是个细心活,莴笋的“三怕”避开了,丰收自然水到渠成。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