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26日,成都黄田坝机场,一架编号36001的新型战机悄然进行地面滑行测试。这款采用无尾飞翼设计的战机,正是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的首次公开亮相。
歼-36的隐形指挥能力与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模式,让传统空战理念彻底过时,美国六代机计划因中国进展被迫重新评估。
2024年12月26日,成都黄田坝机场,一架编号36001的新型战机悄然进行地面滑行测试。这款采用无尾飞翼设计的战机,正是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的首次公开亮相。
仅仅九个月后,美国《对外政策》杂志披露,这款引发全球关注的战机已经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标志着中国在第六代战斗机研发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美国军事观察者卢普雷希特称这一进展对美国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彻底改变了中美六代机竞赛的格局。
歼-36项目展现了惊人的推进速度。在2024年12月地面滑行测试后,2025年3月便开始密集试飞,包括多次起降、机动性测试和空中加油验证。5月17日,编号36003的机体完成第19次试飞,涵盖高速飞行和电子设备检查。此后四个月未有新试飞报道,表明验证阶段已结束,项目顺利转入生产阶段。
歼-36的设计突破传统战机理念,采用双座并排布局和无尾飞翼设计。其配备的大尺寸雷达系统,使雷达反射面积比美国F-22低30%,隐身性能显著提升。
三台发动机总推力超过45吨,支持超音速巡航和9G过载机动,作战半径预计达3000公里,可覆盖第二岛链。
机腹弹舱可携带12枚射程500公里的霹雳-17导弹,侧舱还可装载短程武器,火力配置远超现役五代机。
歼-36的核心优势在于“指挥+融合”能力。它能充当隐身指挥节点,通过数据链引导多架忠诚僚机协同作战,形成体系化空战优势。
在模拟演练中,歼-36曾成功指挥无人机群瘫痪敌方防空网络,展示了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革命性概念。
卫星图像显示,成都工厂近期运输车辆进出频繁,生产线活动明显增加,进一步佐证了小批量生产已经启动。首批生产的机体将用于部队熟悉和测试,预计2030年前正式服役。
与中国快速进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六代机项目面临严重挑战。美军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仍处于开发阶段,因技术分歧和预算超支进展缓慢。
美国空军甚至因预算压力和技术瓶颈,被迫重新评估整个NGAD计划的发展方向。
巴基斯坦总统于9月14日参观成飞公司,查看歼-20生产线,此举被视为对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的间接认可。同时也引发观察家猜测,中国可能向核心战略伙伴提供先进战机,进一步改变地区安全格局。
歼-36的出现不仅是一款新型战机的诞生,更代表着空战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其“指挥+融合”能力将单平台优势转化为体系优势,通过有人机指挥无人机群实施分布式作战,极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和打击效能。
随着歼-36进入小批量生产,全球空中力量平衡正在重新洗牌。中国通过歼-36展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快速迭代能力,在第六代战斗机竞赛中已经占据先机。
这场高技术竞争的结果,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战略格局。
来源:三金武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