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平分秋色,诗意时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6:13 1

摘要:从天文角度来看,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真正实现了昼夜的平分。过了秋分,阳光直射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夜晚逐渐变得漫长。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翩然而至。

从天文角度来看,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真正实现了昼夜的平分。过了秋分,阳光直射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夜晚逐渐变得漫长。

我国古人将秋分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以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打雷现象逐渐减少。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同时,秋分时节降水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水蒸发快,河湖中的水量减少,以致一些沼泽及水洼干涸。

在气候上,秋分也有着鲜明的特点。按气候学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正式进入物候上的秋天。秋分以后,随着太阳位置南移,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下降较快,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秋分时节,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自周朝起,古代帝王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这也是中秋节的渊源。“秋分到,蛋儿俏”,人们会选择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竖立于桌面,看谁能让鸡蛋屹立不倒。在客家地区,家家户户要吃汤圆,还要煮些无馅汤圆,用细竹叉扦着放置在田边地坎,粘雀子嘴,防止雀鸟破坏庄稼。民间还有送“秋牛图”的习俗,将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印在红纸上,由“秋官”挨户送图,即兴说应景吉祥话讨赏钱。秋分还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风筝类别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岭南地区则流行“吃秋菜”,人们采摘野苋菜与鱼片一同煮制成“秋汤”,以祈求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在农业生产上,秋分正值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节。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秋分,平分了秋色,也平分了时光。它既有秋天的宁静与沉稳,又有收获的喜悦与希望。在这个美好的节气里,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韵律,珍惜每一寸光阴,共享这诗意的秋分时光。

来源:老贺论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