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劝告:肺癌早期不是胸疼,而是身体出现6种异常,一定留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01:12 1

摘要: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8万例,死亡约63万例,形势十分严峻。

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8万例,死亡约63万例,形势十分严峻。

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张震主任指出,肺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肺癌早期并非如大众想象的胸痛,而是常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信号。及早识别这些信号,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肺癌早期的6种异常信号

干咳是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孙健主任教授强调,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2-3周内会好转,而肺癌引起的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且不容易好转。

特别是从不吸烟或已戒烟多年的人突然出现干咳,且咳嗽性质改变(如从有痰变为无痰干咳),更应提高警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一项针对1200名早期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约53%的患者在确诊前3-6个月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干咳症状。

痰中带血是肺癌的"红色警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呼吸科王刚教授表示,即使只是偶尔咳出少量血丝痰,也不应掉以轻心

研究显示,约35%的早期肺癌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及时就医排查。

这种血丝痰就像茶叶末一样,混在痰液中,颜色呈淡红色或暗红色,与支气管炎、肺结核引起的咯血有所不同。

许多肺癌患者早期会感到胸闷、气短,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刘晓青教授介绍,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肺的正常换气功能。

胸闷气短就像是爬了几层楼梯后的感觉,但区别在于即使是轻微活动也会引起不适,并且休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一项研究显示,约45%的早期肺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这种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体力下降或年龄增长的自然表现,导致延误诊断。

频繁的肺部感染可能是肺癌的"信号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林文龙教授指出,肿瘤可能阻塞支气管,导致局部肺组织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感染。

若三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以上的肺部感染,特别是同一部位反复感染,应考虑进行肺癌筛查。约28%的早期肺癌患者在确诊前一年内有反复肺部感染史。

许多患者不知道,肩背部不明原因的疼痛可能是肺癌的远端表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汪健主任介绍,这是因为肺尖部的肿瘤可能侵犯周围神经,引起肩部、背部或上肢内侧的疼痛。

这种疼痛与常见的肌肉劳损不同,具有持续性,且夜间加重的特点,不会因休息或按摩而明显缓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项涉及582名早期肺癌患者的调查发现,约15%的患者曾因肩背部疼痛就诊,但当时并未被怀疑为肺癌症状。

短期内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信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郑劲平教授表示,肿瘤生长会消耗人体大量能量,导致体重下降。

若三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且饮食正常,应考虑进行全面体检,排除肺癌可能。约4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前3-6个月内出现了明显的体重下降。这种现象就像是身体在"拉警报"。

某些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更高,应格外关注上述症状。吸烟是肺癌的第一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0-30倍。

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陈荣昌教授强调,吸烟量与肺癌风险呈正比关系,吸烟时间越长、支数越多,患病风险越高。

此外,长期接触二手烟、有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铬、砷等)、有肺癌家族史、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也属于高危人群。这部分人群要特别留意身体出现的异常信号。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何剑峰教授主持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与无肺癌家族史的人相比,一级亲属中有肺癌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提高约2-3倍。

针对肺癌高危人群,目前有一些有效的筛查手段。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白志强教授指出,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手段,可以发现早期甚至微小的肺部病变。

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结果显示,高危人群接受低剂量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

此外,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YFRA21-1、NSE等)也可作为辅助筛查手段。但陈志荣教授提醒,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影像学检查,不宜作为单独的筛查手段。

痰细胞学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价值。肺癌细胞会随痰液排出体外,通过显微镜观察可发现癌细胞。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中央型早期肺癌的检出率约为40%-70%。

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措施。上海市肺科医院钟雪梅教授表示,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风险可降低30%-50%。即使已经吸烟多年,立即戒烟也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烹饪油烟和装修污染物的吸入。使用抽油烟机,避免食物高温油炸,减少有害物质产生。

适当运动可增强肺功能和免疫力。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王健教授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全谷物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显示,每日摄入400-500克蔬菜水果的人群,肺癌发生风险降低约25%。

结语

肺癌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对于持续性干咳、痰中带血、胸闷气短、反复肺部感染、肩背部疼痛和体重下降等异常信号,应保持警惕,及时就医。

特别是肺癌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张力教授强调,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而晚期仅为5%-10%。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和呵护。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身健康,及时识别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做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孙健, 张毅, 刘伦旭, 等.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表现与预后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8): 812-818.

[2] 王刚, 李云, 郑莹, 等. 中国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与早期诊断的专家共识[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3, 30(4): 241-249.

[3] 陈荣昌, 吴一龙, 周清华, 等. 中国肺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J]. 中国肺癌杂志, 2023, 26(12): 791-81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科普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