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质量直接决定了出苗率、群体结构及后期产量。在实际播种过程中,受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播种过早、过浅、底肥不足、播种量过大等失误,若不及时采取科学补救措施,将对小麦全生育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针对上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质量直接决定了出苗率、群体结构及后期产量。在实际播种过程中,受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播种过早、过浅、底肥不足、播种量过大等失误,若不及时采取科学补救措施,将对小麦全生育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针对上述四类常见播种失误,详细阐述其产生的危害及对应的及时补救技术,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一、播种过早的危害与补救措施
小麦播种过早,指在当地适宜播种期前7-10天以上进行播种,此时气温较高(日均温持续高于15℃),易打破小麦种子的休眠特性,导致麦苗生长过快、旺长。过早播种的麦苗在冬前积温过高,不仅会消耗过多土壤养分,还易形成旺苗群体——叶片宽大、植株徒长、抗寒能力显著下降,冬季低温来临时易遭受冻害,同时旺苗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还会增加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风险;此外,过早播种还可能导致小麦冬前提前拔节,春季返青后生长势衰退,严重影响成穗率和结实率。
针对播种过早的补救,需根据麦苗生长阶段和旺长程度采取差异化措施:
1. 控旺防徒长:若冬前麦苗出现旺长迹象(叶片超过6片、株高超过30cm),可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5g兑水30-40kg的用量,均匀喷洒在麦苗叶片上,抑制麦苗纵向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和茎秆粗壮,增强抗寒能力。注意喷施时避开大风、低温天气,避免药剂漂移对邻近作物造成影响。
2. 镇压控旺与保墒:对于土壤墒情较好、旺长程度较轻的麦田,可采用机械镇压或人工踩压的方式,通过适度镇压抑制麦苗地上部分生长,同时压实土壤,减少土壤空隙,提高土壤保墒能力,促进根系下扎。镇压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10点后、下午4点前,避免在土壤结冰或露水未干时进行,防止麦苗机械损伤。
3. 冬前施肥与防冻:若过早播种导致麦苗冬前养分消耗过多,可在越冬前(日均温5-8℃时)每亩追施尿素5-8kg,补充土壤氮素,增强麦苗抗寒能力;对于土壤黏重、易发生冻害的地块,可在土壤封冻前浇一次越冬水,浇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确保浇水后土壤表层能及时冻结,形成保护层,减少冻害对麦苗根系的损伤。
4. 春季返青期管理:次年春季返青后,及时查看麦苗生长状况,若出现弱苗,每亩追施尿素8-10kg;若仍有旺长趋势,可再次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高度,防止倒伏。同时加强病虫害监测,重点防治蚜虫、红蜘蛛及纹枯病,确保麦苗正常生长。
二、播种过浅的危害与补救措施
小麦播种过浅,指播种深度小于2cm,此时种子萌发后根系易暴露在土壤表层,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播种过浅的主要危害包括:一是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遇干旱天气时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快,易导致麦苗缺水萎蔫,形成弱苗;二是根系固持能力差,麦苗抗倒伏能力弱,后期遇大风、暴雨天气易发生倒伏;三是冬季低温时,根系易受冻害,导致麦苗越冬死亡率升高,影响群体密度。
针对播种过浅的补救,需围绕“护根、保墒、促壮”开展,具体措施如下:
1. 覆土护根:若播种后发现播种过浅,且土壤尚未板结,可采用人工撒土或机械覆土的方式,每亩撒施细土1-2立方米,将麦苗根系覆盖严实,覆土厚度以1-2cm为宜,避免覆土过厚导致麦苗窒息。撒土时优先选择细土或腐熟的有机肥,既能护根,又能补充少量养分。
2. 浇水保墒:若播种过浅且遇干旱天气,及时进行浇水,浇水方式以小水漫灌或滴灌为宜,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板结。浇水后待土壤表层稍干,及时进行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层,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下扎。
3. 追施提苗肥:播种过浅的麦苗易因养分吸收不足形成弱苗,可在麦苗3-4叶期每亩追施尿素6-8kg,搭配磷酸二氢钾1-2kg(兑水喷施),补充氮、磷、钾养分,促进麦苗由弱转壮。追施时可结合浇水进行,提高肥料利用率。
4. 中耕培土与防倒伏:在麦苗分蘖期至拔节期,进行1-2次中耕培土,中耕深度以3-5cm为宜,通过中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同时将土壤向麦苗根部堆积,形成小土垄,增强根系固持能力,降低后期倒伏风险。此外,若麦苗生长后期仍有倒伏隐患,可喷施抗倒伏剂(如25%助壮素水剂),按照每亩15-20ml兑水30kg的用量喷施,增强茎秆韧性。
三、底肥不足的危害与补救措施
底肥(基肥)是小麦播种前施入土壤的基础肥料,主要为小麦全生育期提供长效养分,若底肥不足,会导致土壤养分储备匮乏,麦苗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关键养分供应不足。底肥不足的危害贯穿小麦整个生育期:苗期表现为麦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形成弱苗群体;拔节期至孕穗期,因养分供应不足,植株生长迟缓,茎秆细弱,穗分化受阻,导致穗小、粒少;灌浆期养分不足则会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转运,导致千粒重下降,最终造成产量大幅降低。
底肥不足的补救需遵循“早补、巧补、重补关键期”的原则,分阶段进行养分补充:
1. 苗期紧急补肥:在小麦出苗后至3叶期,及时进行第一次补肥,以氮肥为主,搭配少量磷肥,每亩追施尿素8-10kg+过磷酸钙15-20kg。若土壤墒情较差,可将肥料溶解后随水冲施,或采用穴施的方式,在麦苗行间开浅沟(深度5-8cm),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后覆土,避免肥料直接接触麦苗根系,防止烧根。
2. 分蘖期精准补肥:分蘖期是小麦构建群体结构的关键时期,底肥不足会导致分蘖数减少,需每亩追施尿素10-12kg+氯化钾5-8kg,补充氮、钾养分,促进分蘖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对于土壤磷含量较低的地块,可同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喷施30-40kg,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快速补充磷钾养分。
3. 拔节期重施穗肥:拔节期是小麦穗分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养分需求的高峰期,底肥不足的麦田需重施穗肥,每亩追施尿素12-15kg+过磷酸钙10-15kg,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促进穗大粒多。施肥时间选择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后、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此时施肥既能促进穗分化,又能避免植株徒长。
4. 灌浆期叶面补肥:灌浆期根系吸收能力逐渐下降,底肥不足的麦田易出现脱肥现象,可通过叶面施肥快速补充养分,每亩用尿素0.5kg+磷酸二氢钾0.3kg+硼砂0.1kg兑水50kg,均匀喷施在小麦叶片上,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提高千粒重。
四、播种量过大的危害与补救措施
小麦播种量过大,指实际播种量超过当地适宜播种量20%以上,导致麦田基本苗数过多,形成高密度群体。播种量过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群体密度过高,麦苗之间竞争光照、水分和养分,导致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有效成穗率降低;二是通风透光条件差,麦田湿度升高,易诱发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同时也为蚜虫、麦蜘蛛等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加重病虫害发生程度;三是植株茎秆细弱,抗倒伏能力差,后期遇风雨天气极易发生倒伏,造成严重减产;四是过多的麦苗会消耗大量土壤养分,导致后期土壤肥力不足,影响灌浆和籽粒发育。
针对播种量过大的补救,核心是“控密度、促壮苗、防病害、防倒伏”,具体措施如下:
1. 苗期疏苗减密:在小麦出苗后至2叶期,若发现群体密度过高(基本苗数超过40万株/亩),及时进行人工疏苗,按照适宜基本苗数(冬小麦一般为20-30万株/亩,春小麦一般为30-40万株/亩),拔除过密的弱苗、病苗,保留健壮苗,使麦苗分布均匀。疏苗时可采用“去弱留强、去密留稀”的原则,避免漏疏或过度疏苗,疏苗后及时进行中耕,疏松土壤,促进留存麦苗生长。
2. 镇压控旺与促根:对于群体密度较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3-4叶期进行机械镇压,通过镇压抑制麦苗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下扎,增强麦苗抗逆能力。镇压次数根据麦苗生长情况而定,一般镇压1-2次,每次镇压间隔5-7天,镇压时选择晴天进行,避免在土壤潮湿时镇压导致土壤板结。
3. 化学调控防徒长:在小麦分蘖期至拔节期前,若群体密度过高且旺长趋势明显,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每亩用25%烯效唑乳油20-30ml兑水30kg,均匀喷施在麦苗叶片上,控制植株高度,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强茎秆粗壮度,降低倒伏风险。喷施时严格控制药剂用量,避免用量过大导致麦苗生长受抑。
4. 加强病虫害防治:播种量过大的麦田病虫害发生风险高,需加强监测,及时防治。病害方面,纹枯病可喷施20%井冈霉素水剂(每亩100-150ml兑水30kg),白粉病、锈病可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50-75g兑水30kg);虫害方面,蚜虫、麦蜘蛛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g兑水30kg)或2.5%溴氰菊酯乳油(每亩15-20ml兑水30kg),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确保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5. 后期防倒伏与养分补充:在小麦拔节期,若植株仍较细弱,可喷施抗倒伏剂(如5%丙二醇溶液),增强茎秆韧性;同时,为避免群体过大导致养分消耗过多,可在灌浆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30-40kg,补充养分,促进籽粒发育,减少产量损失。
结语
小麦播种失误的及时补救是保障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需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补救”的原则,根据不同失误类型的危害特点,采取科学、精准的补救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更应注重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合理确定播种期、精准调控播种深度、科学配比底肥、严格控制播种量,从源头减少播种失误的发生。同时,加强麦田全程管理,密切关注麦苗生长动态,及时应对各类问题,才能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最终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
为了让你更好地将这些补救措施应用到实际种植中,我可以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帮你定制一份更具针对性的小麦播种及补救方案,需要吗?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