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9 08:49 1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包含物质类、精神类、制度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遗产,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共产党人的艰辛奋斗历程,形成内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优良革命传统的先进文化品格,是

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包含物质类、精神类、制度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遗产,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共产党人的艰辛奋斗历程,形成内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优良革命传统的先进文化品格,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更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天然素材和重要载体。因此,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不仅是红色文化传承赓续的应然诉求,也是高校开展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要。

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

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保留与还原了历史真相、历史场景、历史事件,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凭证性资料。因此,高校应重视对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应用,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完备的内容体系和资源支持。一是集中整理全国性、地方性的各类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纪念陵园等。将该类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课堂中,应用各类场馆中真实存在的红色书稿、红色信件、战斗装备、各类票据、报纸期刊、证明文件等用以支持理论阐述和理论教学,引导学生从共产党人的真实奋斗实践、行动表率中深刻领会共产党人对革命信仰、政治信仰、理想抱负的坚守,厚植学生爱国情怀,自觉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二是充分利用学生对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认知熟悉度,以地域红色文化场馆为切入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以学生生源地的革命旧址、战争遗址、活动旧址、名人故居等为素材,系统讲述红色场馆背后的历史真相、历史信息、历史故事等,在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说服力、亲和力的基础上,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另一方面,将爱国主义教育搬到红色文化场馆中,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堂”。依托红色文化场馆特有的情境氛围、空间陈列、布局设计,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回顾那段革命历史和重要时刻,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

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

与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相比,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属性,但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是对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红色记忆、价值追求等的集中凝练,其所传递出的精神力量与信仰追求等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源。因此,高校应注重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聚焦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挖掘,将红色文化资源贯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一是组建专门的专家团队,以实地调研、口述史采访、文献查阅等形式对红色事迹、革命精神、英雄人物、革命传统、价值体系、文化理念、工作作风等各类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挖深采。按照不同的事件线索、资源类型、地域分布、时间线索等加以整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资源库。二是进一步加强精神内涵、思想内涵和价值实质的研究阐释力度,不断赋予红色文化资源新内涵。高校应依托校地协同、校馆合作、校校协同等方式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库建设联盟,以队伍整合、资源共享、成果互通、人才共育的新工作格局投入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阐释工作中。制定详细的科研阐释规划,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中的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功勋模范、思想成果、贡献成就等为重点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同时以著作、报告、教材、论文等形式加以保存和记录,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充足的学理支持。三是注重成果转化。通过短视频平台、报纸报刊等,将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中,不断提升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同时,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应用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学、影视、艺术、戏剧、美术、音乐、动画等进行融合,制作、生成、传播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优质文化作品,赋予红色文化资源更多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让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期继续“圈粉”。

制度类红色文化资源

制度类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构成,是党和国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注重用规范严明、系统完备的制度类红色文化资源规范与引导学生的行为表现、思想观念,从而在长期的制度规训之中逐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意识。其一,重点阐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制度体系,提升学生对国家治理方向、发展逻辑、奋斗目标等的认知,不断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与高度认同,引领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二,强化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学生自觉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培养让党放心、听党话、跟党走的又红又专时代新青年。其三,阐明制度类红色文化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根脉,引导学生在深刻领悟制度智慧的过程中自觉遵从制度规范。其四,阐明制度类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追求。不论是何种制度体系,都旨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这一价值目标。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将不同制度体系中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内在规律加以阐明,从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不断强化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