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肝门胆管癌:藏在“黄金要塞”里的隐形杀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08:00 1

摘要: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每当看到患者因“眼睛发黄”来就诊时,肝胆外科医生的神经都会瞬间紧绷。这种被称为黄疸的症状,可能正指向一种隐匿而凶险的疾病——肝门胆管癌。专家介绍,肝门部被称为“黄金要塞”,既是胆汁运输的枢纽,也是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在人体肝脏的“腹地”,有一个直径不足3厘米的狭小区域,这就是肝门部。三条主肝动脉、门静脉和左右肝管在此交汇,犹如五条高速公路在立交桥上错杂交汇。胆管系统在这里承担着胆汁运输的重任,每天约有800-1000毫升胆汁经此输送到肠道。

肝门胆管癌之所以棘手,正因其发生在这个“一夫当关”的关键位置。肿瘤一旦生长,就像在立交桥上设置路障,不仅阻断胆汁流通导致黄疸,更会迅速侵犯周围血管,威胁肝脏的血液供应。

临床上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渐进性无痛黄疸,患者往往误以为是肝炎而延误就诊。但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端倪:小便颜色如浓茶,大便却逐渐变浅呈陶土色,皮肤瘙痒难以缓解,体重在1个月内下降超过5%。这些组合症状就像一组预警密码,提示需要立即就医。

诊断需要“三剑客”的精密配合:增强MRI能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ERCP检查可获取病理标本,而PET-CT则负责侦查全身转移情况。我们最近接诊的病例中,有32%的患者因及时检查发现了早期病变。

根治性手术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要攀登技术高峰。手术不仅要完整切除肿瘤,还要像拆弹专家般精细分离被肿瘤包裹的血管,最后完成胆管-肠道的精密重建。近年来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荧光导航的应用,根治性切除率已提升至65%以上。

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多学科团队会制定个性化方案:介入治疗放置支架疏通胆道,靶向药物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激活自身防御系统。最新临床数据显示,综合治疗可使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至18个月。

预防的钥匙掌握在每个人手中: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肝胆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筛查,胆管结石患者每半年随访,肝硬化人群更需提高警惕。记住,当出现不明原因黄疸时,72小时内的就诊可能改变生死结局。

在无影灯下奋战二十余年,我见证了这个领域从绝望到希望的蜕变。面对肝门胆管癌,恐惧源于未知,而勇气来自认知。让我们用科学照亮生命的通道,让更多患者跨越这座曾经不可逾越的“外科珠峰”。

来源:年年有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