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侯丰刚在《焦点访谈》收麦,转身就跳进《新闻1+1》的直播间,我盯着屏幕心里咯噔一下:央视这是要换血了?
侯丰刚在《焦点访谈》收麦,转身就跳进《新闻1+1》的直播间,我盯着屏幕心里咯噔一下:央视这是要换血了?
别急着喊“爷青结”,我翻了最近十期《新闻1+1》的片尾字幕,白岩松的名字出现三次,柴静两次,沙晨三次,董倩两次,没有一次重叠。
这频率像极了我妈换手机壁纸,看着热闹其实早安排好了。
侯丰这次空降,不过是把台面下的排班表亮给你看。
你可能没注意,侯丰在《焦点访谈》最后三分钟突然加快语速,比平时快了整整八秒。
我当时以为他尿急,后来看《新闻1+1》片头才明白,那是给导播留的“气口”——从时政调查切换到时事评论,就像你刚写完年终总结立刻被拉去开头脑风暴,得把脑子里的“文件格式”瞬间改成“弹幕模式”。
说点实在的。
央视现在让主持人跨频道串场,跟外卖平台把骑手派到隔壁商圈一个道理:固定成本不变,多跑一单是一单。
康辉去年在《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之间无缝衔接,被夸“敬业”,其实后台早算过,演播室灯光多开十分钟电费才47块,比请个新主持人便宜多了。
但侯丰这次不一样。
他在《新闻1+1》里突然蹦出一句“这个政策的裂缝里藏着三个群体的焦虑”,我瞬间坐直了——《焦点访谈》从不这样说话。
这就像你发现单位里最严谨的财务大姐,某天在团建时突然唱了段rap,要么她喝多了,要么她准备跳槽。
显然侯丰没喝,他只是在试新声线。
白岩松的“退”不是退休,是退到更贵的场子。
上周某论坛流出的内部视频里,老白在台下点评嘉宾“你们这代主持人太爱惜羽毛”,说完自己先笑了。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年轻人别怕出错,观众早看腻了我这张老脸。
侯丰现在接的,其实是老白扔出来的“试错权”。
至于我们观众?
别装矜持了。
你刷短视频时,手指在严肃新闻和搞笑段子之间切换的速度,比侯丰换演播室还快。
央视不过是把遥控器装到了主持人身上——既然你舍不得换台,那就让主持人替你换。
来源:菊影疏篱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