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藏粮”战略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21:42 3

摘要:金秋九月,巴中市平昌县的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色稻田里,收割机往来穿梭,稻穗翻涌成浪;红高粱漫山遍野,机械化收割高效推进;生态稻田中,“稻鸭共生”的“一田双收”图景生动铺展。2025年,平昌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粮经统筹发展,全县农业生

白衣镇鱼滩社区酒用高粱迎丰收。

板庙镇康坪村,村民们抢收水稻。

□张书浩 文/图

金秋九月,巴中市平昌县的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色稻田里,收割机往来穿梭,稻穗翻涌成浪;红高粱漫山遍野,机械化收割高效推进;生态稻田中,“稻鸭共生”的“一田双收”图景生动铺展。2025年,平昌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粮经统筹发展,全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以实打实的丰收成果,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藏粮于地 筑牢根基保丰收

“今年种了50余亩水稻,亩产大概在1100斤左右!”在响滩镇北斗村的稻田里,种植户胡东岳脸上洋溢着笑容。此时,多台收割机正趁着晴好天气抢收,金黄的稻浪在机械轰鸣中化作一袋袋饱满的粮食。

作为秋粮生产的“主力军”,平昌县2025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4万亩。自8月初陆续开镰以来,通过“农机+人力”协同作战,收割进度稳步推进,预计9月底可全面完成收割工作,总产量约17万吨。

水稻丰收是平昌县秋粮丰收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县秋粮作物总面积达77万亩,涵盖水稻、玉米、红薯、大豆、高粱等作物,预计总产量突破32.3万吨。这份丰收答卷的背后,是耕地保护与政策扶持的双重保障。

近年来,平昌县严格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管控要求,配齐配强县、镇、村、组四级田长809名,将耕地保护责任细化到每一块田、每一个人,真正守住耕地红线。同时,精准落实种粮激励政策,2025年明确对种粮大户按每亩200元标准发放补贴,让种粮主体吃下“定心丸”。

藏粮于技 科技赋能提效能

“以前人工收割一亩高粱要一整天,现在机器一小时就能收好几亩,成本降了,效率翻倍!”在白衣镇鱼滩社区110亩酒用高粱基地里,四川永穆坊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全瑞指着穿梭作业的收割机介绍。一眼望去,大型收割机正有序推进高粱收割。原本需要数十人劳作的地块,两天便可完成采收。

白衣镇的机械化收割是平昌县农业科技应用的生动写照。2025年,该县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68%。在种植环节,全县投入农业机械6.2万余台,完成整田拌地播种118万余亩,实现了精准播种和高效育苗;在管理环节,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技术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收割环节,全县统筹资源投入300余台收割机,通过“气象+农机”联动科学调度,水稻机收率达85.2%,预计为农户节本增收2000多万元。

科技的落地离不开硬件支撑。2025年,平昌县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3.4万亩,包括田地块整治0.75万亩,灌排渠系17.2公里,整治山坪塘23座,新建和修复蓄水池17口,修建田间生产路14.6公里。这些举措不仅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也为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保障。

“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粮经统筹 多元发展增效益

“水稻还没收割,先卖了1000多只鸭,收入10多万元;稻谷加工后,每斤可卖6元!”在西兴镇高峰社区700亩生态稻田里,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唐培元算起了“丰收账”。

今年5月,该地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每亩稻田放养10多只麻鸭、北京鸭,鸭子吃虫除草、粪便肥田,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又实现“水稻增产、养鸭增收”双重效益,仅养鸭一项便为农户每亩增收700余元。

除了“水稻+鸭”模式,平昌县各地还积极探索“水稻+鱼”“玉米+大豆”“高粱+辣椒”等粮经统筹模式。在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里,玉米已采收完毕,一排排大豆正迎着阳光肆意生长。经测算,该示范片平均每亩收获玉米621公斤,预计每亩收获大豆180公斤,亩均收入达2570元,较单一种植玉米增收40%。

“既要保住‘米袋子’,也要鼓起‘钱袋子’。”近年来,平昌县通过优化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引导农户从“单一种粮”向“粮经协同”转型。目前已发展多元种养基地64个、覆盖面积1.8万亩,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

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从单一种植到粮经统筹,平昌县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实现了农业丰收、农民增收。金秋时节的平昌大地,正用沉甸甸的果实书写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