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鸭王”,这回真悬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1:39 3

摘要:说起来,这事可以追溯到去年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绝味食品立案。如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反向造假”背后的担忧。

1

“少报收入”被ST

绝味食品(603517.SH)摊上事了。

9月20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因公司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公司股票将于9月23日起实施风险警示,即ST。

说起来,这事可以追溯到去年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绝味食品立案。如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认为,绝味食品上述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此,该局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会秘书彭刚毅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此次处罚共计850万元。

9月22日,绝味食品停牌1天,9月23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该公司股票将在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细看绝味食品被ST的原因,很别致。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被ST通常意味着连续亏损、财务造假、债务违约等严重风险,但绝味却是因为:

少报收入。

虚增收入的上市公司不少,少计收入的确实少见。看似反常的操作背后,其实藏着加盟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据了解,加盟模式里,装修费往往是比加盟费更大的利润来源:

行业普遍做法是,总部推荐"指定"装修公司,报价通常比市场价高出20%-30%,这个差价就是隐性利润。

绝味为什么要瞒报装修收入?外界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绝味少报收入是为了平滑业绩,减轻后续的增长压力;二是装修款通过加盟商委员会账户流转,最终流入了高管们的腰包。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隐瞒收入和虚增收入一样都是财务造假,任何形式的信息失真都将受到同等严厉的处罚。

在监管看来,财务真实性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2

股价跌去85%

因为“少报收入”被ST背后,绝味的业绩也已经显露颓势。

回看过往,2011—2019年,绝味食品的营收从13.25亿元升至51.72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8.56%。归母净利润从0.39亿元飙升至8.01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45.9%。

但2020年之后,绝味食品的业绩增速开始放缓。到了2022年,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66.23亿元,同比增长1.13%。同时,2022年绝味食品净利润约为1.94亿元——同比下滑7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滑76.29%。

2024年,绝味食品全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创上市以来利润新低。

最新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绝味食品营业收入约28.2亿元,同比减少15.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5亿元,同比减少40.71%。

具体到业务看,2025上半年,绝味食品鲜货类产品贡献了21.12亿元营收,同比下滑超1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从79.88%下滑至76.59%。

进一步看,鲜货细分品类中,禽类制品(鸭货、鸡货为主)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蔬菜产品、其他产品收入2.77亿元、2.26亿元,同比降幅11.6%、14.3%;畜类产品收入不足0.2亿元,同样下滑。

绝味的门店也在收缩。数据显示,目前绝味鸭脖门店数量为10725家。2024年6月底的时候,绝味财报显示,其内地门店总数为14969家。算下来,一年多时间里,绝味门店减少了4244家。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绝味食品合同负债1.43亿元,同比下滑9.4%。

所谓的合同负债,其实就是加盟商还没收到货之前先付出的钱。合同负债下降,直接反映了加盟商拿货积极性的下降。

业绩上的颓势,从资本市场也能看出。绝味食品于2017年3月份上市,股价在2021年2月份最高涨至106.63元,和上市之初相比,价格涨超6倍。

但截至2025年9月22日,绝味食品的股价只剩下15.25元/股,相比高点跌去85%。这已经不是腰斩,而是脚脖子以上全给砍了。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绝味食品的股东人数为5.3万户。股价暴跌之后,如今绝味食品还戴上了ST的帽子,不知这5.3万股民作何感想?

3

扩张往事与食品安全

相比于股价的暴跌,绝味门店的大收缩更令人惊讶。

2014年起,绝味食品就以每年超过1000家加盟店的速度增长。就算是疫情期间,绝味食品也没有停下开店的脚步。

财报显示,2022年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5076家,全年净增长1362家。2023年,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15950家,全年净增长874家。同期,周黑鸭仅3816家门店,只有绝味食品的1/4。

此前天风证券曾预估,绝味食品在未来会把门店数量开到38000家。

这种狂奔背后,离不开加盟商的助力。绝味食品全国特许经营总监王国强就曾透露,在绝味的连锁体系里,99%为加盟门店。

绝味的迅速崛起,有一个关键创新:推广小标店。资料显示,绝味食品小标店的最低投资额仅为6万元,比煌上煌、周黑鸭10万元左右的加盟费低不少。这样一来,加盟的门槛大大降低。

但疯狂的扩张,也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早在2017年绝味食品上市的时候,“食品安全风险”就被绝味列入招股书的“第一大风险”。NCBD发布的《2020中国卤味熟食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显示,绝味鸭脖的差评率为8.19%,在所有卤味品牌中排名第二。

2020年9月,广东顺德一位消费者在当地一家绝味鸭脖店购买的“招牌风味虾球”产品中吃出了活虫。

还有2024年5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曾发布公告称,绝味食品(香港)有限公司销售的一批鸭翅中可能受致病菌李斯特菌污染,要求停售及下架相关产品。

资料显示,李斯特菌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为老人、孩子、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致病力强,死亡率达20%~30%。尤其是免疫缺陷病人感染后,病死率高达30%~70%,是所有食源性细菌感染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绝味鸭脖”关键词,相关的投诉多达1571条,投诉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变质,吃出头发、蟑螂、苍蝇、虫子等。

大扩张给绝味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如今绝味被迫收缩,不知食品安全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控制?

4

尾声

绝味也有过风光的过往。

绝味号称“卤味一哥”,大家就算没吃过它的产品应该也见过它的门店。《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卤味食品赛道前五名品牌市场占有率占20%左右,其中,绝味食品已占8.6%,排行第一。

由于绝味鸭脖是其拳头产品,绝味也因此被外界称为“鸭脖大王”,还有网友戏称其为“鸭王”。官网数据显示,其鸭脖原料消耗达到1万吨,零售规模超过60亿元。

为了扭转颓势,绝味也做了很多努力。品牌营销方面,仅上半年绝味就花出9231万元用以广告宣传,同比增加超1420万元。

产品体系方面,2024年绝味推出了新IP“小火鸭”,并在长沙门店上线了“绝味奶茶”。今年7月,绝味还推出了全新门店形态“绝味plus”,定位为新式卤味休闲小吃店。

但能否甩掉ST的帽子,并重新找回自己的增长节奏,需要“鸭脖大王”拿出更多的智慧与魄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