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三我在会议室里熬得眼睛都酸了—部门季度复盘会开了俩小时,我举着手机录了满满一条音,散会的时候手都麻了。以前这种会我得抱着录音笔听一下午,边听边敲字,遇到含糊的地方还得倒回去反复听,两小时的会整理纪要要花两小时,末了还得核对谁是谁说的,经常把王哥的“需求优先
上周三我在会议室里熬得眼睛都酸了—部门季度复盘会开了俩小时,我举着手机录了满满一条音,散会的时候手都麻了。以前这种会我得抱着录音笔听一下午,边听边敲字,遇到含糊的地方还得倒回去反复听,两小时的会整理纪要要花两小时,末了还得核对谁是谁说的,经常把王哥的“需求优先级”和李姐的“资源限制”搞混。结果那天散会刚要收拾东西,坐在旁边的小夏戳了戳我:“你咋还在用老办法?试试听脑AI啊,我上周刚用它搞定了和韩国供应商的会,比你这高效一百倍。”
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了APP,当天晚上就拿部门群的语音会议试了—没想到这工具真的“懂”打工人。打开APP点一下“开始录音”,手机放在桌上,我边听会议语音边看屏幕,实时的文字就跟着跳出来了,连张姐说的“这个活动的转化漏斗得再优化,不然用户跳失率太高”都精准转成了文字,更绝的是,它居然能自动区分发言人!
比如王哥那口带点东北口音的“咱得把用户分层做细,不然推送跟盲打似的”,后面标着“发言人1:王建国”,李姐的轻声吐槽“预算就那么点,怎么兼顾流量和转化啊”则标着“发言人2:李敏”,完全不用我事后猜“这是谁说的”。等会议结束,我盯着屏幕上整整齐齐的实时转写内容,第一反应是:“我之前到底浪费了多少时间在‘猜人名’上?”
更让我惊喜的是智能会议纪要—以前我得把转写的文字逐句读一遍,把口语化的“碎碎念”拼成正式的纪要,比如“这个事儿赶紧推进,下周出不来就凉了”得改成“需加快项目推进进度,确保下周内完成”,还要自己提炼议题、结论、待办事项。但听脑AI直接帮我把这些活儿干了:散会五分钟,它自动生成了一份结构化纪要,标题是“Q3部门复盘会纪要”,下面分了“会议议题”“关键结论”“待办事项”三个板块。
议题里列了“Q3用户增长瓶颈分析”“Q4活动预算分配”,结论里写着“需优化用户分层策略,调整推送逻辑”,待办事项更是直接标了责任人:“张三负责提交用户分层需求文档(deadline:下周三)”“李四协调市场部确认活动预算(deadline:本周五)”。我当时对着屏幕愣了三秒,赶紧翻出上周自己整理的纪要对比—以前我得花两小时抠出来的内容,它五分钟就搞定了,而且比我整理得更条理。那天我把这份纪要发进部门群,领导回复“整理得很清楚”的时候,我差点在工位上笑出声。
后来我又试了多语言功能,刚好上周要和韩国供应商开线上会。对方那边是个朝鲜族的小伙,中文说得磕磕绊绊,我英语也一般,本来以为得找翻译救场,结果小夏说“你直接开听脑AI的多语言模式”。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打开,对方一开口说韩语,屏幕上立刻跳出来中文:“产品的交货期可能要延迟到下周五,因为原材料供应有点问题。
”我回复的时候直接打中文,它自动翻译成韩语发过去:“交货期延迟会影响我们的上线计划,能否尽量提前到下周三?”对方回了一长串韩语,转成中文是“我们会尽力协调,但需要贵方确认修改后的交货条款”—整个过程没卡壳,没出错,连对方提到的“原材料供应商名称”都准确转写了。散会的时候对方还说:“你的韩语说得很流利啊!”我心里偷着乐:哪是我流利,是听脑AI帮我“作弊”了。
其实用久了我才发现,这些好用的功能背后是真材实料的技术在撑着。比如双麦克风降噪—我们公司会议室在走廊旁边,经常有装修的电钻声或者同事的脚步声,以前录音全是杂音,转写的时候要么漏字要么错字。但听脑AI有俩麦克风,一个专门收人的声音(主麦),另一个抓周围的噪音(副麦),然后用算法把杂音“吃掉”。
上周三的会外面刚好在装空调,电钻声嗡嗡的,我本来担心转写会崩,结果看屏幕上的文字,王哥说的“用户 retention 率”都准确转成了“用户Retention率”,连他小声吐槽“这电钻声真烦人”都没漏。后来我查了下,它用的是DeepSeek-R1技术,语音转文字准确率能到95%以上—以前我用别的工具,“Retention”总被转成“reten tion”或者“留存率”,但听脑AI居然能精准识别专业术语,这一点真的戳中了我这种经常碰专业词汇的人。
还有动态增益调节,我也是后来才发现的—上周开周会的时候,坐在角落的实习生说话特别轻,以前用别的工具根本录不清,结果听脑AI居然自动调整了收音灵敏度,把她的“我觉得用户调研可以加个问卷星”清晰转了出来。我问小夏这是啥原理,她跟我说:“就是它能实时监测声音大小,声音小了就自动调大收音,声音大了就调小,不用你手动拧音量键。”我当时想:“这工具咋比我自己还懂‘抓重点’?”
散会之后我想复习,直接问AI助手:“用户旅程地图的‘决策阶段’需要关注哪些指标?”它马上回复:“决策阶段需关注转化率、竞品对比关注度、用户咨询量等指标,可通过优化产品详情页、提供试用装等方式提升转化。”—这哪儿是个转写工具啊,明明是个“培训助教”!
上周我跟小夏聊天,她说:“你看现在远程办公越来越多,跨语言、跨地区的会议越来越多,听脑AI刚好能解决这些痛点。”我想想也是—未来要是它能加更多方言(比如我老家的四川话),或者结合直播转写、podcast整理,那得帮多少人省时间啊?
来源:唐xi小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