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1977年9月开始在解放军武汉军区信阳步校(后更名为信阳陆军学院)任军事教员的,1979年2月调任信阳步校编研室(后更名为电化教学中心),从事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等方面教学电影电视片摄制工作。几年中,陆续与学校的战术教研室、技术教研室、司令部教研室、兵种教研
文/邵川
(图一:野外驮载拍摄)
这张黑白照片拍摄于1982年11月,是在明港步兵第60师为信阳步兵学校兵种教研室拍摄军事教学片《驮载》时的工作照。
我是1977年9月开始在解放军武汉军区信阳步校(后更名为信阳陆军学院)任军事教员的,1979年2月调任信阳步校编研室(后更名为电化教学中心),从事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等方面教学电影电视片摄制工作。几年中,陆续与学校的战术教研室、技术教研室、司令部教研室、兵种教研室、政治教研室合作,按照教学计划,拍摄了大量的影视教学片,增强和丰富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员和学员的欢迎。部分教学片参加全军评比获得荣誉,也受到了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重视。
教学片《驮载》是兵种教研室炮兵教研组拟定的拍摄计划,电教中心安排由我负责协助炮兵教研组完成的。
(图二:营区内拍摄驮载训练)
当时,武汉军区的野战部队离信阳步兵学校最近的是步兵第60师,驻防信阳明港镇,学校与部队驻地相距不到40公里,因此,上报至武汉军区军训部的拍摄计划自然就落在60师身上。
步兵第60师隶属于陆军第20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历数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60师为主体的解放沿海一江山岛战斗是我军陆海空第一次协同作战,战果显著,打出了军威,展现了强有力的战斗力和强悍的战斗作风。
《驮载》教学片中的主角是这个部队的82毫米无坐力炮班8名战士、一门82无坐力炮和一匹驮载器材的骡马。82毫米无坐力炮是解放军步兵装备的一种经典武器,82毫米无坐力炮型号有65式和改进型78式,统称为82无坐力炮,简称"82无”。 通常一个82无坐力炮班有8人组成,其中4人为供弹手,每人携带4发炮弹,总重在16公斤左右。
(图三:拍摄人员与炮班战士、马匹、器材合影)
《驮载》的拍摄场地主要选择营区内、野外两个区域,摄制组共有炮兵教研组2人(胡开旭、孔正林),摄制人员2人(我和孙好富),拍摄时间三天,摄制工作在步兵60师作训科的协助下,完成得很顺利、很圆满。
身为解放军步兵的基本装备,82无后坐力炮的各种改进肯定是不会少的。原来的82无后坐力炮主要靠马匹驮或者人肩扛,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提高机动能力,82无后坐力炮被安装到了各种机动性强的载具上。
这部《驮载》训练片编辑成片上送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后,没过多久,竟成为解放军历史上最后一部反映马匹驮载82无坐力炮的珍贵军事教学影视资料。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进程,经过1985年全军精简整编,我军告别旧有装备,逐步进入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军队建设新时期。
2025年9月
本文作者:邵川,男,教授,二级导演,曾在信阳陆军学院任教,在20集团军任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录像室任记者。后转业到开封电视台任职,又陆续在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任职任教,在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传媒学院(现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任职任教。
来源:大院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