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由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与ABC排名官微联合发布的2025年甘肃省高校榜单排名出炉,兰州大学以全国第37名蝉联省内第一,西北师范大学(全国第119名)、兰州理工大学(全国第178名)、兰州交通大学(全国第200名)、甘肃农业大学(全国第202名)分列
近期,由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与ABC排名官微联合发布的2025年甘肃省高校榜单排名出炉,兰州大学以全国第37名蝉联省内第一,西北师范大学(全国第119名)、兰州理工大学(全国第178名)、兰州交通大学(全国第200名)、甘肃农业大学(全国第202名)分列第二至第五。
值得关注的是,兰州财经大学(全国第325名)与陇东学院(全国第512名)分别位列省内第7和第14名,折射出甘肃高教资源的集中与边缘化并存现状。
兰州大学以全国第37名的成绩稳居甘肃省第一,其草业科学、生态学等学科位列全球前1%,在干旱农业、冰川冻土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
近年依托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核科学与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方向,与中科院近物所共建大科学装置联合实验室。
尽管受地域经济制约,其高端人才流失问题依然存在,但凭借“双一流”政策支持,兰大在科研经费与国家级项目数量上仍遥遥领先省内其他高校。
兰州财经大学以全国第325名、省内第7名的成绩成为甘肃财经教育的核心力量。该校在统计学、金融学等学科具备区域优势,与甘肃省统计局、兰州新区合作开展数字经济研究。
然而,受限于西北地区金融产业规模,其科研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毕业生在本地金融行业的就业率不足30%。
此次排名较2024年下滑8位,与同类型院校(如山东财经大学第157名)差距显著,未来需通过跨省合作与学科交叉寻求突破。
陇东学院以全国第512名、省内第14名的成绩艰难跻身榜单。作为庆阳唯一的本科院校,该校聚焦师范教育与区域文化研究,开设陇东民俗、红色旅游等特色课程,与当地中小学共建实习基地。
不过,办学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其全国排名较去年下降15位,生源质量持续承压。校长在近期访谈中坦言,未来将探索“校地共建”模式,争取省级财政倾斜以改善硬件设施。
从榜单整体看,甘肃省高校高度集中于兰州,前10名中9所位于省会,天水、张掖、庆阳等地市高校排名均在400名开外。
兰州大学作为唯一“双一流”高校,占据绝对优势。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依托行业特色稳居中游。
相比之下,非省会院校如河西学院(第11名)、天水师范学院(第10名)受限于资源与区位,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值得注意的是,甘肃政法大学(第8名)与甘肃中医药大学(第9名)虽属特色院校,但全国排名均低于300名,学科影响力亟待提升。
总体来说,此次排名揭示了甘肃高校“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极化趋势。
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陇东学院的表现,分别映射出顶尖高校的科研领跑、地方院校的转型困局与边缘院校的生存挣扎。
未来,如何在“强省会”战略下兼顾区域均衡,激活地市高校的创新活力,将是甘肃破解高教资源失衡的关键命题。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城市年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