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仁伟摘要:终于到达了古城,你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非常彻底的感受泼水节,沿着最疯狂的古城外侧走上一整圈,行程长达七公里,而这七公里,被来参加泼水节的皮卡围的水泄不通。
三天前,你得知了明天要去古城参加泼水节的消息。
你感到比较的兴奋,为了参加这次活动,你甚至推迟了原本治疗的行程。
出发前一天,你得知了要带小孩一起行动。你还是感到比较开心,因为你非常的喜欢小孩。
终于,泼水节到来了。早上九点左右,你跟着小组一起出发。在双条车上,已经陆续开始有人像你泼水了,这让你感到兴奋不已,决定好好的玩上一场。
终于到达了古城,你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非常彻底的感受泼水节,沿着最疯狂的古城外侧走上一整圈,行程长达七公里,而这七公里,被来参加泼水节的皮卡围的水泄不通。
很快就有人像你泼水,所以你完全湿透了,但是任然对于接下来的行程感到期待。
在行走了一两公里之后,一开始的兴奋和期待完全褪却。替代的是字面意义上“冰冷的现实”。因为不但有人用冰水泼你,于是在高达三十五度以上的清迈中午,你感受到了格外的寒冷。
你想要反抗,想要躲开。但是在狭窄的道路和密集的攻击面前,你根本没有躲避的空间。你对此感到愤怒,泼水节的泼水应该是对人的祝福,而非暴力的把一整桶冰水往别人身上倒。但是显然,玩嗨了的外国人不是这样想的。
又走了几公里,你不在感到愤怒,反而是陷入了深深的麻木,除了接触到冰水的自然身体反应,你的情绪越来越小。这个时候你脑子里只有这几件事情:还有多远能够走完?小孩在哪里?小孩没事吧?
在经历了最后几公里的折磨,你成功完成了绕古城的任务,你感到欣慰,因为你的小组是最早完成的小组之一。你对接下来的行程再次充满了希望。
在经历了十分钟左右的休息,你继续上路,准备完成打卡地点的挑战。
这在一开始显得很容易,因为地点相接处非常的近,加上有些地方人比较少。你不用担心孩子被人潮冲走,也不用担心自己被冰水透析。除了那折磨人的太阳之外,似乎一切都很好。相比上午那令人绝望的疯狂,现在的行走好像是在天堂。
进度过半,你发现你基本是最快的哪几个组,对未来任然抱有希望。可是好景不长,你发现一开始的路线规划出现了问题,前面有几个点被漏掉了。所以的话,你开始了走两公里,只为了一个地点(总共有四十个地点)。
加上为了到达一些地方,你再次前往了古城外围,尽管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游客们的疯狂丝毫未减。尽力了半个下午的暴晒,衣服本来快要干了,在踏入古城外圈的一瞬间,再次被完全泼湿的事实已经无法避免。
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洒在道路上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这些水被和轮胎上,沥青路上的污渍完全融合,展现出了石油的颜色。而因为无路可走,你只能径直的踩上去。你思考了一下脚上的伤口,评估这伤口感染的风险,但是这时也顾不上这么多了,你只能尽量无视这一切。
在经历各种曲折,只剩下走后两三个地点时,从新规划路线的你发现又有最后一个地点被你错过了,此时你已经绕到了古城的另一端,这相当于又要再走三四公里才能过去。这时你的步数已经接近四万步。你彻底绝望了。
但是,泼水节的效果很快显现了(通过泼水祈雨和祝福别人是这个节目的初衷)。古城下起了暴雨。为了不让孩子生病,小组没有决定继续走下去。最后大家决定只能通过打车来回到集结点,一切都结束了。
你以为结束了吗?没有,由于下雨了,网约车被彻底占用。而由于怕被水泼湿,你没有带现金,显然你的小组成员们也是这样想的,大家没有钱承担打车的费用。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八个人只能在一个漏水的小篷子里躲雨。你看着小孩心都要碎了。
最后,你幸运的发现了一家餐馆,所以就赶紧带着孩子们去避雨。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等待家长的救援。让你庆幸的时候,孩子们都还安然无恙,没有人走丢,也没人受伤。最后大家乘坐双条车回到了校园。一切都结束了
4.13
昨天我们进行了一次非常特殊的体验——泼水节体验。
一开始听到这个活动,我觉得这至少应该是个有趣的活动,就像去年那样。补充:去年我们开着车出去古城玩了一圈,互相泼水,玩得特别爽。
结果昨天,完全是一个“折磨”体验。先是在古城内打卡了40个网红景点,又在古城最外圈的交战区走了一圈,被冰水泼得浑身湿透,还晒伤了。泼水的时候朝着耳朵泼,导致有一只耳朵不太听得见声音。在晚上太阳下山、开始降温之后,又要在三条路线上走个来回。又刮风又泼冰水。最后,人物的结束点距离上车的地方有3.4公里的距离,于是我们又迎着寒风跑回去、最后准时到达了上车点。
PartⅠ-意志力挑战我就从我本次感触最深刻的点开始写起。
我昨天经历的心理历程比过山车还精彩。首先从实力上来讲,我觉得我们组不算是最强的。我、melody、梁,我选人的时候仅仅是觉得我们三个相处得比较好,肯定很有乐趣,从来没想过我们一整天的活动是“迎着冰水徒步、以及做不完的任务”。当然,最后还是成功完成了,而且是唯一一个完成所有任务的小组。
上午11点到达古城,我基本上按照Andy给的路线规划我们的40个打卡点。当然,有一点点不太好的是开始点不是寺庙,导致我们最后得绕回寺庙、再去斜对角的华景点,增加了不少路程。但是总体来说,第一个任务还算是顺利,我们刚刚好用了3小时完成任务。第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并没有想很多,觉得这多简单呀,我们甚至是第一个完成的组呢!而且我们除了买饭加热的5分钟,一步也没有停下过,甚至连吃饭也是在路上边走边吃(which导致我的饭被泼了一点水)。
转折点在于第一个任务完成之后,才公布第二个任务点。第一个绕古城和打卡的任务完成之后,要去塔配门领取后续的任务。这个时候,其实因为我们绕古城绕了大半了,我才去问这个问题的。结果听到集合消息天都塌了:我们结束点几乎和塔配门是对角线!也就意味着走完古城之后还要在走3公里回到第二个任务的出发点。
这个时候我心里就开始有一些负面想法了:为什么不能一次性把任务都告诉我们呢?一定要一个任务说完才知道下一个不就是折磨我们吗?让我们无法规划路线。作为第一个组,我们肯定是最吃亏的,因为我们达成任务之后发布下一个任务,也就意味着后面的组可以在规划路线的时候提前规避这个问题。最后只有我们组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而且,我们是不是太守规矩了?所以才这么吃亏?由于我们组先做的是打卡任务,而有一些打卡点在古城边缘。我们坚持完成了所有的打卡任务之后,才开始绕圈计数的。其实我们最后的两个景点都在古城外侧,分别是一个寺庙和华景点,在古城最外侧走了1/4圈才完成打卡。然后从最后一个打卡点华景点开始计圈。这也导致距离塔配门非常非常远。
接下来最后一个任务,我觉得并不难,只是三条路线而且,其中还有一条不需要折返。我们顶着那些人释放情绪的冰水,在寒风中快步走路。这个时候我已经有点“饥寒交迫”了,但是心里什么都没想,只想着快点往前走。小孩子们也非常给力,能够跟上我的步伐,甚至还会偶尔催促我们赶紧完成任务吧!
完成所有任务之后,发现还有3.4km,才能走回上车点。我们走的半路还下雨了。但是,胜利就在眼前了!我们就使劲埋头走路,还有2km、1km、850m、400m、终于在雨完全下大之前到达了lotus。
最joker的点是,我们组努力按照要求完成所有任务,遵守所有规则,到最后确是最“吃亏”的一个组。虽然大家都不好过(而且我也不是想让大家都不好过),但仍然会有点内心不平衡。这就是提前体验社会的毒打吗?越努力越老实、最终越吃亏。
现在我想一想我们组整个过程。其实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不完成任务”这个选项,我们只想着拼命向前冲。最终完成任务,并不是因为能够得到什么、或者完成任务会失去什么,而是已经当成了一个意志力训练。尽管我们内心知道,肯定会有得失,但是过程中把这个念头完全抛在脑后。如果我连这都能完成,我上擂台会打不过对手吗?我们一定要完成!一定会完成!最后我们居然是第一个完成、也是唯一一个完成的组。
这就是我昨天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如果现在让我和另一个组换一下,能够舒服一点、不完成任务就打车回来,我也不愿意换。不知不觉这个点写了这么多。后面的部分只能有时间再写了
作者:李汶熹4.13 Day 1:
众所周知(也不一定知)泰国的泼水节(宋干节)就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新年),所以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自然会好奇泰国泼水节是啥样的?和老挝泼水节又有啥不同呢?(之前在磨丁参加过泼水节)所以在助教的安排下开始了一天的泼水节特种兵之旅…
早上大概11点到清迈古城,先绕古城外围走一圈(图右上角),城外大概情况就像是上图所示,一辆一辆的皮卡排着队(像游行一样)路边上一整排也全是小摊贩和人站在那里“蓄势待发”,只要经过大概率就会收到无限祝福。走完之后要经过整个古城打卡四十个景点…都不能算的定位点,拍照打卡,打到最后肉眼可见的憔悴,连笑的力气都不想有了。
我们组打卡完已经晚上六点左右,但这只是第二个任务还有三个分别是:从塔佩门走到河边、走到loihkro拳场、最后走到lotus(上车点),但由于塔佩门晚上在举行露天音乐节实在没有办法通行(还带着小孩比较容易走散或者摔倒踩踏)所以我们就走了第三条路线,最后一条路线由于下暴雨也终止了。
其实一整天也就走了25公里不到(之前走到梅州大学是三十多公里),但是这次又是泼水湿身,又是拖鞋光脚,还加上极端天气(中午下午晒的漏出的皮肤无一幸免全部晒伤,当天没什么感觉第二天火辣辣的疼,再也不不做防晒了…下午晚上在暴雨狂风中狂奔赶路的时候还会被人一桶一桶的泼冰水,当时只想转身给他两脚但是最后也只能笑着说“no thanks”虽然没什么用),就让这段行程十分艰难。特别是到下午晚上的时候,真·满脑子想的都是“来辆车把我创了就可以休息了”,但是不行,因为完成任务才能回学校。
当时也思考过为什么这么安排?应该不会是为了整我们或者坑我们…吧,我能想到的就是可能让我们体验一下大多数的中国式过节是什么感觉(到处打卡),来让我们理解到打卡某个地方毫无意义;但是也有问题,别人打卡好歹还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但我们就拍张照、不停赶路、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了,那能有什么意义,除非故意设置的Pro Max版。但最后Liza说的是为了让我们深刻体验一下泼水节的感受(虽然打卡的三分之二地点都在深沟小巷里没有泼水),更是为了给我们对过节建立起痛苦链接,让我们思考节日的本质以及节日其实也就这样(清迈和磨丁的区别可能就是规模更大、水更冰、更crazy一些,可能还有一些别的习俗,但泼水的本质没有区别)
虽然确实一整天下很想*&…%¥#,但就像Liza早上给我们总结的一样,【宇宙是不会让你吃亏的,经验的东西会从各个方面给你不同的收获】,通过这次活动也能发现自身的一些优点和缺陷。
身体上:可以感觉到身体的耐力提升了很多,心态也更好一些不会一直想着“好累啊好累啊好累啊”,而是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比之前徒步的时候好了很多,差不多傍晚的时候开始觉得腿或者脚很疼。但是体能还不太够,这一点是可以向小公主班学习的,她们到晚上的时候还能跟着我们一起在雨中狂奔。我到晚上虽然感觉跑步比走路简单,但是不想走也不想跑,脑子里告诉自己我还能跑(确实身体上不是很累,更多是心累,脚比较疼)但是脚底就像是灌了铅一样沉重(也有一滴滴外在因素,短裤湿了之后每走一步都像是刀在割大腿内侧的软肉,实在每一步都会怀疑自己还能不能继续,不过肯定要跑还是能跑的)
责任上:因为小公主班跟我们一起活动(一对一分配,四对一组也就是八个人),就比较考验每个人的责任感,能不能把小孩子带好(最重要的是不弄丢)。当然肯定是不会也没有丢的,但是有个事情当时没怎么在意后来Liza提起来的时候才想起来。当时晚上下暴雨风很大大家又都是湿的状态感觉冷的快失温了,等了很久只打到一辆四座车和一辆六座车,就组织让两个打车的同学带着十个小孩先走了(虽然我觉得正常人应该都会这样干,毕竟小孩子肯定更容易脆弱一点),然后剩下的9个人在寒风中等了一个半小时的人来接我们,虽然很冷也没多想但是也不后悔做这个选择,也体现了我们的一点责任心吧。
然后就是在泼水节本身体验上:之前在磨丁的时候就是纯泼水、纯水战,虽然这边也是而且更猛区别就是这里能看到更多体验到更多。但这一天下来其实也就那样,被人泼水再泼人水再被人泼,下午的时候可能觉得凉快、很爽,但是泼多了就会感觉很累、身体也不好受。而且关于打卡那一点也是,打卡其实本质上就是去一个地方看一圈,拍张照证明自己去过这个地方,再去下个地方转一圈;也就是走路+拍照毫无意义。花同样的时间比起打卡更多的地方,不如就找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去研究和观察。
yep 13号就是这样,14号我们将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的人对这个节日的感受,以及这个节日的传统和文化习俗,尽情期待~
来源:才思敏捷柳叶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