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多维路径探析——以《大众日报》为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00:53 1

摘要: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作为连接国家战略与乡村实践的重要媒介,《大众日报》对各村文化振兴实践的报道蕴含着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多维路径,启示我们增强乡民主体参与、巩固民俗文化阵地、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为奋力谱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铸魂赋能。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作为连接国家战略与乡村实践的重要媒介,《大众日报》对各村文化振兴实践的报道蕴含着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多维路径,启示我们增强乡民主体参与、巩固民俗文化阵地、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为奋力谱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铸魂赋能。

(一)增强乡民主体参与,汇聚文化振兴合力

《大众日报》将目光倾注于乡民群体,生动细腻地勾勒出山东乡村淳朴善良、睦邻友善的乡土人情风貌,这些鲜活的形象呈现从本质上凸显了乡民在乡村文化振兴当中的主体地位。乡民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乡村文化故事、民俗技艺的延续离不开乡民们的口口相传、代代相授。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把增强乡民文化参与置于首要地位。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吸引村民主动投身其中,充分展现自我、传递心声,从而不断提高村民的主体意识,从根本上凝聚起推动乡村文化繁荣的强大合力。例如《大众日报》在《乡村舞台热起来 农民主角火起来》中讲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双碓村文艺队队长段书荣组建“双碓文艺队”和村民们进行各种文艺演出的创新实践。他们将乡村舞台搭在田间地头、村口广场,演出内容紧密围绕乡村生活,既有反映农村新变化的原创小品,也有经典的戏曲唱段,更有充满民俗特色的舞蹈表演,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更是热烈非凡。在段书荣的带动下,乡村舞台“热”了起来,农民主角“火”了起来,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一缕缕升腾的乡间烟火气,凝聚为一道道多彩的文化景观。

(二)巩固民俗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之花

乡村文化振兴从来不是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的事,而应该是遍地生花地种在每个人的心田。《大众日报》始终秉持着振兴乡村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采用图文结合的报道方式,全方位塑造了乡村丰富多样、形神兼具的特色民俗形象,为乡村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贡献了媒体力量。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高度重视乡村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坚实的文化阵地强健乡村文明之花根基。《大众日报》深度聚焦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不仅报道了德州市积极引导当地老干部、老教师和“土秀才”编修乡镇村志,为村留史、刻不容缓的乡村文化保护实践,还报道了济南市仁风镇建立济阳鼓秧歌文化展厅和历史文化展厅,高水平做好文化传承文章,接续非遗技艺之“魂”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努力,鲜明涵盖了筑牢乡村文化阵地一手抓乡村文化保护、一手抓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两手抓”方略,启示我们:新时代,要想让乡村文明之花芳香四溢就必须推动文化保护与设施建设的深度融合。

(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造高效振兴引擎

乡村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乡村产业之中,不仅可以确保乡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大众日报》高度关注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报道了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巩家岭村乔诺农民画工作室组织农民画家深入田间地头、渔村码头,将乡村生活中的丰收场景、渔家风情、民俗活动等元素融入画作,“一手创作传承,一手培育市场”的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不仅为新时代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更揭示了文化产业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核心驱动价值,启示我们:乡村文化产业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突破口,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唯有深耕乡村文化资源沃土,将乡村地域特色熔铸为发展基因,方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根和魂在乡村,底色是乡土文化。就此而言,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大众日报》的相关报道不仅剖析了国家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政策导向与深远意蕴,而且揭示出乡村文化振兴在促进乡村社会和谐、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更应注重提高村民主体意识、巩固乡村文化阵地、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此来激发更多乡村的文化创新活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乡村文化体系,进而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齐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范晓雨)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