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受冷空气影响,不少医院的呼吸道门诊就诊人数开始悄然上升。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数据(2025年9月8日—9月14日)也显示,多种呼吸道病毒在门急诊、住院病例中的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近日,受冷空气影响,不少医院的呼吸道门诊就诊人数开始悄然上升。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数据(2025年9月8日—9月14日)也显示,多种呼吸道病毒在门急诊、住院病例中的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从哨点医院监测看,门急诊流感样病例阳性率前三为普通冠状病毒(11.4%)、新型冠状病毒(6.8%)、鼻病毒(6.3%);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前三为呼吸道合胞病毒(9.8%)、普通冠状病毒(7.4%)、鼻病毒(4.6%)。对比前几周,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显著上升,流感病毒、鼻病毒阳性率也持续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截图
“不同病毒症状相似,但特性与防控重点不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解读了主流病毒特点:
普通冠状病毒、鼻病毒:无需紧张。普通冠状病毒即感冒,多为低烧(或不烧)、鼻塞、打喷嚏,3~5天可愈,重症少且无明显季节性;鼻病毒与之类似,症状轻、恢复快。
呼吸道合胞病毒:“一老一小”风险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季节性,“一老一小”感染后易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当前季节转换叠加开学季,儿童集体生活中交叉感染风险高,家长需警惕。
流感病毒:尚未到高峰期。流感传染性强,不仅易引发高烧,还可能导致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且有明确的季节性特征——目前尚未到冷空气集中来袭的时段,一旦进入11月底,因流感住院的患者数量会激增。
新冠病毒:抗体少的人群仍有风险。李侗曾介绍,自疫情以来,新冠病毒不断变异,致病力也越来越弱,且目前多数人已感染过,因此感染后危害较小,较普通感冒仅咽痛会更明显。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党双锁提示,长期未感染、未接种疫苗者体内抗体少,存在发展为重症的可能,需具体分析。
南北方气候差异也影响病毒流行。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南方地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例多于北方,李侗曾解释,这与南方秋季湿度高、病毒存活时间长有关。此外,南方呼吸道疾病呈“一波接一波小高峰”,无集中爆发;北方则“气温一降,病例明显增多”,预计11月降温后,北方感染病例或反超南方。
面对多种病毒的“威胁”,两位专家认为需抓住“疫苗”和“防护”两大核心。
疫苗:筑牢第一道防线。党双锁介绍,流感疫苗已全国开打,“一老一小”、免疫力较差人群最好在11月流感季前接种;新冠疫苗可根据抗体水平选择,抗体低者建议接种;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国内应用较少,有条件地区的“一老一小”可积极主动接种。
防护:将防护落到实处。两位专家强调,所有呼吸道病毒的防护方法都差不多,关键是落到实处。如外出务必戴好口罩,尤其是在地铁、飞机等密闭公共场所;回家勤洗手,建议用肥皂或洗手液洗20秒以上;居家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半小时;有症状别硬扛,发烧、嗓子疼尽量居家休息;最后还应及时添衣,避免免疫力下降。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