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检出心房高频事件临床意义的争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18:15 1

摘要:随着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s)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持续心律监测已成为可能。在具有心房感知功能的设备中,心房高频事件(AHREs)是一种高度普遍的检测结果。此类事件在文献中的定义存在差异,但通常指心房快速性心律失常,频率>175次/分且持续>5分钟。假阳性较

随着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s)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持续心律监测已成为可能。在具有心房感知功能的设备中,心房高频事件(AHREs)是一种高度普遍的检测结果。此类事件在文献中的定义存在差异,但通常指心房快速性心律失常,频率>175次/分且持续>5分钟。假阳性较为常见,主要由伪影、噪音和远场R波干扰导致。
亚临床房颤(SCAF)指通过CIED记录到且经人工复核确认为房颤、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的AHREs,通常无症状。

临床房颤定义为有症状或无症状、持续至少30秒并经体表心电图(ECG)记录的房颤。

一项纳入54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SCAF的合并患病率为28.1%,且多见于高龄、合并多种疾病及高血栓栓塞风险患者。目前,关于短时SCAF的临床意义及最佳管理策略(尤其是口服抗凝治疗)仍存在争议。

现有证据对SCAF与卒中风险的关联性结论不一。TRENDS和MOST研究表明,SCAF患者卒中风险增加,同时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升高,这些结果得到了其他大型试验的支持。重要的随机试验STROKESTOP研究提示,治疗无症状房颤可降低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全因死亡、出血性卒中或出血住院的复合终点风险。

但既往研究显示,尽管SCAF患者的卒中风险高于无房颤者,但低于临床房颤患者。

LOOP研究则得出阴性结果:尽管通过植入式循环记录仪提高了房颤检出率并增加了口服抗凝治疗,但主要终点事件(卒中或动脉栓塞)未显著减少。

有假说认为,卒中风险与SCAF的持续时间和负荷相关。SCAF发作持续12-23小时与临床房颤风险独立相关。

这可能解释了ASSERT研究中SCAF发作>24小时患者卒中风险升高的现象。

出血风险也是重要考量。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相关研究显示出血风险为3%-5%。

近期两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NOAH-AFNET 6和ARTESIA,为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证据。尽管数据不断更新,对装置检出的无症状房颤的管理应聚焦于个体化策略,权衡抗凝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并识别和干预房颤进展的驱动因素以改善临床结局。

尽管心律监测技术为临床提供了更精细的数据,以下关键问题仍需探讨:

SCAF的临床意义争议:短时SCAF是否具有与临床房颤同等的血栓风险?抗凝治疗决策的平衡点:如何基于SCAF负荷、持续时间和患者特征制定抗凝方案?个体化管理路径:是否需要结合生物标志物(如BNP、D-二聚体)或影像学评估优化风险分层?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 45, 2594–2603

来源:程中伟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