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10年1薪到期!奶茶妹妹能分多少?律师:高净值都靠这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9:02 1

摘要:2025年9月,刘强东那份签了十年的“1元年薪协议”正式到期。十年前,这个决定让网友调侃“奶茶妹妹离婚只能分五块钱”;十年后,当京东股价较2015年涨了近3倍,2600万股期权价值翻了几番,没人再觉得这“1块钱”是玩笑。这背后藏着的,从来不是“为爱降薪”的浪漫

2025年9月,刘强东那份签了十年的“1元年薪协议”正式到期。十年前,这个决定让网友调侃“奶茶妹妹离婚只能分五块钱”;十年后,当京东股价较2015年涨了近3倍,2600万股期权价值翻了几番,没人再觉得这“1块钱”是玩笑。这背后藏着的,从来不是“为爱降薪”的浪漫,而是高净值人群用法律和财务工具编织的财产安全网——普通人纠结“工资卡上交”,他们算计“期权归属日”;我们谈“感情至上”,他们签“婚内财产协议”。刘强东的十年之约落幕,撕开的是一个更残酷的真相:婚姻里的财产博弈,从来不是豪门专属,而是每个家庭都该懂的生存智慧。

一、“1元年薪”的真相:不是降薪,是“财富换控制权”的游戏

2015年,刘强东和章泽天领证时,京东董事会同步批准了他的“十年薪酬计划”:每年1元基本工资,无现金奖励,但授予2600万股A类股期权。当时舆论忙着调侃“奶茶妹妹的奶茶钱都不够分”,却少有人注意到这份计划的核心——那2600万股期权,行权价16.7美元/股,对应价值4.34亿美元,相当于刘强东用“十年固定薪酬”换来了一笔“绑定京东未来十年增长”的财富。

这根本不是“降薪”,而是互联网高管的“常规操作”。从苹果乔布斯到Facebook扎克伯格,再到特斯拉马斯克,“1元年薪”早已成了科技大佬的标配。为什么?因为对他们来说,基本工资只是零花钱,股权激励才是重头戏。一方面,低薪能塑造“与公司共进退”的形象,安抚投资者;另一方面,股权激励的税负通常低于工资薪金,且能通过“分期归属”绑定高管长期服务——刘强东的期权就明确“十年内不得额外授予”,等于用一纸协议把自己和京东的未来绑在了一起。

更关键的是,这2600万股期权的价值增长,才是真正的“大头”。2015年京东股价约30美元/ADS,2025年已涨到近90美元/ADS,翻了3倍。若刘强东全额行权,这笔期权现在价值约13亿美元(2600万股×(90-33.4)美元),是当年4.34亿美元的3倍。比起十年10元工资,这13亿才是“1元年薪”的真正注脚——用眼前的“小钱”,锁定未来的“大钱”,这是高净值人群最擅长的“时间换空间”游戏。

二、奶茶妹妹能分多少?期权分割的“三层密码”

网友十年前的调侃“离婚只能分五块钱”,如今到了检验时刻。但法律上的财产分割,从来不是“工资卡余额”那么简单。根据律师拆解,刘强东的2600万股期权,要分三层算:

第一层:未归属的期权——“画饼”不算数
期权本质是“公司答应未来给你股票,但要满足条件”,比如“干满几年”“业绩达标”。刘强东的期权“十年内归属”,到2025年已全部归属完毕,所以这部分不涉及。但如果有人的期权没到期,比如只干了5年,那剩下5年的期权就是“未归属的期待权”——法律上这不算“现有财产”,就像公司画的饼还没烤熟,离婚时法院通常不分割,等未来兑现了再说。

第二层:已归属未行权的期权——“到手的饼没吃”
刘强东的期权2015-2025年每年归属一部分,假设每年归属260万股。2015年结婚,2025年到期,婚姻存续期正好覆盖全部归属期。这些已归属的期权,虽然没行权(没换成股票或现金),但已是“确定能拿到的财产”,就像饼烤熟了放在桌上,只是没端起来。律师陈丽娅说,这种情况法院会按“婚姻存续年限÷期权归属年限”算比例,比如10年婚姻覆盖10年归属,那这部分期权就100%算共同财产——假设刘强东有1000万股没行权,现在价值9亿美元,章泽天理论上能分4.5亿。

第三层:已行权的股票——“吃到嘴里的饼”
如果刘强东十年内行权了部分期权,比如2020年行权500万股,当时股价50美元,行权价33.4美元,赚了(50-33.4)×500万=8300万美元。这笔钱就是“已到手的共同财产”,离婚时要直接分。更关键的是,这些股票如果持有到2025年,股价涨到90美元,增值部分(90-50)×500万=2亿美元,同样算共同财产——等于“饼不仅吃了,还发酵变大了”,分的时候连本带利一起算。

但这里有个“变量”:婚内财产协议。如果刘强东和章泽天签了协议,约定“期权归个人所有”,那以上全白搭。律师张虎透露,高净值人群普遍会签这类协议,尤其是涉及上市公司股权时——毕竟股权分割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动荡,影响股价和员工生计。比如京东是上市公司,若刘强东离婚分割股权,可能导致股权分散,甚至触发“要约收购”条款,这可不是“分不分钱”的小事,而是“公司稳不稳”的大事。

三、高净值人群的“婚姻防火墙”:从协议到信托的“保命操作”

刘强东的案例,撕开了高净值人群财产规划的“冰山一角”。他们真正的“保命操作”,远不止“1元年薪”这么简单。律师透露,这类人群的财产协议,藏着6大“反人性”条款:

1. 股权与控制权:离婚不分“投票权”
企业家最在意“公司谁说了算”。张虎律师处理过一个案例:某上市公司老板婚前签协议,约定“股权分红算共同财产,但投票权归个人”。这样即使离婚分了股权,对方只能拿分红,不能插手公司决策——刘强东若签了类似协议,章泽天就算拿到股票,也动不了京东的控制权。

2. 债务隔离:“我的债你别背”
高净值人群常成立多家公司,难免有债务风险。协议里会写“个人名下公司债务由个人承担,与配偶无关”。比如某老板婚前开的公司欠了钱,离婚时配偶不用一起还——这不是“无情”,而是避免“一人欠债,全家遭殃”。

3. 跨境资产:“哪国的钱按哪国法算”
章泽天曾投资Uber,刘强东在海外有股权,这类“跨境资产”最麻烦。陈丽娅律师遇到过“中美双国籍夫妻离婚”,美国的房产按美国法,中国的公司按中国法,光确权就要打两年官司。所以协议里会明确“某国资产适用某国法”,提前划清界限。

4. 信托:“把钱交给‘外人’管”
这是最狠的一招。张虎律师说,现在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用“不可撤销信托”——把股票、房产等资产转给信托公司,自己当“受益人”但没所有权。离婚时,这些资产属于信托,不算个人财产,分都分不走。比如某富豪婚前设立信托,把股权装进去,约定“自己和子女是受益人”,即使离婚,配偶也拿不到一分钱——这才是“从根上防婚变”。

5. 保密条款:“离婚不准说出去”
高净值人群最怕“家丑外扬”影响声誉。协议里会写“离婚后不得对外披露财产分割细节,否则赔偿1亿”。刘强东和章泽天若真走到那一步,我们可能永远看不到“分了多少钱”的新闻——这就是“花钱买安静”。

6. 子女条款:“钱给孩子,不分配偶”
有些协议会约定“财产优先给子女信托”,比如“离婚后分割的财产,60%装入子女教育信托,40%双方分配”。这样既保障了孩子利益,也避免配偶拿到钱后“另起炉灶”——这是对“家庭责任”的理性安排。

四、从“谈钱伤感情”到“谈钱是负责”:婚姻里的理性与体面

十年前,网友嘲笑“婚前协议伤感情”;十年后,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咨询“婚内财产如何约定”。这背后是一个认知升级:财产规划不是“算计”,而是“责任”。

对刘强东这样的企业家来说,一份清晰的财产协议,是对三方面的负责:对伴侣,提前说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避免离婚时撕破脸;对企业,防止股权分割导致控制权动荡,影响上万员工饭碗;对子女,通过信托等工具,确保财富能安全传承,而不是在婚变中耗散。

就像律师张虎说的:“法律不能保证爱情永恒,但可以守护理性选择。”婚姻的本质是“感情+契约”,感情负责浪漫,契约负责兜底。普通人可能没2600万股期权,但工资、房产、存款也是财产——提前和伴侣商量“万一分开了怎么分”,不是不信任,而是给彼此留一份体面。

刘强东的十年之约落幕了,但它撕开的“财产规划启示”才刚开始:无论是豪门还是普通家庭,婚姻里的“理性”从不可耻。毕竟,能笑着谈钱的感情,才更经得起考验;能提前规划的财产,才更能守护想要的生活。

来源:珊瑚娱乐精选安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