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有一问,假如现在的医生,没了仪器辅助,能否像中医一样通过“望闻问切”给人看病?找出病灶对症下药了?这条灵魂质获得了广泛回应。
广东三甲医疗事件后,人声鼎沸,引起人们更广泛思考。
其中有一问,假如现在的医生,没了仪器辅助,能否像中医一样通过“望闻问切”给人看病?找出病灶对症下药了?这条灵魂质获得了广泛回应。
同时把当下医院医生,所面临的繁荣窘境,普遍依赖和信任仪器判断的遮羞布给撕掉了下来。
汕头22岁小姑娘因输卵管堵塞,做微创手术。
原本只是平日里很常见的小手术,最终因长时间缺氧导致脑死亡。在家属提供录音中有一段属于麻醉科医生和家属对话,家属问:血氧下架后,监护仪应该报警的,为何医务人员不知?
麻醉科医生:监护医生观察不到位,警惕性不强,人在现场但没及时发现。
另外录音中提到,小姑娘进入复苏室,身边有位一线医生全程陪同。另依据4月16日记者了解,他们致电第二人民医院科室,有位科长医生说,医护人员有相关资质依法执业并非实习生。
通过上述了解,陪同小姑娘的监护医生,不但有资质,工作时间应该不会短。
但是,为什么仪器提示报警了,监护医生没能意识到情况。当然这说法是家属提供的。因为从目前录音里,家属和医生对话里,更多是猜测。麻醉科的医生的说法是“可能因为”,家属的认为是“仪器应该报警的”。两者对话,我感觉都没弄清其中缘由。
基于主观猜测可能性大,否则全都清楚,不用等待调查。
这里的问题是,小姑娘究竟是不是因为喉罩移动,致使了阻碍呼吸?监护仪到底报警没有?还有院长回应的苏醒室监控早于一年前坏掉,为什么不更换?
甚至血氧下降15:00-15:15分那段数据,为啥凭空消失了。
关键是截止目前,那位监护医生没有过任何回应,那么他当时到底有没有听到仪器响,或者他听到了但没引起重视。如果是前者,那么是否对仪器过于依赖信任了?
若是后者,尽管警报了,但医护没能及时响应,则表示过于疏忽。
不论哪一种,对仪器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医护对警报麻木,甚至形成自动忽略意识。
尽管医疗事业日益更新,设备在更新,比过去纯经验要精确许多。但作为医生主体亦需更新知识库,丰富临床经验。相对辅助仪器,高明的医生个人经验对事物判断往往更准确。
辅助仪器可以帮助简化过程,但再加上个人经验更稳妥。
这件事其实已经不单单是疏忽那么简单,也充分反应了,当下一些医院和医生对于医疗器械的过度依赖和盲目信任。而这种依赖可能已成通病。
仪器可以辅助,但不能替代医护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即时干预。
当然,那缺失的15分钟,和早在一年前坏掉的监控也是真相的关键。
好端端仪器为何独独少了部分数据,那部分数据到底是什么?还有那监控,作为三甲医院监控遍布医院各角度是常态,不仅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医院本身负责。
一年时间里,为何不更换坏掉监控。
那缺失的几个小时里,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总得来看,此事要搞清楚的点太多。
责任重于泰山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要刻在医者的血液里骨子里!
院方也好,家属也罢都不希望事情向更糟糕方向发展。同时这件事也给我们所有普通人和医护人员敲响了警钟:
“打铁还需自身硬,设备再先进,也有失灵的时候,千变万变唯有医术不变。”
医者仁心,医术高超还不够,高尚医德同样重要。
把医德、医术真正带上一线去,那时,才是所有人的福音。
最后,我们期待小姑娘能有所转机,希望能够苏醒过来。
来源:八零姑娘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