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陈氏肛肠学术流派:六十余年间传承五代,中医外科学术流派当“早成名”

B站影视 2024-12-05 17:35 2

摘要:福州市民廖女士痔疮发作已半月有余,“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痔疮肿痛难以忍受了。”她立马想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石荣,试试看中医中药能不能解决。果然,几帖中药的内服外用过后,病情便得以缓解。

福州市民廖女士痔疮发作已半月有余,“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痔疮肿痛难以忍受了。”她立马想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石荣,试试看中医中药能不能解决。果然,几帖中药的内服外用过后,病情便得以缓解。

石荣,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国医大师陈民藩的师承弟子、闽派陈氏肛肠学术流派第二代学术代表性传承人,在福州乃至全省和全国都颇有名气。陈民藩和石荣以及流派传承工作室的一代代传承人,都算得上是中医治疗肛肠疾病的“红人”,他们潜心临床、不遗余力地解决百姓的难言之疾。

确立福建痔科的“江湖地位”

要说“红”,早在四十多年前,福建痔科在全国肛肠界已声名鹊起。

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陈民藩主持研究的枯痔疗法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福建的枯痔疗法在国内肛肠学科中得到广泛接受,福建由此被誉为“枯痔钉的故乡”。

在中医学上,“痔疮脱水干枯坏死”叫枯痔。枯痔疗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应用枯痔散治疗最早见于南宋,之后演变发展成枯痔钉疗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枯痔钉疗法盛行。但传统的枯痔钉含砒霜等有毒药物,治疗时,如果没把握好分寸会发生砒霜中毒事件,这也困扰着老一辈的医生。

如何减少“以毒攻毒”带来的毒副作用?如何能减毒增效?1956年,21岁的陈民藩加入福建省中医门诊部痔疮科(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开始专门研究枯痔钉疗法。

他基于3000多例临床数据,历时十年研究,提出“19个半枯痔钉是一个标准体重的成年人一次插钉数量的最大限度”的结论。他第一次规范枯痔钉疗法的用法用量,并且得到同道认可,被写进含砒枯痔钉的规范诊疗中。之后,他又花了近十年时间,研究了去除砒霜,只留下明矾的“无砒枯痔钉技术”,以及把枯痔钉组成药物制成枯痔注射液,开展枯痔注射疗法等。从医六十多年来,陈民藩的每一项研究都为着减轻患者的痛苦。后来他的这些技术模式和思想,被后辈总结为“存体寡损、形神兼顾”。

做部分肛肠病种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深耕杏苑多年,陈民藩创立了“湿热论治、以通为用、内外并治、存体寡损、形神兼顾”的诊治模式。在“存体寡损”的手术理念下,倡导“非观血、少损伤、保形态、保功能”的特色,创新了以慢性勒割与引流结合的塑形挂线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等肛肠疾病,研制了紫白膏、黄白胶囊、黄术胶囊等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救治肛肠病患者众多。六十多年来,他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撰写著作六部,主编的《陈民藩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深受陈民藩的影响,包括石荣、蔡而玮在内的传承人,坚定了他们要传承发扬中医肛肠事业的这条路。石荣说:“我们目标很明确,我们要做三件事情,在常规疾病的规范诊疗,疑难疾病的个性化诊疗的同时,成为肛肠病种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的目标。”

近年来,石荣带领团队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漏病、肛周湿疹、肛隐窝炎”等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修订、制定;还主持了行业两项共识,包括《经肛吻合器治疗脱垂性痔病专家共识》、《痔病弹力线套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全国肛肠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同时,联合省内外中医肛肠科,建立国家级诊疗平台、省级研究中心等多中心肛肠病临床科研合作平台,初步建立了闽派中医肛肠体系,为闽派中医肛肠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石荣是陈民藩的6个主要传承人之一,1986年进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不久,他便跟师陈民藩,至今从事肛肠专科临床工作38年。

他说:“老师当年带领我们开科办班,临床实践、科研教学一起做,既当统帅又当先锋;如今,老师是肛肠学科唯一的国医大师,是肛肠学科的一面宏大旗帜,我们要树立好这面旗帜,不断传承发扬好陈老的精神和学术,把他几十年来的专科学术思想和经验贯彻到临床与研究中。”

64年间传承五代 后继者提早“出道”

“开放办科,领先半代。”这是陈民藩常说的一句话,他要求师承弟子要比同期毕业的医生早“成名”半代。

对此,石荣解释说:“我们希望一代一代传承人更早出成绩,不要等到老一辈退休了,他们才被迫挑起大梁。对年轻医生来说,尤其是外科医生,35岁-45岁是他们的黄金时期,这阶段他们的思维最活跃,并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要让他们有发挥的平台,这样学术流派才不会断层,学科发展才能衔接得上。”

从1956年开始算,如今,闽派陈氏肛肠学术流派已传承五代,这在中医学术流派比较少见。而且,几代传承人在肛肠领域几乎都赫赫有名或初露锋芒。创始人陈民藩自不必说;石荣不仅在福建省内名气响亮,而且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他坚持每年主持2-3项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传承发扬闽福肛肠学术,促进国内外肛肠学术交流。学术指导技术下沉也是传承传播流派学术的重要方面,他们建立了四十余家的医联体,建立了十余家的流派二级工作站,流派定期派人到医联体单位指导工作,努力将流派的学术思想、特色疗法传扬出去,提升当地医生诊疗水平,建立一支驻地不走的省级水平专科医生。

“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中一些医生已是硕士生导师,第五代也在成长。”在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人的培养方面,石荣认为,更多的应该培养他们关键点方面的宏观思维。“比如,中医讲‘察病诊脉,先辨阴阳’。痔的外治治疗,阴阳点在哪儿?它的阴阳点在保护肛门的口径上,不管什么样外治方法,都要注重保护肛门的口径。”技术的精进,要不断地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同道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临床学习,同时要靠年轻医生自己去探索,学会融会贯通则事半而功倍。

“国内同行普遍知晓省人民医院的几个年轻医生在肛肠领域的成就。他们在肛肠专业领域很出色。”石荣十分骄傲地说,“我们流派第三、四代传承人王菁和陈祖清等,一提到他们的名字,大家都是赞不绝口。他们对痔病吻合器技术的创新和优化,发明了大C环和自由可变式技术,被临床广泛使用,并获得了专利。同时,这项从意大利传进国内的技术,在我们创新优化后,还返销回了意大利。”

“传承中医学术,必须怀有足够的自信。作为中医人,我们应在科研方面做出新贡献,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要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顶尖核心期刊和SCI上。当我们有足够自信时,很多西药是能被我们以中医思维方式运用在临床治疗中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抗生素、激素等进行归经归类定性,那就是中医的春天了。”说这话时,石荣语气坚定、铿锵有力。

来源:福建卫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