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健康说丨秋分养生避误区!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季管理牢记这几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20:21 1

摘要:23日,将迎来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随着秋风渐起,温度逐渐下降,天气转凉,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调整生活作息,增强个人体质,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预防疾病发生。本次发布会重点介绍秋季健康与疾病防治知识。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9月22日,省卫生健康委第23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发布的主题是秋季健康与疾病防治知识。

23日,将迎来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随着秋风渐起,温度逐渐下降,天气转凉,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调整生活作息,增强个人体质,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预防疾病发生。本次发布会重点介绍秋季健康与疾病防治知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周庆博在发布会上介绍,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季管理需格外细心,以下几个误区务必避免:

误区一:清晨过早进行剧烈锻炼。清晨是人体血压的自然高峰时段,加之气温较低,剧烈运动可能急剧增加心脏负担。建议晨练不宜过早,尤其不适宜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锻炼时间可以安排在清晨出太阳后比较好。另外建议运动不宜过于剧烈,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等和缓的运动方式,如果老年人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快步走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误区二:盲目“贴秋膘”进补。传统的秋季进补可能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导致血脂升高、体重增加,反而不利于血压和血糖的控制。饮食应荤素搭配,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类、鸡胸肉和豆制品。

误区三:忽视便秘问题。干燥气候易引起便秘,而用力排便会急剧升高腹压和颅内压,易引起心梗和脑出血。应多吃富含纤维的蔬果,适度运动,若出现便秘应及时处理。

误区四:自行随意调整药物。季节交替时血压易波动,秋季天气变冷后,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升高,降压药物方案的调整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擅自加量可能造成血压骤然下降,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引发心梗、脑梗危险。

维护心脑血管健康是老年人秋季养生的重要一环,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强调:

一个是保证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秋季日照减少,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水平不足,不仅影响钙质吸收,更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炎症等多种心脑血管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在天气晴好时,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是简单有效的补充方式。

另一个是坚持脑力活动和社交。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但大脑不能“宅”。积极的大脑活动和社交能有效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从而帮助稳定血压和心率,降低心血管系统压力。鼓励老年人多进行一些认知训练,如阅读、下棋、玩拼图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刺激大脑,保持神经网络活力,对预防认知障碍至关重要。

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尤其对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自身状况,如出现胸闷、心悸、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闪电新闻记者 李淼 报道

来源:小八角聊保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