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让后福肉燕走进北大校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22:27 1

摘要:据悉,北京大学口述史传习平台是博雅传薪社的校外实践平台,旨在进一步发掘校园之外的口述史资源,加强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组织在校师生前往地方参加口述史资源发掘工作,寓教学于实践,探索在校师生参与口述史学习实践的新方式。

4月17日

北京大学口述史传习平台

揭牌仪式

在闽侯县青口镇后福村

福州肉燕博物馆举行

视频来源: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据悉,北京大学口述史传习平台是博雅传薪社的校外实践平台,旨在进一步发掘校园之外的口述史资源,加强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组织在校师生前往地方参加口述史资源发掘工作,寓教学于实践,探索在校师生参与口述史学习实践的新方式。

(揭牌仪式举行•林奥/摄 后福村供图)

后福肉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世代传承。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中国福文化、太平文化,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大学口述史传习平台(后福村基地)的建立,将学术研究与后福村地方特色产业——肉燕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当地地方民俗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为后福村肉燕制作技艺的历史梳理与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热气腾腾的后福肉燕•青口镇供图)

揭牌仪式举行后

活动参与人员在福州肉燕博物馆

进行参观调研

并亲自体验肉燕制作

北京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办公室主任、机关团委副书记 陈凯:

“今天,既感受到后福村的美丽乡村景象,也感受到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朝气蓬勃,并且品尝和体验制作了地方特色美食肉燕。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后福村的合作交流,利用口述史传习平台将学术研究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后福村肉燕制作技艺的历史梳理与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郭文杰:

“今天很荣幸来到后福村品尝肉燕。肉燕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希望将来后福村能够进一步打响后福肉燕的品牌,同时让后福肉燕走进北大校园。用一句福建话说就是,‘力奥侯,些燕呀’(来后福,吃肉燕啦)!”

(活动参与人员在福州肉燕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

“今天有幸受邀来到后福村,不仅参观了肉燕博物馆,还看到了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我本人所做的研究与乡村相关,通过这次在肉燕博物馆以及后福村的学习,我对肉燕和乡村振兴的结合,以及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后福、了解闽侯,并且更多地为农村基层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博雅传薪社社长桑英轩表示。

(现场体验包肉燕)

“北京大学口述史传习平台的建立是助力后福村肉燕非遗文化提升、推动后福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行动,是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学科建设对接地方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青年学子在后福大地上投身社会实践、贡献青春力量的创新路径。”青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下一步,后福村将进一步与北京大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好学生实践基地的平台作用,为后福村肉燕非遗文化的传承增光添彩,携手共创后福村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奥 邓一飞/文

林奥/图 邓一飞/摄制

编辑:黄子玲 张翔

校对:李雯珺 李晓龙

审核:王立强 吴昕

监制:谢永杰 庄高翔

进入主页后

来源:遇见闽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