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爷爷”刘嘉麒院士:火山是探索大自然和宇宙奥秘的重要窗口,科学家必须要爱国和吃苦耐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9:25 1

摘要: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协联合央视总台打造2025年度“典赞・科普中国”特别节目,为重点宣传具有时代特征、传播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科普案例,并提前预告全国范围内科普月相关系列活动,为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幕。自举办以来,“典赞・科普中国”持续收获社会各界

点亮未来——“典赞・科普中国”系列报道

“火山爷爷”刘嘉麒院士:火山是探索大自然和宇宙奥秘的重要窗口,科学家必须要爱国和吃苦耐劳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协联合央视总台打造2025年度“典赞・科普中国”特别节目,为重点宣传具有时代特征、传播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科普案例,并提前预告全国范围内科普月相关系列活动,为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幕。自举办以来,“典赞・科普中国”持续收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如今已成为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性品牌活动。

为捕捉科技工作者在知识传播道路上的闪光瞬间,挖掘科学家精神在科研攻关与科普实践中的传承与绽放,《环球时报》特别策划推出点亮未来——“典赞・科普中国”系列报道。通过讲述有温度的人物故事、解读有深度的精神内核,让公众近距离触摸科研的严谨力量,真切感受科普事业的价值温度。

《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被网友亲切称为“火山爷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听他讲述火山研究的科学价值、科普路上的温暖故事,以及刻在科考经历里的科学家精神。

今年80多岁的刘嘉麒院士,近年来一直投身于火山科普事业,因亲和力十足的科普风格,被广大网友亲切称为“火山爷爷”。“孩子们叫我‘火山爷爷’,我听着亲切!我是‘80后’,他们的爷爷还没有我年龄大,这么叫,我不吃亏。”刘嘉麒打趣地说。

研究火山的意义是什么?刘嘉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火山是地球的“灵魂”,没有火山活动和作用,当初地球就无法形成。火星、金星、水星等固态星球也都是由火山作用形成。“人类科学正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对深空、深地、深海的研究在不断进步,但这些研究都离不开火山。”

“要研究地球以外的星球,很多地方要从火山入手。”刘嘉麒进一步举例说,太阳系最高的山在火星,并且是一座火山,名为奥林帕斯山,高约2.6万米,约为珠穆朗玛峰的3倍;最近中国嫦娥五号、六号从月球带回的样品,经分析鉴定后几乎都是玄武岩,这是一种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月球表面分布了大量火山……

“深空研究需要研究火山,深地更不用说。”刘嘉麒介绍说,深地研究中,人类最深钻探约1.2万米,而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十至百公里深的物质带至地表,为地球深部研究提供丰富资料;深海方面,马里亚纳海沟、汤加海沟等火山地震活跃带,是研究深海地质的重要区域。此外,火山兼具资源价值与灾害风险,其研究对人类发展意义深远。“火山浑身都是‘宝贝’,是探索大自然和宇宙奥秘的重要窗口。”刘嘉麒说。

目前人类对火山的研究程度如何?刘嘉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际火山研究一直在进步,对于火山喷发的时间、地点和类型,目前基本可以预测。但对于地下几十公里深的岩浆源,人类还无法直接观测,未来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谈到中国的火山研究,刘嘉麒回忆说,“五六十年前,国际上不少专家认为中国没有火山,国外资料也如此记载。”但刘嘉麒与同事、学生历经数十年实地考察和研究,不仅证实中国有火山,而且分布广、类型多。​中国的火山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如今,中国的火山研究已经和国际接轨,达到一流水平。”刘嘉麒说,国际重要的火山研究活动和会议等,都会邀请中国主办或参与;国外同行评审成果、推荐教授、博士答辩时也会邀请中国专家,“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在火山研究方面,中国的国际合作非常广泛。”

聊起科普经历中的难忘瞬间,刘嘉麒回忆道,一次在福建旅馆办理住宿时,20岁左右的服务员看到他身份证上的名字,立刻喊出:“你是‘火山爷爷’!”,“这一下就让我激动起来了。”乘坐火车时,列车长、乘务员也常因看过他的科普内容而与他交流,这些经历让刘嘉麒坚定了科普的意义:“让孩子学到知识,又要让他们觉得亲切有趣。(科普)特别好。”

刘嘉麒终生都在致力于火山研究,足迹遍布七大洲、五大洋,这一路上自然也充满了挑战与风险。“记得去青藏高原考察时,需要爬山涉水,河水水流湍急并且夹杂着很多岩石和树枝。有一次我过河时,刚踏入河水一下就被水打倒了,可能再被冲走几步就没命了,还好一个同行的小伙子抓住了我的裤腿。”

谈及科研所需素质,刘嘉麒表示,科学工作者首要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正如鲁迅所言,得把别人喝茶或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你才可能做出点成绩。实际上,很多科学家特别是老一辈科学家,在别人休息或娱乐的时候还在努力工作,他们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

刘嘉麒还认为,科学工作者还要兼具创新精神与爱国情怀。“科学家最高尚的精神是爱国,这也是最基本的品格。否则即使你再有本事也没有用,甚至是有害的。”在采访的最后,刘嘉麒寄语年轻后辈,若热爱自然、向往科学,就要不畏艰难,在科研路上坚持探索,为国家和人类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