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贪青晚熟指小麦在应成熟期仍保持茎叶青绿,籽粒灌浆延迟或停滞的现象。典型特征包括:植株徒长、叶片深绿、茎秆细弱易倒伏,籽粒干瘪不饱满,千粒重下降,成熟期推迟10-20天。这不仅导致减产(严重时损失达30%以上),还可能因收获延迟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贪青晚熟指小麦在应成熟期仍保持茎叶青绿,籽粒灌浆延迟或停滞的现象。典型特征包括:植株徒长、叶片深绿、茎秆细弱易倒伏,籽粒干瘪不饱满,千粒重下降,成熟期推迟10-20天。这不仅导致减产(严重时损失达30%以上),还可能因收获延迟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1. 施肥管理不当
氮肥过量:氮素促进营养生长,过量施用(如每亩纯氮超过40斤)会打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延迟灌浆进程。例如,粘性土壤施氮超过30斤/亩即可能引发贪青。氮肥施用时间过晚:扬花后追施液体氮肥或返青水浇灌过晚,导致氮素吸收高峰期与灌浆期重叠,抑制籽粒养分积累。磷钾比例失衡:磷钾缺乏会加剧氮素过剩效应,降低茎秆机械组织强度,增加倒伏风险。2. 水分管理失调
灌水过量:灌浆期大水漫灌导致根系缺氧,延缓养分向籽粒转运,同时降低植株抗逆性。例如,小麦灌浆期土壤持水量超过80%时贪青风险显著上升。干旱胁迫后补水不当:前期干旱条件下突然补水会刺激营养生长回弹,延长成熟周期。3. 品种与播种因素
品种特性:冬性品种或长生育期品种(如扬麦系列)对氮素敏感,更易贪青。播种过晚或密度过高:晚播导致生育期后移;密植(如亩基本苗超过30万)使群体通风透光差,下层叶片光合效率降低,间接延迟成熟。4. 气候与土壤条件
低温寡照:连续阴雨或气温低于15℃会抑制灌浆酶活性,导致光合产物滞留茎叶。例如,2025年北疆低温融雪导致大面积小麦生育期延迟。土壤肥力过高:高肥力土壤中潜在氮素释放量较大,若未调整施肥方案,易造成N/C营养失衡。5. 病虫害与农艺措施
病虫害间接影响:如小麦茎基腐病破坏维管束,阻碍养分运输;红吸浆虫吸食籽粒汁液导致空秕粒增多。控旺剂滥用:过量使用多效唑等延缓剂会抑制抽穗,间接延长灌浆期。1. 精准施肥管理
控氮增磷钾:中等肥力土壤纯氮用量不超过40斤/亩,粘性土壤不超过30斤/亩。基肥与追肥比例建议为6:4,追肥最晚在拔节期完成。叶面补肥:灌浆后期喷施99%磷酸二氢钾(300-500克/亩,兑水20公斤),连续2次,可提高光合效率并加速籽粒充实。2. 优化水分调控
灌溉时机与方式:灌浆期以土壤5-10厘米握团不散为水分标准,采用滴灌或喷灌替代漫灌。干旱年份优先保证抽穗水和灌浆水,湿润年份减少灌水次数。适度干旱促熟:对已贪青地块,通过控水(土壤持水量降至60%)诱导茎鞘贮藏糖分向籽粒转运,缩短灌浆期4-9天。3. 品种与栽培优化
选择抗逆品种:在易贪青区域推广早熟、抗倒伏品种(如郑麦系列)。合理密植与播种:根据品种特性调整密度,冬性品种亩基本苗控制在20-25万,春性品种25-30万;适期早播(黄淮海地区10月15日前完成)。4. 气候适应性措施
应对低温阴雨:提前开沟排渍,喷施芸苔素内酯(0.01-0.02ppm)增强抗寒性。防御干热风:干热风来临前喷施黄腐酸(200克/亩)或氯化钙(0.1%溶液),降低蒸腾速率。5. 病虫害综合防控
预防为主:播种前用50%多菌灵拌种(100-200克/100公斤种子),降低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风险。生防结合:利用寄生蜂防治吸浆虫,扬花期喷施氰烯菌酯(40毫升/亩)控制赤霉病。6.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传感器监测: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站数据动态调整灌溉方案,实现精准补水。变量施肥机械:采用北斗导航农机,根据土壤肥力图差异化施氮,减少局部过量。河南商丘案例:对贪青地块实施“控氮+磷酸二氢钾喷施+适度干旱”组合措施,灌浆期缩短7天,千粒重提高3.2克,亩增产12%。新疆滴灌优化:将滴灌小麦品种更换为生育期短10天的“新冬22号”,千粒重从38克提升至42克,避免因贪青导致的减产。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贪青晚熟,确保小麦在适收期(黄熟末期)完成灌浆,实现高产稳产。
文字部分配图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田垄小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