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创新药物市场正在经历一轮热潮,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通过业务发展(BD)模式,中国药企通过授权合作、并购、联合开发等手段,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其中,LICENSE-OUT作为BD模式的重要组成部
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创新药物市场正在经历一轮热潮,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通过业务发展(BD)模式,中国药企通过授权合作、并购、联合开发等手段,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其中,LICENSE-OUT作为BD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本土药企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开发或商业化权利授权给跨国制药公司,以此获得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在内的多重收益。这一策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研发及市场风险,还显著加速了创新药物的全球化进程。
根据Insight数据库的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本土创新药在授权合作中获得的首付款收入已达57亿美元,占全球合作授权首付款的20%。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创新药物的国际认可度与市场竞争力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创新药审批效率也在不断改进,IND(临床研究审批)和NDA(注册上市审批)的数量稳步增长。自2020年以来,这两个指标的审批数量均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4年IND数量达到3026件,同比增长14.3%;而NDA数量则跃升至297件,同比增加52.3%。
随着创新药物供给的加速,未来3至5年内相关产品商业化的确定性将显著增强。如果按照从IND到商业化的平均耗时7年来估算,2018至2023年间获批的IND品种预计将在2025至2030年间迎来大规模上市潮。这一趋势将为创新药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创新药市场的火热,CXO(医药研发外包)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医药市场前进的重要“引擎”。CXO专注于药物研发服务,凭借其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优势,能够帮助制药企业有效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控制研发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并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全球医药外包的渗透率正逐年上升,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50%,而在2033年有望达到约65%。
中国的CXO产业链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China Biopharma Outlook 2028》报告指出,中国在临床开发领域的显著优势使其成为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国内创新药出口速度的加快,高额的首付款和潜在的里程碑收入的实现,为行业带来了稳定且可观的资金流,这不仅会刺激国内创新药研发链的需求复苏,还将推动CXO产业链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生物科技领域的增长主要受“创新药”和“CXO”双重驱动形成的生态体系影响。创新药的突破为CXO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而CXO的强大基础支撑则进一步降低了创新药研发的门槛与成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生物科技板块的坚实基础,预示着板块估值和业绩的双重增长。
以港股通生物科技ETF为例,该基金紧密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HSBIO.HI)。该指数涵盖了药品、生物技术、药品分销和医疗设备等生物科技产业的完整链条,并相对降低了药品分销行业成分股的权重,进一步突出生物科技的核心特征。从行业分布来看,指数成分行业主要集中在创新药和医疗研发外包(CXO),权重分别为69%和20%,集中度高于A股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历史数据显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展现出显著的高收益和高弹性。过去三年,该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达到7.57%,年化夏普比率为0.38,表现远超同期中证生科、生物医药及恒生医疗保健等同类指数。在最近的一年中,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持续跑赢同类指数,较恒生指数取得了64.02%的超额收益。这一趋势反映出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机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