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热潮 + 美联储放水,全球金融市场开启疯狂飙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8:48 1

摘要:在美国,蓝筹股的代表标普500指数与科技股云集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双双冲破了历史天际线,年内涨幅分别高达14%和17%。

一场自2021年投机狂潮以来最广泛的跨资产飙升,正在全球上演。

在美国,蓝筹股的代表标普500指数与科技股云集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双双冲破了历史天际线,年内涨幅分别高达14%和17%。

追踪全球市场的MSCI所有国家指数同样创下新高。

交易大厅里充斥着乐观情绪,华尔街甚至为这波上涨为“伟大韧性交易”。

但是,资产管理公司TCW的全球利率联席主管Jamie Patton却评价道:“可以说,你为承担风险所获得的回报从未如此之低。”

投资公司GQG Partners将其形容为“打了类固醇的互联网泡沫”。

这种看法的依据很直接:高企的市盈率、部分AI巨头自身放缓的营收增长,以及为了维持技术领先而不得不进行的巨大资本投资。

市场似乎正在进行一场单向押注,选择性地忽视了这些危险的基本面信号。

但如今的科技巨头,与二十多年前那些依赖风险投资烧钱续命的初创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它们拥有强大的自由现金流,足以支撑在AI领域的巨额研发和投资。

正如F.L. Putnam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Ellen Hazen所言:“这股趋势后劲十足,当我们看到明年盈利加速时,这将非常有说服力。”

这套“真实发生的人工-智能革命”的说法,为大胆的投机者提供了坚实的信仰支柱。

如果说AI是市场的长期信仰,那么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就是最直接的燃料。

美联储本周降息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缓冲疲软的劳动力市场”,这清晰地指向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Neel Kashkari也公开警告,在劳动力市场放缓的背景下,风险市场显得“过度繁荣”,任何新的经济疲软迹象都可能戳破这种繁荣。

但在投资者眼中,这恰恰构成了Manulife John Hancock Investments策略师Matt Miskin所总结的“最理想的状态”。

他认为:“当经济增长足够好,而美联-储又打算降息时,股票市场就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

降息消息公布后,全球股市录得了2025年以来最大的单周资金流入,期货市场甚至已经消化了明年将有至少四次降息的预期。

对市场而言,资金成本下降的诱惑完全压倒了对经济为何需要降息的担忧。

这种反应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正如Tikehau Capital的策略主管Raphael Thuin所言,市场的普遍共识是:“不要与美联储作对。”

衡量美国高评级公司借贷成本与国债之差的信用利差,已经收窄至0.8个百分点以下,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意味着投资者为承担企业可能违约的风险所要求的补偿,达到了二十多年来的最低点。

资产管理公司GMO的资产配置联席主管Ben Inker将此称为本轮反弹中“最令人费解”的部分,他不明白:“(投资者)怎么就不愿相信,经济的走向其实是会非常不稳定的。”

对此,一个有力的解释是,驱动市场的并非全然是逻辑,更多的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因素——“害怕错过”(FOMO)。

当所有资产都在上涨时,保持谨慎就意味着可能错失巨大的收益。

这种情绪迫使投资者涌入任何能够提供回报的资产,哪怕风险溢价已经被压缩到极致。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被卷入狂欢。Wellington Management的投资组合经理Brij Khurana就明确表示,信贷市场已无太多价值,其团队已采取更具防御性的仓位。

同时,与黄金和现金挂钩的避险工具已连续四周吸引资金流入,这表明谨慎的投资者正在悄悄布局。

市场正被两股巨大的力量撕扯着。一边,是“AI革命+美联储放水”,它逻辑自洽,充满诱惑。另一边,则是少数派投资者的冷静警告。

当市场的狂热与经济的现实最终正面相遇,当“伟大韧性”面临真正的压力测试时,我们才能知道,今天被“踩在脚下”的究竟只是一个寻常的历史高点,还是市场理性本身。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