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谁也说不上在这数亿年的生物演化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也没人说得准,生物为了活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谁也说不上在这数亿年的生物演化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也没人说得准,生物为了活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子。
你要是在深海里撞见幽灵鲨,保准得愣三秒,尤其是看到它额头上戳着的玩意儿,乍一看还以为是他的牙齿,凑近了才发现,这居然是人家用来“办大事”的家伙什。
说起来,幽灵鲨这名字挺唬人,跟咱们常听说的鲨鱼沾了点“软骨鱼”的亲戚关系,可早在4亿年前,它俩就已经在演化路上分道扬镳了。
大家都知道鲨鱼嘴里那口锋利的牙齿,好歹是能够反复长出来的。幽灵鲨压根没有,它就靠着这几块锯齿状的研磨齿板,吃起蟹类、软体动物这些带壳猎物,就跟咱们用石臼碾豆子似的,慢慢给磨碎了。
而且鲨鱼看起来光秃秃的,但其实身上还是有细密的盾鳞保护,幽灵鲨却大多是“光溜溜”的,活脱脱深海里的“非主流”。
但最让人琢磨不透的,还是雄性幽灵鲨那独特的“额钩”。
这玩意儿能伸能缩,表面排着好几排弯钩状的“小牙”,到了需要用的时候,雄性就用它钩住雌性的胸鳍,在暗流涌动的深海里牢牢“锁死”对方,免得俩鱼还没完成任务就被水流冲散。
可问题来了:这根上的东西,到底算不算真的牙?要知道,不管是咱们人类,还是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牙齿都老老实实地长在嘴里,哪有跑到额头上去的?
为了弄明白这事,生物学家们,盯上了普吉特海湾的一种“斑点鼠鲨”,别误会,这名字跟真正的鼠鲨没关系,就是种幽灵鲨。
他们翻化石、做CT、搞基因测序,一套组合拳下来,还真挖出了不少秘密。
首先他们找到了一块3亿多年前的远古化石,叫“Helodussimplex”,是幽灵鲨的远亲。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远古生物的颌齿,最早是长在上颌的,后来不知怎么的,慢慢迁移到了头顶。
这一下就给研究指了条明路:难不成幽灵鲨额头的“牙”,是从祖先的颌齿变过来的?更关键的证据在基因里。
他们给斑点鼠鲨的额齿做了基因测序,结果吓了一跳——这些额齿的生长机制,居然跟现代鲨鱼颌骨里的牙齿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它们都是从一种叫“齿板”的组织里长出来的,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从来没在颌骨以外的地方发现过这种组织。
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说得就很明白:“我们把实验数据和古生物学证据放一块儿看,才弄明白这些鱼有多聪明。它们直接进化改变了原本用来造牙齿的程序,使得这里成为了传宗接代的重要器官。”
说白了,幽灵鲨现在用来交配的额齿,其基因“蓝图”,其实就是将本来吃饭的牙齿进行了征用。
这事儿也正好印证了自然选择的一个核心规律:演化从来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擅长“废物利用”或者改造现成的结构。
之前科学家们对于这个问题也一直存在疑问,牙齿到底是“向内演化”,还是“向外演化”。
而幽灵鲨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这两种情况可能在不同物种身上同时发生,早期脊椎动物牙齿长在哪儿,比咱们想的要灵活得多。
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家卡莉・科恩最后还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我觉得,要是我们多研究研究脊椎动物的各种棘状结构,说不定能在颌骨之外,发现更多‘牙齿’的存在。”
你看,深海里藏着的这些秘密多有意思,为了在漆黑一片、水流湍急的环境里延续后代,幽灵鲨居然把牙齿从嘴里“搬”到了额头,这操作,连大自然自己都得说一句“会玩”。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的进化也会出现。同时需要感慨的还有生物的坚韧。
为了能够繁衍生息,能够将自己的身体变成这样,确实也难免令人敬佩。
来源:易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