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收的季节,一份汇集全国田间地头账单的故事集新鲜出炉。9月23日起,由芒果智媒携手全国百家电台、融媒体中心共同采制的《账单里的中国之乡村创客》音视频融媒体节目,将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5G智慧电台千频网络、湖南潇湘之声FM938等平台播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邓正可
秋收的季节,一份汇集全国田间地头账单的故事集新鲜出炉。9月23日起,由芒果智媒携手全国百家电台、融媒体中心共同采制的《账单里的中国之乡村创客》音视频融媒体节目,将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5G智慧电台千频网络、湖南潇湘之声FM938等平台播出。
《账单里的中国之乡村创客》深入飘香的茶园、丰收的果园、金色的麦田、智慧的渔场等,记录下中国基层乡村创客的奋斗故事,用鲜活的乡音、滚烫的数字,勾勒出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账单为钥解锁乡村振兴的经济密码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正催生出强劲的返乡创业热。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数已突破1200万,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60%。各类政策也为乡村经济提供温床:从土地流转便利化到创业补贴扶持,从数字乡村建设到非遗保护赋能,一系列政策红利为游子归乡搭建了广阔舞台。账单成为读懂乡村经济的关键密码。
在六盘水市水城农民画艺术餐厅,墙上色彩奔放的画作与饭菜香气交织,徐源手里的账本,藏着“东方毕加索”的致富经。“2024年农民画相关产业收益413万元,数字版权、研学旅游占比超三成!”这本账的起点,是1983年文化馆组织20多位农民学画的初心;如今,画作从北京展厅飞向巴黎、澳大利亚,乡亲们“拿起锄头是农人,拿起画笔是艺术家”,让非遗长出了富民新芽。
岭南稻田里,广东清远“田管家”陈灿辉的两本账单,写满了科技赋能农业的蜕变。2018年的旧账本上,“植保无人机5.7万元、电池8000元”的支出旁的亏损数字,曾让他半夜对着账单发呆;2025年的新账页里,“服务农户800余户、农药减量30%、每亩增收200斤”的记录格外醒目。从“先服务后收费”的承诺,到无人机穿梭3000亩稻田的从容,科技让传统农业告别靠天吃饭,种出了稳稳的幸福。
创客执笔绘就乡村经济的新生图景
乡村的蝶变,藏在每一本具体的账单里,更源于每一位创客的实干担当。内蒙古鄂尔多斯花亥图村的“民生账单”,写满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村民李三明的柳编筐,经直播两小时售空、郭彩艳的旱地红葱半小时直播便敲定销路……曾经赶集难卖的农家特产,如今通过手机屏幕走进城市餐桌,零散的销售记录,拼凑出乡村指尖经济的发展轨迹。
花亥图村村集体经济从年收入20万元跃升至60万元,这份账单的背后,是驻村书记杜鹃的全情投入。在村民微信群里,一句“小杜小杜”总能得到及时回应。她把农家院当直播间,带着村民出镜,用带着泥土味的真实打动网友,她走遍全村搜寻“宝贝”,从野生鱼到红腌菜,为每样特产找销路。
湖南长沙县开慧镇的田垄上,“我在开慧有丘田”的牌子格外显眼。2024年“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吸引280余家单位(个人)参与,累计为10个村(社区)分红68.7万元。这份账单源于乡村运营官林震东的“破局思考”,他将农田、菜地、房舍打包成不同认领套餐,满足城市家庭的“田园梦”,同时搭建线上平台,让认领人实时查看作物生长,拉近城乡距离。“一丘田”成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一纸账单,记录的是收支,更是乡土的变迁;一位创客,点亮的是返乡创业梦想,激活的是乡村经济未来。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