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与牛津对话: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展开,汇聚全球智慧与本土实践,搭建起思想碰撞与资源对接的高端平台,9月20日,长三角科技产业金融研究联盟国际沙龙在外滩FTC召开。本次沙龙活动由长三角科技产业金融研究联盟、上海黄浦科创集团、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
围绕“与牛津对话: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展开,汇聚全球智慧与本土实践,搭建起思想碰撞与资源对接的高端平台,9月20日,长三角科技产业金融研究联盟国际沙龙在外滩FTC召开。本次沙龙活动由长三角科技产业金融研究联盟、上海黄浦科创集团、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专委会、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金融教育基地联合主办,吸引了国际专家、国内领军人物、资深学者及各领域代表齐聚一堂。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副会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金融办原副主任马弘先生,强调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从PC、互联网、移动应用到智能AI、区块链,技术进步到产业重构的落地周期不断缩短。其中,金融与新技术融合最为紧密,同时当前金融领域科技应用,有两大待解问题:一是技术漏洞与风险可能影响金融系统稳定乃至宏观经济;二是科技能力能否应对欺诈、洗钱等问题。马弘指出,技术作为工具需要在构建新业务流程与经济规则时深度研究。而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科技与金融部门持续对话、探索,建立新运行规则。
上海黄浦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陈萌女士,从黄浦区的产业布局、发展引擎、空间与合作层面展开介绍。她强调黄浦区是上海金融核心功能的核心承载区,以全国较高经济密度和极小面积实现金融集聚,为外资入华首站。把金融科技定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配套政策支持、资金对接、人才服务等全链赋能。致力于将外滩FTC打造为开放垂直创新体,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集聚区。
长三角科技产业金融研究联盟发起人、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软科学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执行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孟添博士介绍了长三角科技产业金融研究联盟近期的工作动态与研究成果。联盟汇聚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的研究资源,致力于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与协同创新,正推进多项实践性工作落地。孟博士强调,联盟的目标是促进跨区域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同时将加强与上海黄浦科创集团与外滩FTC的紧密合作。
为推动上海科技金融研究的国际化进程,本次沙龙特别设置国际学术研究顾问聘任仪式。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聘请欧盟知识产权局执行董事战略顾问、欧洲创新理事会加速器和转型基金投资委员会成员、牛津大学创新中心高级顾问Andrea ALUNNI先生、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东非和南部非洲地区首席区域经济学家、牛津大学国际性别研究中心(IGS)高级研究员Lilian VOLCAN女士担任“国际学术研究顾问”。
核心主旨演讲环节,四位嘉宾分别从国际视野到国内实践,从理论辨析到案例解读,为现场观众带来深度分享。
长三角科技产业金融研究联盟发起人、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贲圣林先生,以《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为题,深入解析了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两大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差异:首先,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技术赋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运转效率,并优化用户的服务体验;而科技金融则聚焦于金融对科技企业的支撑作用,即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手段,为科技产业的研发、转化与发展提供资金与资源保障。他强调,在关键成功因素层面,二者的需求亦各有侧重,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重要催化剂。
孟添博士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产业案例解读》,以真实落地的案例为切入点,展现金融科技在科技产业场景中的应用实效与价值。孟添博士强调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重要性,其通过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量子计算等等,与传统金融业务的结合,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孟博士结合刚完成的教育部案例研究课题“科技金融赋能大国制造:以汽车产业链例,讨论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如何帮助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融资难题,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并通过欧冶金服和滴灌通的案例分析,探讨了金融科技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痛点问题的路径,尤其是在助力科创中小企业融资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最后的圆桌研讨环节,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副会长、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金融教育基地负责人陆铭主持,嘉宾们结合自身领域实践,就“国际资源如何与本土产业对接”“金融科技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长三角科创生态协同发展”等议题交换观点、凝聚共识,为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方向。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