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行,照亮青春!鹿城区“追光”思政课报告团走进南浦实验中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7:42 1

摘要:9月19日下午,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报告厅内掌声如潮,暖意融融。鹿城区“追光”思政课报告团走进这里,四位来自科研、公益、文化与新闻战线的先进典型人物走上讲台,以亲身经历讲述奋斗故事,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

9月19日下午,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报告厅内掌声如潮,暖意融融。鹿城区“追光”思政课报告团走进这里,四位来自科研、公益、文化与新闻战线的先进典型人物走上讲台,以亲身经历讲述奋斗故事,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

这不仅是一场事迹分享会,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精神的接力。当社会大课堂的真实力量注入校园小课堂,那些关于梦想、选择、坚守与奉献的生命叙事,悄然在青春的心田里激起涟漪。

一颗科学的种子,长成世界的“领跑者”

“我出生于1988年,是地地道道的温州青年。”

王周光的开场平实却充满力量。这位全球首款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新药的核心研发者、放弃海外高薪毅然归国的青年科学家,用自己十五年深耕生长因子研究的经历,诠释了何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牛顿因苹果落地萌发好奇,到团队在上万株菌种中“钓鱼”筛选蛋白;从实验室连续数日不眠不休的数据采集,到如今三项一类新药获批、服务超亿人次患者,“我们卡了欧美的脖子”,他说得平静,却令全场震撼。

他告诉学生们:“科研没有捷径,要用一万个小时去搏一刻热泪盈眶。”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的选择:“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回国两年,他带领团队从1人发展至70余人,获批温州市首个生物医药类省级领军创新团队。“温州给了我人才房、安家费、孩子入学保障——这座城市,让奋斗者无后顾之忧。”

胡温中,为“星星的孩子”点亮人间烟火

如果说王周光追逐的是星辰大海,那么胡温中的光,则温柔地洒向那些沉默的角落。

“我的双胞胎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

一句朴素的陈述,揭开了一位父亲长达二十年的跋涉。他曾跳入河中救起踩进绿苔覆盖河道的大儿子,转身却发现小儿子已跑到马路中央;他曾带着两个孩子辗转求医,三个月花费近五万元,在2006年的温州堪称巨款。

但他没有沉沦,而是创办“爱星缘”康复机构,发起公益筹款,成立家长互助协会。当他发现成年孤独症群体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时,又毅然创办“壹星酿”烘焙坊——一家由“星星的孩子”担任主力的爱心企业。

“35克蛋挞主理人”是他儿子,对重量近乎偏执的坚持,反而成就了产品的极致品质;7名孤独症青年成为咖啡师,曾在一场活动中连续制作582杯咖啡……“他们说‘我会做蛋挞’‘我要给妈妈买礼物’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在发光。”

最艰难时每月亏损十几万,他咬牙坚持。“我们不做怜悯式公益,我们要有尊严地工作。”如今,“壹星酿”实现盈利,拥有8个基地,入选《百个助残共富好案例》。胡温中被评为“中国好人”,但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让我的孩子和他们的未来,消失在社会的视线之外。”

三代钟表人,百年家国心

陈瑞祥低头看着手表齿轮缓缓转动,仿佛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

“爷爷收藏‘请用国货’座钟,父亲修复‘红船’纪念钟,而我,要把圆明园兽首做成腕表。”

三代人的命运,被时间串联。爷爷陈家隆在战火纷飞年代投身工会,坚持爱国储蓄十三年;父亲陈强达作为高级技师,修复百余件见证共和国历程的红色钟表;而他自己,则在2008年香港钟表研讨会上,面对“温州不懂钟表文化”的质疑,当场立誓:“温州人不仅能做好钟表,更能传承文化!”

此后,他创办钟表文化中心,推动非遗申报,起草国家标准,并将凝聚家族情感的“红船”纪念座钟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历时五年,他与瑞士制表大师合作推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腕表”,登上香港佳士得拍卖封面,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信物。

“齿轮不息,源于发条的韧劲;时光隽永,刻于匠心的执着。”他说,“我们三代人,始终围绕同一个圆心——守护时间深处的微光,也守护那永不熄灭的家国情怀。”

9岁立志,一生奔赴

郑雪君站在台上,目光坚定如炬。

“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是立志!”

9岁时,她写下“长大要当政治家或文学家”的志向。高考失利后,她成为纺织女工,却从未放弃学习。1983年毛遂自荐当选团委书记,30岁前成为国有大企业最年轻的党委副书记。1992年转行记者,从此开启一段传奇。

每天工作16小时,年发稿700余篇;策划“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活动,帮助1.6万名学生重返校园;连续23年操办“慈善大宴”,惠及20多万人;四赴雅安地震灾区,建成“震不垮的温州慈善楼”;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建起“温州希望屋”。

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参与推动温州获得地方立法权。她说:“我要像政治家那样为民代言,像文学家那样书写人性光辉。”

如今,她创办公益道德讲坛千余场,走进高校社区,唤醒人心向善的力量。“下半场人生,我要再健康工作30年,用生命唤醒生命。”

从仰望星光,到成为光源

从仰望星光,到成为光源

四位榜样讲述完毕,南浦中学两位初中生代表走上舞台。七(32)班余越说:“郑老师和王老师的志向不是小目标,而是服务人民、推动国家进步的远大抱负。他们让我明白,立志之后,更要行动。”七(29)班吴睿动情地说:“胡叔叔让我看到每一个微小进步背后的巨大付出,陈叔叔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你们就是我心中真正‘追光’的人。”

稚嫩的声音里,已有信念萌芽。这场持续三个小时的报告会,没有空洞说教,只有真实人生的淬炼与升华。它打破传统思政课的边界,将社会楷模请进校园,让抽象的价值观变得可感、可触、可学。

据悉,鹿城区“追光”思政课报告团成立于今年6月,在温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整合本地先进典型资源,打造一支“高配”宣讲队伍。此次南浦实验中学为巡讲第二站,后续将继续在全区中小学展开。鹿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四位“发光者”用生命讲述的故事,必将在年轻心灵中点燃火种。他们未必都将成为科学家、记者或工匠,但他们终将明白: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哪怕平凡如尘,也能汇聚成炬。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