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9位中大师生斩获“科技界奥斯卡”,宇宙奥秘藏不住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20:02 1

摘要:该奖项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4个大型国际合作实验——ATLAS、CMS、ALICE和LHCb获颁基础物理突破奖。

近日

被誉为“科学界奥斯卡奖”

“科学突破奖”

(Breakthrough Prize)

2025年度获奖名单揭晓!

中山大学9名师生

作为合作组署名作者

位列获奖名单中!

【2025年度“科学突破奖”】

该奖项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4个大型国际合作实验——ATLAS、CMS、ALICE和LHCb获颁基础物理突破奖。

中山大学在ATLAS、CMS两个实验中作出重要贡献,9名师生作为合作组署名作者位列获奖名单中:

ATLAS合作组:刘洋(教师)、刘炳萱(教师)、耿聪(教师)、吴敏麟(博士后)。

CMS合作组:尤郑昀(教师)、卢梦(博士后)、李静舒(2020级博士生)、邓森(2020届本科生)、王晰宁(2022届本科生)。

这是“科学突破奖”历史上

首次将重要基础研究奖项

授予大型国际合作组的全体成员

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协作

推动前沿科学发展的充分肯定

也是中国科学家继2016年后

第二次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标志着中国

在高能物理领域的持续贡献

得到世界认可

中山大学团队的获奖

也是广东科研力量的重要体现

【关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它有个昵称:原子粉碎者。这无形中给了人们一种印象,LHC是通过把粒子砸碎来查看它们的成分。但其实这并非LHC真正的意义,LHC真正做的,是用能量制造粒子。

CERN的鸟瞰图

大致的原理是把两个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高速意味着高能(动能)。当这些高能粒子碰撞在一起,它们携带的能量会转化成质量(著名的爱因斯坦方程:E=mc2 )。能量越大,有机会产生的粒子就越重越多,发现不同物质的几率也越高,比如暗物质。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LHC里,有四个主要的对撞实验点,分别是LHCb、ATLAS、ALICE及CMS。在这些位置设有大型探测仪器,负责拍摄和记录这些碰撞的细节信息。

LHC四个主要对撞实验点的分布图

CMS、ATLAS和ALICE的探测器,造型上相当特殊诡异,颇像电影里的星际之门,并且规模非常大,如CMS,高达15米、长达25米,重达14000吨;ATLAS则更为巨大,25米高、45米长。

CMS的探测器;在右下人影的对比下,可见探测器的庞大规模

中山大学的

ATLAS(超环面仪器实验)团队

和CMS(紧凑缪子线圈实验)团队

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有啥意义?

中山大学ATLAS团队:探索宇宙“未知地图”,为探测装备保驾护航

1.探索未知领域:团队在暗物质、超对称粒子、额外维度等“现有理论未覆盖的地图”上,已经发表了近10项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就像在宇宙谜题中画出关键线索,帮人类缩小探索范围。

2.强化探测装备:团队还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负责半导体传感器抗辐照性能的研究工作,专门研究如何让探测器的“眼睛”(半导体传感器)在强辐射环境下更耐用——就像给宇航员设计抗辐射宇航服。同时,他们还负责ATLAS探测器升级项目中国组探测器模块的制备与检测,确保这些“宇宙探测器”能稳定工作。

ATLAS探测器的正面

中山大学 CMS 团队:寻找宇宙隐藏规律,给“粒子显微镜”升级

1.寻找隐藏规律:团队在多玻色子电弱相互作用测量、标准模型精确检验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寻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简单来说,他们验证了当前物理学基础理论(标准模型)的准确性,类似于通过实验数据“校对”教科书中的理论是否正确。

2.参与“显微镜升级计划”:同时,中山大学CMS团队10余名师生还参加了探测器关键部件的研制—— 为探测缪子(一种类似电子的粒子)的“前向镜头”设计新型放大器(GEM),以及电子学板的生产和批量测试工作。这就像给相机换了更灵敏的传感器和更稳定的电路板,让未来实验能捕捉到更微弱、更复杂的粒子信号。

大型强子对撞机CMS实验中的探测器,机器关闭期间的照片

咱们中山大学的两个团队

一边用现有设备“深挖已知”

一边提前为未来实验“升级装备”

他们的工作不仅让中国

在全球物理研究中拥有话语权

更直接推动了探测器技术

数据处理等“硬核科技”的进步

未来

中山大学ATLAS和CMS团队

将继续深度参与

LHC的下一阶段运行和升级

来源:广东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