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Cursor!Qoder 太惊艳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7:41 1

摘要:当然,Cursor 有的功能 Qoder 也没落下,比如 AI Agent(智能体)和 AI Chat(智能问答)模式它都有。

这几天,阿里巴巴推出的 Qoder AI IDE 在各个技术群里刷屏了。看很多人体验后都在说,体验超出预期

我也忍不住上手试了试,用它开发了几个有意思的应用。

比如先做了个图片压缩 + 加水印的工具:

还开发了带前端 + 后端的简历网站:

另外,也做了个前端 + 后端的互动式待办清单:

怎么样?整体效果还不错吧?

我全程体验下来,觉得 Qoder 确实做得好,而且比 Cursor 稳定多了。

用它做 AI 开发时,我没遇到过网络卡顿之类的问题,也没出现过命令卡住不执行的情况,整个开发流程特别丝滑。

要是你习惯用 Cursor,切换到 Qoder 完全没门槛,不用重新学习

当然,Cursor 有的功能 Qoder 也没落下,比如 AI Agent(智能体)和 AI Chat(智能问答)模式它都有。

值得一提的是,Qoder 还有自己的特色功能:Quest模式

你输入文字描述需求,它会先生成需求文档,再根据文档写代码,前端后端开发都能搞定。简单说,Quest 模式就相当于一个全栈工程师的角色。

接下来我跟大家详细说说,我是怎么用 Qoder开发这些应用的。

关键是我全程没写过一行代码,就只提了简单的任务需求,Qoder 就自己根据需求完成了设计和开发。

Qoder 不用邀请码,直接下载就能用,下载地址是 https://qoder.com/,目前支持 MacOS 和 Windows 系统。

用浏览器打开这个地址,就能看到安装包下载入口。下载完成后,跟着安装流程一步步操作就行。

安装好打开 Qoder,用邮箱注册个账号就能用了。

现在新用户可以免费使用 Qoder,不过有额度限制:每个用户有 1000 积分用来做 AI 开发,对新人来说,这些积分足够完成好几个项目开发了。

其实 Qoder 本质是个代码编辑器,和我们常用的 VSCode 风格很像,页面很清爽,这点值得夸。

它也有插件生态,而且你还能把 VSCode 的配置导进来,直接适配自己的使用习惯。

你可以先打开一个现成项目,或者新建一个项目。Qoder 最大的特点在右上角 ,那里能打开 AI 对话窗口,用 AI 开发项目时,主要就是通过这个窗口给 AI 输入文字需求。

我先从身边能用得上的小工具开始做。

有时候在网站做实名认证,身份证图片会有大小限制,但手机拍的身份证照片通常都很大,超过上传额度,这时候就需要压缩图片。

市面上虽然有不少图片压缩工具,但身份证照片属于个人隐私,上传到别人的工具里,有可能会被存到对方服务器,不安全。这时候用 AI 开发一个本地图片压缩工具就很合适,能避免身份证信息泄露。

接下来就用 Qoder 实战开发这个工具。我选了智能体模式,它会根据任务自己分析需要做的待办清单,然后跟着清单一步步执行。我只要把任务要求告诉它,Qoder 就能自己推进开发。

你看,Qoder 很聪明,先自己分析任务需求,然后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每一步要做什么都列得清清楚楚。列完计划后,它就跟着这个待办清单,一步步帮我完成开发。

执行第一步时,因为我电脑里没有对应的项目环境,Qoder 会贴心提醒我用 Next.js 初始化项目,甚至连命令都帮我写好了。

不过需要我同意执行,点击运行后,它就会自动执行这个命令:

要是执行命令时遇到问题,它还会自己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再把方案给我看,我确认后继续点击运行就行。

当然,要是你觉得每次做决定都要确认太麻烦,也能设置成让 Qoder 自动做决定,只要在右上角把每次询问改成开启自动运行就行。

项目环境搭好后,Qoder 就开始写代码开发了。过程中如果有新文件创建或者文件变更,它会提醒我,我点击接受就行。

代码写完后,Qoder 还会自己对项目做自检:先尝试运行项目,看看有没有错误,有错误的话会自动修复。这一点真的太省心了。

等所有流程走完,Qoder 最后会把项目运行到本地,还会告诉我怎么访问这个工具网站。

接下来打开浏览器,输入 http://localhost:3000/ 这个地址,就能看到 Qoder 开发出来的工具效果了。

这个工具功能还挺完善的,能滑动调整图片质量,还能设置文件大小限制、最大分辨率、输出格式。

这些功能都是 Qoder 自己根据我的任务拆解出来的,我之前提需求时都没说这么细,可见它的智能体能力确实很强。

我实际测试了一下:拿了一张 5M 大小的 PNG 图片上传,点击压缩后,最终压缩到了 1.2M,压缩率高达75%。下载压缩后的图片,直接就能用了。

能看出来,从分析任务、拆解任务,到安装环境、写代码、测试功能、修复问题、运行项目,这些事 Qoder 全帮我做了。

我全程只做了两件事:提了个任务需求,中途点击运行或接受,完全没碰过一行代码。

更厉害的是,这个工具一次性就生成了完全可用的版本,中途我都没跟 Qoder 多沟通一句。

后来我又给这个工具加了个功能:有时候要把身份证照片给别人办事,加上 “仅 XX 用途” 的水印,能避免照片被滥用。

我就在之前的压缩工具项目里,给 Qoder 提了新的开发需求:

之后 Qoder 就开启强大的智能体能力,继续分析、拆解任务,按步骤推进新需求开发。

等它完成后,我试着运行,发现网页报错了, 不过不用慌,把报错内容复制给 Qoder,让它来解决就行。

Qoder 很快分析出问题原因,还帮我解决了。原来是缓存问题,它清理完缓存后,功能就恢复正常了。现在页面上多了启动水印的功能。

我测试了一下水印功能,发现它的设置特别全面:不仅能改水印文字,还能调字体大小、颜色、水印位置、透明度。

我把水印位置设为全局水印,压缩并启用水印后,效果很到位,功能完全没问题。

怎么样?这个工具确实解决了现实中的实际需求吧?其实它还能继续扩展,比如加个视频压缩、视频转 GIF 的功能,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试试。

市面上虽然有不少类似工具,但要么广告多,用之前得先看广告;要么上传的文件会存在别人服务器,有数据泄露风险。自己用 Qoder 做一个本地工具,这些麻烦就都解决了。

接下来我用 Qoder 的 QUEST 模式开发项目。这个模式很简单:你提项目需求,它先根据需求设计开发文档,然后再开发,最后做测试验证。从项目设计到运行,全流程帮你搞定。

这套流程特别像公司里的实际开发流程:产品经理提需求,程序员先写开发文档(比如接口设计、数据库表设计、核心逻辑设计),然后开发,开发完交给测试人员测功能。

之前开发的小工具主要以前端为主,这次我想试试前端 + 后端的项目,看看 Qoder 能不能一次性把前后端的活都干了。

我选了简历网站作为演示,给 Qoder 提了要求:开发一个简历网站,要有简历编辑、渲染、登录注册功能,涉及前后端开发,用 Next.js + MySQL 技术栈。

我还把数据库地址、账号和密码告诉了它,因为这个项目需要创建数据库表。

发送需求后,Qoder 就开始工作了。第一步是根据我的要求设计开发文档,过程中还会跟我确认一些细节,比如要不要加邮箱验证功能、支持不支持其他方式导入简历、需不需要多语言等等。

我想尽量简化,没打算一次开发太多功能,就补充了一个需求:注册账号需要邮箱验证。

接着 Qoder 根据新需求重新完善了开发文档。我点开一看,网站涉及的接口、数据库表,它都帮我设计好了,逻辑很清晰。

确认文档没问题后,我点击右上角的按钮让它开始开发。Qoder 就按照设计好的开发文档,进一步拆解任务、推进项目。

开始任务后,Qoder 自己拆了很多子任务,然后逐个完成。大概等了几分钟,它就把所有开发工作都做完了。

我先去检查数据库 , 打开本地 MySQL 一看,Qoder 确实已经帮我创建好了数据库表,表结构设计得还挺完整,能覆盖简历网站的核心需求。

接着打开网站地址,整体页面效果很规范,布局也清晰。

不过往下滑动时,我发现简历模板没渲染出来。好在 Qoder 有个很贴心的功能:它内置了浏览器,还能帮你定位前端控件位置。

我把有问题的地方指给 Qoder,它很快就找到了问题并修复了,简历模板正常显示了。

之后测试注册功能时,又遇到个小问题:邮箱验证用不了。

这是因为我后来才加了邮箱验证需求,忘了告诉 Qoder 我的 SMTP 配置,它默认用的谷歌邮箱验证,而这个配置在我本地没法用。

我赶紧打开自己的 163 邮箱,找到 SMTP 设置,把配置写到项目的环境文件里,然后告诉 Qoder 我更新了 SMTP 环境,让它调整邮箱验证功能。

没过多久,Qoder 就把邮箱验证的配置改好了。这次再测试注册,填写邮箱后能正常收到验证邮件,点击邮件里的验证邮箱按钮,注册就成功了。

登录后就能进入简历编辑页面,在这里可以创建简历、填写内容,还能实时预览简历效果,最后导出 PDF 格式的简历。

用户可以在这里自己创建简历,填写简历的内容,以及实时渲染简历,最后导出简历 PDF。

回想整个过程,我只给了 Qoder 简单的需求,它就自主完成了前后端开发,完成度还这么高。而且从提需求到最终能用,全程不到 1 小时 。

要是人工开发,这么个带登录、编辑、导出功能的简历网站,至少得一周时间。遇到问题也不用慌,把问题告诉 Qoder,它很快就能解决,真的太好用了!

想把每天过得高效,少不了列待办清单,但平时信息干扰太多,很多时候列好的任务根本完不成。

要么忘了看清单,要么被其他事打断,最后任务堆积,还影响心情。我觉得关键是要给待办清单加个 “反馈机制”,让自己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所以我想做个互动式待办清单:加一只虚拟小猫咪,完成任务能让小猫咪吃好喝好、保持开心;没完成任务,小猫咪就会表现出饥饿或失望。想到小猫咪 “受苦”,自己就会更有动力推进任务。

我把这个想法整理成简单的需求,让 Qoder 帮我开发:

互动式 TodoList:与小猫咪一起完成任务请你帮设计了一个有趣的互动式 TodoList,让完成任务变得更有动力!设计思路"惩罚"机制,让用户因为心疼小动物而更有动力完成任务。页面预览与功能左侧是任务区域,可以添加、完成和删除任务右侧是互动区域,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完成任务时:小猫咪会开心、获得食物或玩具奖励未完成任务时:小猫咪会表现出失望、饥饿或无聊的状态

这次我还是用 Quest 模式开发 ,Qoder 会先根据需求设计详细的开发文档,再写代码、做测试,这样开发出来的项目逻辑更严谨,完成度也更高。

等了一会儿,Qoder 就把开发文档做好了。文档里不仅有数据库表和接口设计,还详细规划了小猫咪的状态更新机制、任务奖惩规则,把我没说细的逻辑都补全了。

确认文档没问题后,点击开始任务,Qoder 就埋头干活了。开发过程中,它不仅写代码,还会主动测试接口能不能正常调用,确保每个功能都能跑通。

任务完成后,Qoder 还会生成一份总结报告,把开发的核心内容、功能亮点都列出来,方便我快速了解项目情况。

接下来验证功能 ,打开应用网址,页面分两部分:左侧是任务管理区,能添加、完成、删除任务;右侧是小猫咪互动区,能看到小猫咪的状态和各项数值(比如饥饿值、快乐值)。

小猫咪的状态特别丰富,开心、不开心、饥饿、无聊、兴奋都有,每一种状态都和任务完成情况挂钩。比如完成任务时,小猫咪会摇尾巴,快乐值上升;没完成任务时,它会耷拉着耳朵,饥饿值慢慢增加。

我还发现一个很贴心的设计,每完成一个任务,小猫咪的精力值会减少,完成的任务越多,精力值越低,小猫咪会进入 “无聊状态”,需要休息恢复精力。

这其实是在提醒我:别给自己堆太多任务,完成一定量后该休息了,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创建了任务却没完成就删除,小猫咪的快乐值会下降,饥饿值会上升,直接进入 “不开心状态”。

这也是在暗示我:列任务要谨慎,别为了凑数而列,完不成的任务多了,不仅小猫咪不开心,自己也会有心理压力。

要是看到小猫咪状态不好,比如饿了、无聊了,还能点击页面上的「喂食」或者「玩耍」按钮照顾它。我试了一下喂食,吃完后快乐值上升,状态立刻变好了。

其实照顾小猫咪这个动作,本质是让我多关注待办清单,每次看小猫咪状态时,自然会顺便检查自己的任务进度,看看哪些还没完成,要不要调整节奏。

这个互动式待办清单的完成度特别高,而且我全程没看过一行代码、没改过一个配置,全靠 Qoder 从设计到开发一手包办。中途遇到小问题,把错误信息发给它,很快就能解决;要是想加新功能,直接提需求就行,特别省心。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祖传项目」,要文档没文档,要注释没注释,接手后连代码逻辑都看不懂,光熟悉项目就得花好几天,特别痛苦。

而 Qoder 的「Repo Wiki」功能,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大大降低接手新项目的难度。

打开项目后,Qoder 会用 AI 自动读取项目里所有代码,然后生成一份完整的文档,包括项目架构、数据库表结构、接口详情等。

不管是新人接手,还是自己隔了很久再看旧项目,有这份文档都能快速理清逻辑。

我找了个完全陌生的项目测试了一下:打开项目后,Qoder自动开始解读代码、生成文档。

我这个项目规模不大,等了 20 分钟,文档就全部生成好了。

生成的文档目录特别清晰:从项目结构、架构设计、组件依赖,到 API 接口、数据模型、实用函数,再到部署运行流程,每一项都有详细说明,新人看这份文档就能快速上手,不用再对着代码 “啃” 半天。

更贴心的是,遇到复杂的代码逻辑,Qoder 还会画流程图辅助说明,生怕你理解不了 , 这种细节真的很加分。

近期 Qoder 全新升级,Repo wiki 支持导出、共享和修改啦

为了让团队小伙伴能做到信息同频,Qoder 提供了 Wiki 共享能力。

当你在本地生成 Wiki 时,系统会自动在代码库中创建一个专属目录(.qoder/repowiki)。

只需将该目录推送至远程分支,即可将生成的文档轻松共享给团队成员,大家就可以协作共建。

此外,Repo wiki 还支持内容维护及导出:为确保 Wiki与代码始终保持一致,我们内置了自动检测机制。当发现代码变更导致文档滞后时,系统会及时提醒你更新 Wiki。

同时,为了支持灵活的自定义维护,你也可以直接修改 .qoder/repowiki 目录下的内容,修改后可同步 Wiki, 实现自行维护的诉求。

同时,Qoder 也上线了上下文压缩功能,围绕同一主题持续深入开发,会话变得冗长,上下文窗口快 “撑满” 时,点击「压缩当前会话」,将自动为会话 “划重点做总结”,保留关键代码逻辑等信息,有效降低 Credits 消耗,同时提升 AI 响应速度。

最开始是看到群里刷屏才想着试试,实际用下来发现它不仅稳定,还能精准理解需求,不管是开发小工具、全栈项目,还是解读旧项目,都能帮上大忙。

听别人说再多,不如自己上手试一次,只有亲自用了,才能感受到它的惊艳之处。

来源:不秃头程序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