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9日-10日,2025西派会即将在广州市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启幕!大会打造肿瘤与人工智能论坛,为医生全方位展示AI领航的疾病防诊治全流程关键环节及医疗应用场景,同期举办AI for Health峰会,助力医生提升工作效率,推动医疗行业智能化转型。
5月9日-10日,2025西派会即将在广州市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启幕!大会打造肿瘤与人工智能论坛,为医生全方位展示AI领航的疾病防诊治全流程关键环节及医疗应用场景,同期举办AI for Health峰会,助力医生提升工作效率,推动医疗行业智能化转型。
主办单位:
国际整体整合医学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广州中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联合主席: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徐瑞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会议结构:
- 主论坛-人工智能与肿瘤论坛:迎接医疗与数智化交融
- 分论坛1-消化肿瘤与人工智能论坛: 胃来肠新-构建消化肿瘤AI闭环生态
- 分论坛2-乳腺肿瘤与人工智能论坛:乳此精准-AI赋能乳腺癌精准诊疗全链条
- 分论坛3-药学论坛:智愈未来-临床试验与药学发展新篇章
- 分论坛4-肝胆肿瘤与人工智能论坛:肝胆相照-AI重塑肝胆领域治疗
- 同期峰会-AI for Health高峰论坛暨全国医院DeepSeek私有化部署经验交流会
核心看点:AI+医疗临床应用场景、赋能医生提效减负、触达一线临床需求、助力肿瘤精准诊疗、前沿医疗技术交流、洞悉AI与医疗结合趋势、实践与转化难题剖析...
参会价值:汇聚近百位三甲医院权威专家与学科带头人,聚焦肿瘤诊疗中的术前评估、方案制定、疗效监测等全流程关键环节,为临床医生提供"标准化诊疗框架+个性化方案推荐"的综合解决方案。
▼
大会日程
大会
报到日:5月9日
会议地址:广州市越秀国际会议中心
01
分论坛一:
消化肿瘤与人工智能论坛
14:00-16:30 / 5月10日
主题:胃来肠新-构建消化肿瘤AI闭环生态
专题主席:徐瑞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匡铭-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一院副院长
专题负责人:王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内科主任
主持:匡 铭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一院副院长
14:00-14:10 致辞
徐瑞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
主持:刘 文 厦门大学药学院院长
14:10-14:30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进展和未来方向
王 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内科主任
主持:陈实富 海普洛斯 创始人 & CTO
14:30-14:50 基于分子组学、组织病理和医学影像数据深度学习的肿瘤分型研究
王 鑫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副教授
主持:田 捷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任
14:50-15:10 生成式大模型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应用
陆 遥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科学计算研究所所长
主持:陈 鹏 北京大学教授、化学生物学系主任
15:10-15:30 从时空动态视角理解肿瘤免疫治疗响应规律
王东方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主持:陈 磊 海军军医大学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研究员
15:30-15:50 空间可视化蛋白质组学
田瑞军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光明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主持:罗 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15:50-16:20 圆桌
李超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刘泽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
赵 齐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员
韩 楚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研究员
16:20-16:30 大会总结
王 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内科主任
专题主席
徐瑞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教授,国家百千万领军人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Cancer Communications IF 20.1主编。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及CSCO年度成就奖。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粤百杰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才项目。
以最后通讯作者(含少量共同)在 NEJM、JAMA(2篇)、Cell、Nat Med(5篇)、BMJ、Ann Oncol(2篇)、Lancet Oncol(3篇)、Lancet G&H(2篇)、Cancer Cell(4篇)、Nat Mater、JAMA Oncol(2篇)等发表论文200余篇(35篇IF>30)。
匡铭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一院副院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
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委员会 副主委
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外科组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学专家委员会 副主委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
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
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Honorary Fellow
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中国分会副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培训质量工作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委、肝脏外科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副主委
报告嘉宾简介
14:00-14:10开幕致辞
徐瑞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院长
14:10-14:30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进展和未来方向
王 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院长助理、内科主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院长助理/内科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 副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副理事长
广东省医学会 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理事
广东省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等
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疗及基础转化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ell, Nature Medicine(3篇), Cancer Cell(2篇),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AMA Oncology, Annals of Oncology,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等杂志发表论文60篇。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第六届“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项。曾多次受邀在美国ASCO年会、欧洲ESMO年会、中国CSCO年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
14:30-14:50 基于分子组学、组织病理和医学影像数据深度学习的肿瘤分型研究
王 鑫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外科学系副教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2013-2015在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副教授、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医学信息学,通过研发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新方法,整合分子组学和医学图像数据,构建肿瘤分子分型体系,解析肿瘤亚型特异的生物学机制,开发肿瘤标志物,并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90余篇论文。近5年获得二十余项研究基金的资助。
14:50-15:10 生成式大模型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应用
陆 遥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教授、科学计算研究所所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博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科学计算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十届科协常委,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主题案例项目首席专家。
现为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广东省高性能计算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超声医学创新与发展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医学影像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学会委员。长期从事医学影像分析、医学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持过包括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重大专项、教育部重大科技基础培育计划课题、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主题案例项目等十多项国家级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制定一项人工智能国际组织标准和四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国内行业标准,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转让发明专利六项。
15:10-15:30 从时空动态视角理解肿瘤免疫治疗响应规律
王东方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副研究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本科和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聚焦肿瘤微环境异质性智能解析,在泛癌种水平上系统性揭示了肿瘤微环境跨细胞谱系的协同互作规律,并为免疫治疗精准化提供了一系列决策工具。在Cell、Cancer Cell、Genome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入选“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2023,2024)。
主持国家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
15:30-15:50 空间可视化蛋白质组学
田瑞军 南方科技大学 教授、光明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化学生物学与组学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兼职教授;中国蛋白质组组织CNHUPO副理事长和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学和技术研究,并强调其在细胞信号转导和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等生物医学研究方向的应用。
已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Nature、Nat. Chem. Biol.、Cell Chem.Biol. 、PNAS、Nat. Commun.、Anal. Chem.等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等项目。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第23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共同执行主席和第5届中加系统生物学研讨会共同主席等。
15:50-16:20 圆桌
李超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信息中心主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高级工程师,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
先后在《Lancet oncology》、《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JNCI)》、《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CR)》、《AI In Medicin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医学信息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信息管理专委会、广东省医学会人工智能分会常委
刘泽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单细胞科技分会常务委员
一直致力于肿瘤生物信息学研究,在相关组学的计算解析、数据整合、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大研究计划培育等项目四项,获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以主要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Gut 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60余篇论文,篇均影响因子>10。
赵 齐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间教授课题组,获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转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研究员,参与中心生物信息学平台建设工作。
2021年负责实验研究部肿瘤微生态研究平台建设工作。长期从事肿瘤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在肿瘤多组学生物信息学模型构建、软件平台开发、消化系统肿瘤基因组大数据和分子标志物挖掘分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近些年在包括Cancer Cell, JAMA onc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port Medicine , Nucleic Acid Research 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包括国自然面上、青年基金、广东省面上等共6项基金项目。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各一项。独立/合作开发并发布开源生物信息学软件10余个,获颁软件著作权3项,授权专利4项。
韩 楚 广东省人民医院 副研究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广东省杰青,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副研究员,广东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PI,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长期聚焦肿瘤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算法和肿瘤计算病理等领域的研究。近五年来,在IEEE-TPAMI、IEEE-TNNLS、IEEE-TMI、IEEE-TCYB、Medical Image Analysis (MedIA)、CVPR、MICCAI、ECCV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含共同)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6项) 。
先后获国自然面上基金,国自然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资助,曾获Pacific Graphics最佳学生论文奖,数字病理转化项目获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数字健康应用大赛特等奖。目前担任IEEE-TMI,MedIA,IEEE-JBHI等多个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16:20-16:30 大会总结
王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院长助理、内科主任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第六届“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等奖项。曾多次受邀在美国ASCO年会、欧洲ESMO年会、中国CSCO年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
主持嘉宾简介
主持:匡 铭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
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委员会 副主委
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外科组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学专家委员会 副主委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
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
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Honorary Fellow
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中国分会副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培训质量工作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委、肝脏外科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副主委
主持:刘 文 厦门大学药学院院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福建省“百人计划”、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药学院院长、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药理学会理事长。
主要专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以及应用研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是多项国际国内专利的持有人;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包括Nature,Cell,Cancer Cell, Nature Cancer,Molecular Cell, Developmental Cell, Cell Reports,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在抗癌小分子K-80003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该小分子获得了美国FDA关于其在晚期结直肠癌中开展临床实验的批件并进入I期临床实验。主持多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NIH-NSFC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NSFC-RS中英人才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课题负责人;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取得多项荣誉,获得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
主持:陈实富 海普洛斯 创始人 & CTO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海普洛斯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广东省肿瘤基因组学和肿瘤生物信息学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开源项目组OpenGene的发起人,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中国高被引作者,最高单篇引用2万余次。参与创立高水平国际期刊《iMeta》并任执行副主编。
主持:田 捷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主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连续入选Elsevier和Clarivate高被引学者榜,H因子123 4次国家科技和发明二等奖及何梁何利奖(第一完成人),12和20两次主持部委推荐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项目
教育部长江学者,基金委杰青
AAAS, IEEE, SPIE,AIMBE,ISMRM Fellow
2006,2011年两次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
主持:陈 鹏 北京大学 教授、化学生物学系主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学科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解决了活细胞内原位研究蛋白质功能机制的共性问题,开拓了生物正交反应新方向,引领了其在生命机制解析和医药研发创新中的应用,并率先主持建设了与临床医学深度交叉融合的“临床化学生物学”平台。入选新基石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科学探索奖、欧洲药物化学联盟化学生物学奖等。
主持:陈 磊 海军军医大学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研究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国家基金委杰青、优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总干事长兼常务委员,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
从事肝癌发生发展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发表SCI论文80余篇,总引用4300余次,6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Cancer(封面文章),Nature Gene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基金委区域联合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面上/培育项目及上海市项目等。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明治生命科学奖、吴孟超医学青年奖等奖励。
主持:罗 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兼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和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化学生物学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等。
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国药学会智能药物专委会副主委等。罗成长期从事针对重大疾病相关通路/靶标,开发药物设计和化学生物学新技术,开展基于药物化学生物学的靶标新功能发现、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发:开发天然产物靶标发现方法(Nat Methods 2024; STTT 2023),发现丹酚酸(Mol Cell 2023、Nat Commun 2025)等多个重要天然产物或内源代谢物的作用靶标;揭示了多个重要药物靶标TET2(Nature 2015)、NMDA受体(Nature 2021)等的动态调控机制;发现包括铜转运蛋白抑制剂(Nat Chem 2015)、YTHDF抑制剂(Cancer Cell 2023)等多个新靶标具有开发前景的先导化合物等。其中,靶向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的候选药物全球首个获准进入临床I期研究;靶向DNMT1的抗肿瘤候选药物完成成果转化;曾作为科学顾问助力ENSEMTX公司开发CDK2药物(临床I期,2023年授权百济神洲,总价13.3亿美元)。
研究成果在Nature、Cancer Cell等杂志共发表SCI论文近300篇,H因子55,论著被引用>14000次。申请专利百余项(美国专利1项、PCT 10项),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五类成果完成转化),研究获得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国际药企资助;获得药明康德生命科学奖、镁伽机器人学者奖等。大规模开展基于农业产品的药用活性成分和难治疾病应用,推进福建、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的农业产品高质化开发,部分实施产业化。
02
主论坛:人工智能与肿瘤论坛
08:30-12:00/ 5月10日
主题:迎接医疗与数智化交融
主持人:余学清,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彭望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9:00-09:10 开幕主持
杨志平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
09:10-09:25 开幕致辞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09:25-09:40开幕致辞
徐瑞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
09:40-10:00 整合肿瘤学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10:00-10:20 肝胆肿瘤的AI人工智能诊断
刘连新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10:20-10:40 主旨报告
匡 铭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一院副院长
10:40-11:00 智能手术机器人技术
杨荣骞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
11:00-11:20 膀胱癌人工智能(AI)数字化诊断新技术
林天歆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
11:20-11:40 乳腺癌节拍化疗的中肿探索
王树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乳腺病区主任、乳腺癌内科首席专家
11:40-12:00 AI机器人医学创想
钟惟德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院教授
03
分论坛:
14:00-16:40 / 5月10日
分论坛二:乳腺肿瘤与人工智能论坛
主题:乳此精准-AI赋能乳腺癌精准诊疗全链条
专题负责人:余之刚-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4:00-14:20数字赋能中国乳腺癌筛查新模式
余之刚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
14:20-14:40 主旨报告
赵 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治医师
14:40-15:00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现状及精准早筛策略探索
黄育北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15:00-15:20 主旨报告
谢小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科 科主任导师
15:20-15:40 主旨报告
叶长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乳腺中心主任
15:40-16:00 主旨报告
唐 军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
更多嘉宾确认中……
▼
14:00-16:20 / 5月10日
分论坛三:药学论坛
主题:智愈未来-临床试验与药学发展新篇章
专题负责人:唐洪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药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党总支书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4:00-14:20 岭南特色膏方制备与合理使用
唐洪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药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党总支书记
14:20-14:40 宝安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追溯管理和自动化调剂应用试点实践
梁 奇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副院长、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14:40-15:00 AI赋能生物制造,梦想、现实、与突围方向
王 晟 上海智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15:00-15:20 AI赋能智慧中药房药事管理新模式
林 华 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
15:20-15:40 从近年国谈准入药品管窥NSCLC治疗药物研发与临床使用
刘 韬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学部主任
15:40-16:00 兼顾国考管理指标与临床需求,做好药学精细化管理
钟诗龙 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
16:00-16:20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规范
陈 军 深圳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
▼
5月10日
分论坛四:肝胆肿瘤与人工智能论坛
主题:肝胆相照-AI重塑肝胆领域治疗
专题负责人:刘连新-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4:00-14:10 主旨报告/致辞
刘连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14:10-14:20 肝胆肿瘤MDT联盟启动仪式
14:20-14:40 数据库建设助力原发性肝癌的诊治
曾永毅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14:40-15:00 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慢病管理
陶晓东 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15:00-15:20 肝胆肿瘤预测模型的建立
沈 锋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院长
15:20-15:40 安徽省肝癌数据库的建立推动诊疗进步
王继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
15:40-16:00 智慧病理建设推动肿瘤诊疗的进步
商汤科技
16:00-16:20 大流量综合医院肝胆肿瘤诊疗经验探索
彭 涛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03
同期峰会:
AI For Health高峰论坛
暨全国医院DeepSeek私有化部署经验交流会
2025年初,DeepSeek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迎来快速发展,全国已有超百家医院完成私有化部署,覆盖临床诊疗、医院管理等全场景应用。本次论坛聚焦“DeepSeek医院私有化部署的实践经验与能力提升”,通过精选案例分享,深入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医疗效率提升、助力医生减负以及优化患者服务,推动医疗行业智能化转型。
▼
5月10日上午
Deepseek医院私有化部署: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主题待定
2、750+医院Deepseek部署与应用图谱:
版本阶梯化配置■多层级场景实践■区域协同与等级效能研究
姚棉棉 横跨严肃医疗、消费医疗、新药临床试验三大领域的AI医疗实践者
3、Deepseek:重塑医疗行业未来的智能引擎及探索实践
刘昊东 浪潮 咨询规划部副总经理
4、DeekSeek浪潮下医院数智化升级
王锴 腾讯健康 医院解决方案负责人
5、“Deepseek”+医疗:技术狂飙与临床应用的精进之道
——智能体平台构建的系统性探讨
张超 左医科技CEO
更多嘉宾确认中……
来源:新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