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职教改革闯新路,产教融合觅新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6:19 1

摘要:9月8日,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第二十五届“九八”投洽会上正式成立。作为共同体的发起方之一,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简称“泉纺”)在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道路上“再落一子”。

9月8日,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第二十五届“九八”投洽会上正式成立。作为共同体的发起方之一,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简称“泉纺”)在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道路上“再落一子”。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一所高职院校如何破解人才链与产业链脱节难题?位于福建泉州石狮的泉纺,正不断用跨越校园与产业的创新实践,交出答卷。近年来,该校多措并举,始终坚持以“产教融合”为发展引擎、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抓手、以“就业率攀升”为奋斗目标,勇当产教融合排头兵,始终矗立在福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潮头。

做产教融合“急先锋”:成立共同体,让人才链拥抱产业链

“纺织服装行业正经历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深刻变革,而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衔接不畅是最大痛点。”谈起为何要发起成立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时,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执行董事、副校长邬雍广直言,唯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破解人才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的成立,也是响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而成立共同体,只是近年来泉纺诸多产教融合创新实践的缩影。在泉纺,“产教融合”从来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一件件生动实践。

目前,该校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就有两个身份:既是课堂上的学子,也是企业里的“员工”。“我们与三六一度、得物、京东等企业合作的‘造浪计划’电商人才培养项目,构建了‘教学-实践-就业’全链条体系,学生毕业即可直接上岗。”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张耀洋自豪地说。

而不论是共同体的组建,还是“造浪计划”的推行,都离不开公司高层对市场有清晰认识后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这一点也得到了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董事长林雅琍的肯定,“战略清晰,再配套战术坚定执行,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得益于顶层设计的深度思考,近年来,泉纺在产教融合方面还有许多创新举措。比如,依托专业优势,该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借助产业学院和校企合作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就在7月4日,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三六一度产业学院正式揭牌。三六一度五里服装生产基地生产总监刘建亮作为“用工方”,对泉纺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学校输送的优秀人才在企业中表现出色,部分学生实习入职后在业务端迅速成长,已成为岗位上的可靠新生力量。

目前,泉纺已建立三六一度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更加紧密。

做职教改革“排头兵”:多点突围,打造优质教育生态

产教融合只是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职教改革的其中一环。这些年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泉纺聚焦专业建设与优化、技能大赛与认证、师资队伍建设、“五金”建设,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深度推进教学改革。

在专业建设与优化方面:泉纺紧贴市场需求,设立了9个二级学院,开设轻工纺织、文化艺术、财经商贸等12个大类40个专业。其中,拥有服装设计与工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A类)。目前泉纺还在持续改造提升专业内涵,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

在“五金”建设方面:以“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其中,在“金课程”改革中,学院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例如,在《电商运营实务》课程中,学生需为合作企业策划直播带货方案,成绩由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共同评定。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做中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毕业时已具备1-2年工作经验。

师资队伍建设同样亮点纷呈。学院通过“企业高管进课堂”“教师下企业挂职”等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推行“双导师”制,通过引进“企业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艺、校内教师系统讲解理论,培养出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学院还积极推行“岗课赛证”综合改革,2021届毕业生“双证率”超93%。在2024年7月结束的省级技能大赛中,学院学生斩获1项一等奖,获奖人数居全省前列。“比赛不仅考验技能,更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和抗压能力。”获奖学生陈淑阳说。

做学生就业“贴心人”:多措并举,铺就毕业“职”通车

“你知道吗?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许多学校都快成了‘夕阳专业’,但是我们学校能做到就业率100%,依然是生机勃勃的‘朝阳专业’。”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执行董事、副校长邬雍广自豪地说。

据他透露,就业秘诀就是该校每年都会进驻本地的纺织服装类企业调研需求,根据市场反馈淘汰过时课程,新增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方向,“只有时刻与市场同步,才能保证我们学生的就业之路‘适销对路’。”

“职业教育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否则就是‘闭门造车’。”泉纺教务处处长郑琦珲深有感触地说。据他介绍,该校已连续多年保持98%的就业率。

目前,在泉纺上下,已达成高度一致:与市场充分对接,既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为此,该校精心打造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该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推出“创业就业陪跑”项目,通过企业导师授课、标杆企业走访、创业项目孵化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2024年,该项目已帮助超300名学生成功创业或入职名企。

该校还与石狮市网商协会合作“订单班”,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企业不仅参与课程设计,还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习岗位。“毕业即就业,这种安全感让我们更专注学习。”订单班学生郑庭明说。

有个故事让该校的师生特别自豪:学校有栋楼是靠“产教融合”挣来的。原来,在疫情期间,一家国内龙头服饰企业把货物运到学校,同学们则用所学知识帮助直播带货,最高峰每天销售额近百万。

从产教融合的“急先锋”到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再到就业服务的“贴心人”,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正以实际行动诠释职业教育的价值。正如该校董事长林雅琍所言:“职业教育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而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

未来,该校还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福建乃至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人才。目前,泉纺的产教融合园正在建设中。依托刚刚成立的共同体,泉纺还要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拟建设10所以上产业学院、5所以上现场工程师学院……一幅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王礼林 图片由校方提供)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