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摩政策的独特性与西安解禁的启示:呼吁全国解禁多元价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18:58 1

摘要:中国是全球唯一大规模实施禁摩政策的国家。根据国际统计,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仅中国大陆对摩托车采取“一刀切”的全面限制措施,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中国台湾、越南等)普遍通过分级管理、专用车道划分等手段实现规范管理这一政策的矛盾性在于:中国允许摩托车生产

中国是全球唯一大规模实施禁摩政策的国家。根据国际统计,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仅中国大陆对摩托车采取“一刀切”的全面限制措施,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中国台湾、越南等)普遍通过分级管理、专用车道划分等手段实现规范管理这一政策的矛盾性在于:中国允许摩托车生产与销售,但限制其上路权利,导致产业与民生需求长期割裂。以下结合西安解禁的实践经验,探讨禁摩政策的历史局限性与解禁的迫切性。

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样在禁摩政策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彼时,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被视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长,涉及钢铁、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相比之下,摩托车产业规模较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为了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上向汽车倾斜,禁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汽车让出了市场空间。

曾经禁摩的理由如今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失去了说服力,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现代摩托车的排放标准大幅提升,已达到国四标准,在尾气净化和噪音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环保性能甚至优于部分老旧汽车,从经济角度来看,禁摩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但也抑制了摩托车产业的创新与升级,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拥有庞大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但禁摩导致国内市场需求受限,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产业发展陷入瓶颈,与此同时,禁摩后短途出行需求大量转向电动车市场,由于电动车无需驾照、改装现象普遍等问题,带来了新的交通安全隐患和管理难题,其事故率占比高达60%。

然而,中国的摩托车政策却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政府允许摩托车的生产与销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摩托车产业,每年生产的摩托车不仅满足国内部分需求,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年出口量超 700 万辆 ,另一方面,国内200多个城市却对摩托车实施 “禁限摩” 政策,限制其上路行驶,这种生产与使用的割裂,不仅阻碍了摩托车产业发展,也给民生带来了诸多不便。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禁摩政策使得国内摩托车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资金投入。原本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因政策限制而无法充分释放,导致企业只能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海外,长期来看,这不利于我国摩托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使得我国在高端摩托车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在全球摩托车产业朝着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摩托车产业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步伐,很可能会在国际竞争中逐渐掉队。

民生层面,禁摩给许多普通民众的出行带来了困扰,对于那些收入不高、无法购买汽车的人群来说,摩托车本是一种经济实惠、便捷灵活的出行工具,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摩托车在短途出行、货物运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外卖骑手、快递员等职业群体,更是依赖摩托车提高配送效率,然而,禁摩政策使得他们的出行选择受限,增加了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快递员为例,在禁摩区域,他们不得不选择电动车或汽车进行配送,但电动车续航里程有限,汽车购置和使用成本又较高,这无疑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收入。

西安样本:解禁后的交通与社会之变

西安,作为全国首个解禁摩托车的城市,自2017年做出这一突破性决定以来,城市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堪称一场交通治理的成功实践。

在交通拥堵治理方面,解禁前,西安的交通拥堵状况十分严峻,高峰拥堵指数一度高达7.8 ,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齐名,被列为全国最拥堵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主干道上车辆排起长龙,汽车行驶缓慢,市民的通勤时间大幅增加,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降低了城市的运行效率,2017年解禁后,摩托车凭借其小巧灵活的特点,有效分担了城市交通压力,数据显示,到2023年,西安核心区高峰拥堵指数降至 4.95,排名从全国前列大幅跌至第13位,拥堵级别也从 “严重” 降为 “轻度” ,在连接高新区与主城区的科技路沿线,摩托车通勤者平均用时较私家车缩短了13分钟左右 ,大大提高了通勤效率,这一显著变化,让西安市民真切感受到了出行的便利,也为其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交通安全方面,解禁后的西安同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曾经普遍担忧摩托车数量的增加会导致交通事故率上升,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西安市交警支队数据显示,摩托车相关事故死亡率从2015年的0.83 人/万车下降至2022年的0.51人/万车 ,下降幅度达38% 。西安每十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从2015年的4.2降至2022年的2.8,优于同期成都、郑州等未解禁城市约0.5个千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西安在交通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西安划定了 “摩托专用道”,实现了车辆分流,让摩托车在道路上有了专属的行驶空间,减少了与其他车辆的冲突,严查无牌无证、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加大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了摩托车驾驶者的安全意识,使得头盔佩戴率超90%,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伤亡率。

西安解禁摩托车后,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状况的改善,更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全面爆发,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随着摩托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摩托车消费市场被彻底激活,2024年末,西安市摩托车的保有量达到了70万辆左右 ,新摩友的加入成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摩托车销售市场,不同排量的车型都呈现出良好的销售态势,其中100-150cc的排量车型占总销售量的60%以上 ,满足了普通市民日常代步的需求,200-400cc排量的摩托车销量占比达到了31.1% 远超全国的17% ,反映出消费者对于中高端摩托车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西安摩托车市场的消费群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18-45岁的中青年用户成为购买主力,占比超7成 ,其中26-35岁年龄段人群占比最高,达43.1% ,这个充满活力与动力的群体,不仅注重出行效率,还对摩托车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女性用户的增长也十分显著,在女性摩托车用户中,18- 35岁群体占比为66% ,她们更倾向于选择 150cc或250cc的排量车型 ,为摩托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摩托车租赁、旅游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鄂尔多斯草原,骑行路线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据统计,这一骑行路线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了20% ,在西安本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秦岭的环山路上摩托车成群结队,骊山最美环山路、分水岭、蓝关古道等成为摩友们的热门打卡点,摩托车租赁业务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出行方式,这些新业态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

外卖骑手等群体成为了摩托车解禁的直接受益者,摩托车载重更大、爬坡更快、续航能力强,相比电动车,具有明显的优势。据调查,西安外卖小哥改用摩托车后,日均接单量提升了20% ,月收入平均增加1500元 。在一些山区和偏远地区,摩托车的配送效率更是大幅提高,有效解决了 “最后一公里” 配送难题,保障了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

在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当下,摩托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缓解城市拥堵的有力 “武器”一辆摩托车在道路上所占的空间仅为汽车的四分之一 ,停车面积更是只有汽车的十分之一 ,这使得摩托车在狭小的街道和拥挤的停车场中都能轻松穿梭、停放,在交通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摩托车的综合通行效率是汽车的4倍 ,能够快速地在车流中找到通行空间,避免陷入拥堵的困境,在早晚高峰时段,汽车往往被堵得动弹不得,而摩托车却能灵活地在缝隙中前行,大大缩短了通勤时间,在中小城市,由于道路相对较窄,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摩托车的这种优势更加明显,它能够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让城市的交通更加顺畅。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大背景下,摩托车在助力低碳转型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摩托车的碳排放仅为汽车的三分之一 ,在城市中,大量的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摩托车的低排放特性,使其成为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选择,推广摩托车出行,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做出积极贡献,通过摩托车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碳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解禁摩托车还将为我国的摩托车产业带来复兴的机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但长期的禁摩政策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若全面解禁,预计中国摩托车消费潜力将达万亿级 ,这将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从摩托车的研发、生产,到销售、维修,再到与之相关的旅游、文化等产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内的摩托车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提升我国摩托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摩托车旅游、赛事等活动也将蓬勃发展,带动相关服务业的繁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借鉴西安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索全国解禁摩托车的可行路径,在政策制定上,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的交通状况、城市规划等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摩托车管理政策,明确摩托车的行驶范围、通行规则,避免出现政策模糊地带,给摩托车驾驶者和交通管理带来困扰。

推动企业、社群与政府协同治理,形成合力。鼓励企业开设 “骑士友好店”,为摩托车驾驶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如停车、充电、维修等;支持摩友社群的发展,发挥他们在自我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西安超 100 个摩友群自发组织安全宣传活动,提高了骑手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 ,这种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摩托车出行环境,让摩托车真正成为城市交通的有益补充。

从 “禁限” 到 “共生” 的转变

西安解禁摩托车的实践,犹如一场生动的城市交通变革实验,揭示了摩托车在现代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证明了摩托车绝非城市交通的 “负资产”,而是构建多元化出行生态的关键一环,在过去,“禁限摩” 政策如同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了摩托车的发展,也限制了城市交通的多样性,但西安打破了这一传统思维定式,通过精细化管理,让摩托车与其他交通工具和谐共生,共同为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转贡献力量。

在当今时代,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民生需求日益多样化,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曾经的 “禁限摩” 政策已明显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必须摒弃 “一刀切” 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思维,积极转向精细化、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不仅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提升。

2025年公安部新规释放出了一系列积极信号,“驾照年龄放宽”“全国一证通办” 等举措,为全国解禁摩托车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这些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对摩托车出行的重视,也为摩托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以西安为起点,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加入解禁摩托车的行列,开启中国城市交通的 “共生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摩托车将与汽车、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交通体系,让我们的出行更加顺畅,城市更加宜居。

欢迎评论区讨论……

本文编辑:机车界《测评》

机车界聊摩托

现已入驻各大媒体平台

等全网25个平台

日均全网文章浏览量超过600,000次

声明:中国大陆版权归本号所有,海外版权均已出售

客官请看完了?点了「在看」~转发再走嘛

来源:机车界聊摩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