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指数(2024)》正式发布 成都获评“方向冠军城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7:05 1

摘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公园城市这一温暖构想,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发展的深邃思考。

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

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成为热议焦点

当人们对“理想栖居”的向往愈发强烈时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正式发布

《公园城市指数(2024)》

(以下简称《指数》)

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是否满足

“出门见绿、抬头见景”的期待?

与去年相比

《指数》又有哪些新变化呢?

成都又表现如何?

这份报告里都有答案

一起看看吧→

解码公园城市

从理念萌芽到现实图景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公园城市这一温暖构想,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发展的深邃思考。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天府新区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公园城市”的概念,回应了大家对理想城市生活的向往。202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立足“两个大局”,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目标明确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究竟什么是公园城市?

简单来说,公园城市一反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模式,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和城乡生态格局优化,达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多功能融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绿色发展模式。开门见绿,绿中栖居,优化“人、城、自然”的关系,强调生态价值,是其重要内容。让人们“推窗见绿、抬头见景、出门入园”,将绿色融入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则是公园城市带给居民的最直观体验。更重要的是生活惬意、美丽文明、治理有效、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以成都为例,近年来成都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如今,成都的公园总数超过1500个,公园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天府新区核心区的兴隆湖周边,不仅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还集聚了科学城、科创生态岛等产业载体,环湖绿道巧妙串联起公园、社区、商圈与产业园区,同时保留了80%以上的原生地貌,真正实现了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科学评估助发展

给城市来个全面“体检”

公园城市指数就像是城市的“体检报告”,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打造的一套更温和、更包容的新型学术成果和公共技术产品,可对每座城市进行全面评价,致力于公园城市经验提炼和理念推广。

“1-5-15”的框架体系,高度契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涵盖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1-5-15-45”的公园城市指数指标体系,确立了公园城市发展成效的评估方法。

该指数构建了“1-5-15”的框架体系:即一个总目标是打造和谐美丽、充满活力的永续城市;聚焦五大领域,包括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细分十五个方向。最终,通过四十五个具体指标,从水资源利用、物种丰富度,到公共服务水平、文化产业贡献度等方面,对城市进行全面评估。

而公园城市指数的意义,远不止为城市“体检”这么简单。一方面,它能帮助城市找准定位,通过评估让每个城市都能清楚看到自身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优势和短板;另一方面,它为城市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指数的五大领域与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契合,推动城市朝着“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目标前进,最终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多元亮点绘就新图景

中国公园城市建设成果丰硕

据本次发布的《指数》显示,我国公园城市建设成果丰硕,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路径,绽放出独特亮点。

全国卓越城市、优秀城市评估结果。

此外,为更全面地体现公园城市指数评价的多维特征,在综合得分排名之外增设了三个具有代表性、引导性和鼓励性的单项奖项,分别聚焦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引领、跨越式进步与区域性示范作用三个维度。

方向冠军城市:成都

方向冠军城市指蝉联首位且方向分数逐年增长的城市,成都市在人气活力方向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展示出超大城市的特色烟火气质。

最快进步城市:佛山

最快进步城市指分数提升比例最大的城市,佛山市从优秀城市跨入卓越城市行列,展示出大城市的强劲发展动能。

全面跃升城市:衢州

全面跃升城市指各领域均明显进步的城市,衢州市实现五大领域表现全面提升,展示出小城市的综合发展潜力。

《公园城市指数(2024)》不仅是对当下中国公园城市建设的全面总结,更勾勒出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未来,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不断深化与实践的持续推进,公园城市指数也将进一步深化成果应用,推动公园城市理念在全球范围传播和实践,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成都科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