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
“让文物活起来”是吾辈的使命
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要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要创新转化手段、强化平台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完善体制机制,以实施重大项目为牵引,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各项工作保障水平。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文物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维系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把这些珍贵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是对祖先的成就和光荣的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和利用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吾辈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担当。
博物馆作为文物保管研究和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汇聚了大量珍贵的文物,系统展示了各类历史文化题材,提供了优质的参观体验,是当下社会各阶层了解和近距离鉴赏文物,接受中华灿烂文化熏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最佳选择。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数据库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博物馆2900余家。我国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亿0815万件/套,其中完成登录备案的国有可移动文物2661万件/套。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浩瀚财富,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黄金文物是这庞大的中国文物宝库中的重要门类之一。黄金不能人工合成,在自然界中多以游离态存在,它的形成比人类还早。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防变霉、防虫咬、防辐射、永久不变色。关于黄金的出现,是指人们何时开始发现与利用黄金,中国目前可追溯到史前。河南汤阴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含金砂陶片,可能是有意把金砂掺入陶土内以起到强化器体和装饰作用。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 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黄金制品,其后不断兼容并蓄,推陈出新,逐渐形成自成体系、内涵丰富、辉煌灿烂的金银器艺术。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数据库显示,全国博物馆中登记在册的黄金文物约29000 件。这些为研究我国古代工艺历史、文化、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是现代黄金市场繁荣提供了庞大的发展源泉。
黄金文物是黄金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于文化的定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孙华教授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总序中给出了这样的表述:文化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凝固下来并在代际传承的价值观念、社会机制和行为规则,社会的人们据此思维、交流和行为,并且产生和创造具有特征的物质制品或艺术风格。并将文化划定为两个不同的范畴(或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无固定形态的非物质的范畴,就是所谓“非物质文化(无形文化)”和有固定形态的物质范畴,就是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有形文化)”,这两种文化范畴构成了完整的文化形态。基于上述关于文化含义的表述,笔者对黄金文化尝试作出如下表述:黄金文化是人类在从事黄金及黄金制品的生产、加工、设计和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总和。文化,无论是历史、现在还是未来,对于整个国家,社会和民族都有着宏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泱泱华夏昭显万国,最重要的动力内核就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多种文化不断交汇、激荡、融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也促成了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如今,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能够抓住历史机遇,让民族复兴之路走得更加顺畅,让伟大的中国梦早日成为现实,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我们的发展之路、未来之路,党和国家已经做出了深谋远虑的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同时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到2035年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
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既要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要有引领世界潮流的现代文化。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它是个人、组织、行业和全社会发展都要树立和坚守的主流价值观。基于上述对文化含义及意义的论述,研究发掘、传播和创新黄金文化对于中国黄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是关乎中国黄金行业未来能否与时代脉搏共振,与国家民族发展并肩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金色江南——江苏古代金银器》 江苏美术出版社
2、《金色记忆——中国出土14世纪前金器特展》 四川人民出版社
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金银器) 开明出版社
4、《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文物出版社
5、《平山郁夫的丝绸艺术世界》 三秦出版社
6、《黄金为尚》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7、《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 文物出版社
8、《唐风吹拂撒马尔罕》 漓江出版社
9、《中国黄金发展史》 中国大地出版社
10、《古代金银器》 文物出版社
11、《奢华之色——宋元时期金银首饰研究》 中华书局
12、《中国古代金银首饰》 故宫出版社
13、《金银曜烁,美熠四方——京冀晋豫陕五省市金银器展》 北京时代文化数据
来源:中国黄金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