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北二河护县衙,城如画里树交加”——起句便定下水城的政治地理格局。南北双河如青罗带环抱县衙,官廨威严借水势更添气度。此景暗合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时空苍茫,然榕城之水更具实用理性:二河既是护城天堑,也是漕运命脉。当江南诗人沉醉于“烟笼寒水月
水木交融的古城基因
——方彭年(清)《榕城风景》赏析
榕城风景
方彭年
南北二河护县衙,城如画里树交加。
儿童时打门前浪,妇女夜分灯下麻。
无数短桥通野艇,几湾流水绕人家。
榕荫遍覆鱼鳞屋,胜似河阳一县花。
——选自吴大汉编《清代惠来先贤词存》
方彭年(1861~1930?),字篯孙,惠来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增生。
展读方彭年《榕城风景》,恍见清代揭阳古城的魂魄在纸页间游走。这七律如一方浸润了榕江水的古砚,墨迹淋漓处,尽是水木交融的古城基因。
“南北二河护县衙,城如画里树交加”——起句便定下水城的政治地理格局。南北双河如青罗带环抱县衙,官廨威严借水势更添气度。此景暗合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时空苍茫,然榕城之水更具实用理性:二河既是护城天堑,也是漕运命脉。当江南诗人沉醉于“烟笼寒水月笼纱”的朦胧时,方彭年笔下之水已渗入权力的基石——水护官衙,实用与象征在此交融,流水与威权结成古老盟约。“城如画里树交加”,续写古城的生态奇观。此句最见匠心,“画里”二字点破人造之城与自然之树的辩证,而“树交加”三字尤见神韵,古榕虬枝刺破“画里”的二维幻象,浓荫泼洒在街巷间。当王维在辋川经营画境时,榕城人早已把城池种成立体的草木经卷,枝干间流淌着《清明上河图》的市井血脉。
“儿童时打门前浪,妇女夜分灯下麻”——水巷深处跃动着古城的心跳。门前浪花竟成童戏道具,稚子踏浪如履平地的画面,比采莲小娃更惊心动魄,这是潮汕族群以肉身驯服水脉的生存宣言。灯影摇红处,妇女十指翻飞如梭,麻线在暗夜编织经济经纬:待补的渔网将撒向榕江,新搓的船缆系住漂泊生计。当长安万户捣衣声穿越盛唐,岭南的麻线正捆扎着向海而生的文明密码,一盏油灯便照亮整条水系的劳作长卷。
“无数短桥通野艇,几湾流水绕人家”——舟桥血脉在此显影。短桥如琴键排列,野艇似音符滑过,奏响城乡交换的古老乐章。四通八达的水系化身毛细血管,输送着鱼盐米柴的生存养分。较之“春船载绮罗”的江南富丽,榕城的野艇满载实用智慧。“绕人家”的水湾更暗藏玄机:流水屈曲如太极回环,灰瓦白墙沿水铺展,在无意间践行《周礼》“环水筑城”的法度。水既是天然护城屏障,又是财气聚宝盆,家家推窗见波的格局,竟成千年不褪的生活水墨。
“榕荫遍覆鱼鳞屋,胜似河阳一县花”——终章掷下生存美学的战书,终成天人合一的图腾。此句最是惊心:当西晋时河南人夸耀河阳县令潘安组织民众广植桃李,形成“河阳一县花”盛景时,方彭年却掷地有声宣告榕城“胜似河阳一县花”。榕冠如云覆压鳞次栉比的屋瓦,鱼鳞瓦浪在树影里起伏。花事易逝,榕荫长青;花供观赏,榕荫却庇护众生。花事浮艳终随季风飘散,而榕荫之下:茶摊烟气袅袅,棋枰落子铿然,书声穿巷而过,万千生计在凉荫里蒸腾。潮汕人早已参透大美至简的真谛——真正的风华不在奇花异草,而在可栖居的浓荫,在榕根与屋基不灭的纠缠共生里。
方彭年此诗如一幅青绿长卷,揭阳古城在水木交融中渐次苏醒。今人立于黄岐山巅眺望,仍见双河环流,古榕新枝犹自交加。虽灯下分麻的巧手化作直播间跃动的光点,野渡横舟变作载客的游舫,然巨榕如慈亲般伸展绿臂,将荫泽覆盖在奶茶店的霓虹招牌上。方彭年若提笔重题,或当会蘸取榕江水写下“古榕新绿护城时,旧波未改载舟志”了。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盘根却将记忆刻进年轮——变的只是皮相,那水木交融的魂魄,仍在每片榕叶的叶脉中奔涌。
文字:郑沛佳
编辑:付依价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