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想到我可以融入大家中,也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最近,陈红(化名)作为一名康复者(因疾病、创伤或先天缺陷导致功能受损,通过综合干预医治的群体),拥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生活,在一家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和她一样的人,还有不少。
“没想到我可以融入大家中,也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最近,陈红(化名)作为一名康复者(因疾病、创伤或先天缺陷导致功能受损,通过综合干预医治的群体),拥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生活,在一家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和她一样的人,还有不少。
康复者工作场景。
据了解,为了解决康复者“职业康复难、社会融入难”的问题,异洲社工自今年5月开始,创新发挥“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在企业与康复者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我们主要通过街道牵头、社区监督、社工统筹的方式,由爱心企业为康复者打造了歇歇吧值班店长、保洁员、网格配送员、多多电商直播助播等在内的多个辅助性就业岗位。”一名社工介绍。
康复训练签约。
值得一提的是,与普通培训不同,训练营采用“培训——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通过系统化带岗培训,企业导师与专业社工结对,为7名康复者提供一对一技能指导和心理支持。康复者们不仅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有效提升了职业技能和社交能力,更用认真的态度和逐渐娴熟的工作能力赢得了企业的认可。
工作场景。
最终,这7名康复者凭借自身努力成功通过考核,与企业签署了康复性就业协议。这一纸协议,是对他们社会价值的充分肯定,为他们真正回归社会、重塑生活信心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相关负责人表示:“康复性就业,是一次从‘输血’到‘造血’的尝试,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可持续的支持闭环。此次行动打通了康复者职业康复的‘最后一公里’,为他们创建包容、友爱的社会环境。”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实习生 吴玮玥 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来源:睿范健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