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探秘:这十大洞窟不容错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6:54 1

摘要:公元366年,僧人乐僔云游至鸣沙山。忽然,熠熠金光将他包裹,抬头望去——山顶金光冲天,光芒里竟似有万尊佛像静静伫立。乐僔被这奇景震撼,虔诚下拜,认定是佛祖指引,随即在崖壁凿出第一座石窟,莫高窟就此诞生。

古人总说,不凡之境降生,必有祥瑞引路,敦煌莫高窟的诞生,恰是如此。

公元366年,僧人乐僔云游至鸣沙山。忽然,熠熠金光将他包裹,抬头望去——山顶金光冲天,光芒里竟似有万尊佛像静静伫立。乐僔被这奇景震撼,虔诚下拜,认定是佛祖指引,随即在崖壁凿出第一座石窟,莫高窟就此诞生。

这座宝库依近两公里砾岩峭壁而建,分五层、共735窟,从北魏到元代,历经千余年开凿,终成不朽奇观。

必看洞窟清单

96窟(初唐)· 九层楼

第96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洞窟,外部建有高达45米的九层楼阁,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窟内有一尊高达35.5米的弥勒佛坐像,是莫高窟现存最大的佛像。

第96窟外景初唐

这尊大佛为石胎泥塑,制作工艺精湛:工匠先在崖壁上凿刻出佛像的大体轮廓,然后用草泥垒塑,再用麻泥细塑,最后敷彩而成。佛像呈倚坐姿势,两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视,右手上扬作施无畏印(拔除众生痛苦),左手平伸作与愿印(满足众生愿望)。

大佛像第96窟初唐

17窟(晚唐)· 藏经洞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原为晚唐高僧洪辩的影窟(纪念窟),11世纪初,莫高窟三界寺的僧人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和社会文书等秘藏于此,砌墙封闭窟口,并在表面饰以壁画。

藏经洞(第17窟)晚唐

1900年,这些文物被偶然发现,总数达5万余件,包括多种文字的古代遗书及佛画幡幢等,为研究中亚、西亚及欧洲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堪称"打开中世纪世界历史的钥匙"。可惜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大量文物被盗掠流失海外,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痛。

洪辩法师像

45窟(盛唐)· 最美唐塑

此窟是盛唐时期的代表窟,保存了莫高窟最美、最具代表性的盛唐塑像。共7尊彩塑:中间的弥勒佛,佛两侧的迦叶、阿难二弟子,观音和大势至二菩萨,以及最外侧的两位天王。

龛内彩塑第45窟盛唐

这些塑像形神俱备,不同身份的人物在穿着、神态、动作上均不相同,佛的肃穆、弟子的谦恭、菩萨的慈悲、天王的威严都得到了完美呈现。窟内还保留了一系列写实性很强的壁画,如《航海遇难图》《胡商遇盗图》,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商贸活动的真实情况。

胡商遇盗图第45窟盛唐

220窟(初唐)· 翟家窟

此窟又称翟家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窟内东壁北侧有一幅气宇轩扬的《帝王听法图》,其时间之早、人物之多、场面之盛、内容之丰富都远超唐代画家阎立本(传)的《历代帝王图》。

帝王图出行图 第220窟 初唐

7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波士顿博物馆藏

北壁上还有宏大的《药师经变图》(又称《药师七佛图》),描绘了七位姿势不同、着装不同的药师佛。药师佛前,一场盛大的乐舞表演正在"进行",舞伎在地毯上相向起舞,身上衣带飞扬,可能是唐代流行的胡旋舞。

285窟(西魏)· 万神殿

这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西魏大统四、五年,538、539年),也是莫高窟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

第285窟内景

窟内壁画绚丽多彩,除了佛教的神明,还有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伏羲、女娲,《山海经》里的神兽开明、乌获,道教的雷神,印度的飞天、婆罗门教诸神,甚至是西方的太阳神,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将其称为"万神殿"。

伏羲与女娲第285窟窟顶西魏

此窟还保存了敦煌石窟中最早、最有趣的因缘故事画《五百强盗成佛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五百强盗成佛图第285窟南壁西魏

158窟(中唐)· 涅槃窟

这是莫高窟著名的涅槃窟之一,窟内卧着莫高窟最大、最完美的释迦牟尼佛涅槃像,俗称"卧佛像"。佛像长15.8米,右胁而卧,神态安详,唇含笑意,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槃境界。

第158窟 涅槃佛像 中唐

在卧佛像后壁绘有《帝王举哀图》,表现了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各地国王前来哀悼的场景。画面上的人们形象、肤色、服饰各不一样,包括吐蕃、突厥、回鹘等民族以及南亚、中亚等国的王子,反映出唐朝民族关系的密切和国际交往的广泛。

158窟 佛弟子 众弟子举哀悲痛欲绝

61窟(五代)· 文殊堂

此窟是五代晚期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及夫人开凿的功德窟,是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洞窟之一。窟内供养人画像保存较为完整,为研究古代敦煌的历史和古代妇女的服饰等提供了生动的图像资料。

第61窟内景 五代

第61窟藻井中的狮凤纹 五代

最著名的是西壁的《五台山图》,长13.4米,高3.4米,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详细描绘了从山西太原途经五台山到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方圆250公里的地理形势、山川景色以及风土人情,图中的大小城廓、寺院、塔等建筑共一百多处。

五台山图第61窟西壁五代

257窟(北魏)· 九色鹿

此窟以其感人的《九色鹿经变》壁画而闻名。故事讲述了一只美丽的九色鹿救起一个溺水者,溺水者却恩将仇报,带领国王来捕捉九色鹿,最终得到报应的故事。

壁画以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道德教诲,成为敦煌壁画中的经典之作,深受游客喜爱。

九色鹿本生第257窟西壁北魏

3窟(元代)· 观音洞

这是莫高窟晚期最重要的代表窟,也是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俗称"观音洞"。全窟共画观音十二身,均为精品杰作。

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北壁上两幅千手千眼观音全身立像。观音有11面,正面有3眼,背后两侧伸出42只大手,手里拿着不同的法器,大手后面还有600多只小手,组成一个圆轮,每一只手掌中间都有一只眼睛。这些画像线描技艺高超,运笔流畅,一气呵成,对线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千手千眼观音像 第3窟 元代

第3窟龛内 观音像 元

328窟(初唐)· 彩塑精华

此窟是开凿于初唐时期的代表洞窟,西壁佛龛内的群像均为唐代原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龛内塑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身披田相袈裟,造型丰润,神情威严而端庄。

左侧的迦叶像身着水纹田相格袈裟,端严直立,双手合十,双眉紧缩,表现出一位老年高僧庄严虔敬的神情。右侧的阿难像身躯微斜,两手笼于袖内,昂首侍立,面貌丰润,双目微睁,似在出神聆听。两身胁侍菩萨一腿盘于莲座上,一腿下垂,足踏莲花,发髻高耸,面相丰腴,胸饰璎珞,腰围锦裙,造型优美。

彩塑群像第328窟初唐

参观温馨提示

保护优先: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极易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而产生损害。因此景区仅开放少量洞窟供参观,且在洞窟内无灯光照明,禁止拍照和录像。门票选择:正常票可参观8个洞窟,应急票只能参观4个洞窟。此外还提供特窟票供特别爱好者选择。提前预约:建议提前在线预约购票,旺季时尤其需要提前规划。做好功课:参观前可先了解敦煌历史和相关佛教知识,这样能更好地欣赏洞窟艺术。结合数字资源:敦煌研究院建立了"数字敦煌"资源库,许多不对外开放的洞窟可以通过数字方式欣赏,参观前后可上网浏览。

人类的敦煌:跨越百年的心灵共鸣

追随着敦煌宝藏的百年风雨,我们终会发现:这片土地,早已深深牵动着世人的目光。

敦煌宝藏的聚散离合,敦煌学的起伏沉浮,不仅是一段文物的往事,更藏着中华民族百余年的荣辱沧桑——它映照着一个国家曾有的困顿,也记录着我们不懈的寻找与惊喜的发现,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记忆。

来源:曹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