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访第一”到“民生和谐”的剥茧蜕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6:42 1

摘要:赤峰市宁城县铁东街道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辖8个社区居委会、35个基层党组织、124个小区、63个网格、62个党小组、配备楼栋(联户)长339人。针对老旧小区多、物业缺位、信访量大、诉求多元等突出问题,自2024年以来,铁东街道党工委坚持和发展

赤峰市宁城县铁东街道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辖8个社区居委会、35个基层党组织、124个小区、63个网格、62个党小组、配备楼栋(联户)长339人。针对老旧小区多、物业缺位、信访量大、诉求多元等突出问题,自2024年以来,铁东街道党工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融合”强基、“四调吸附”闭环、“四个万家”连心的基层治理体系,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从2023年全县信访量第一到近一年群众零上访,探索出一条具有铁东特色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

健全“三治融合”体系,为基层治理强基赋能

铁东街道以“党建引领、项目支撑、全域治理、全龄服务”为总体思路,擦亮“铁东红・三治融”党建品牌,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赋能基层治理工作。

优化社区大党委设置强自治。在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制、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和社区居民公约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开展“贤达示范共建家园”行动,组建社区贤达队伍,优选144名“两代一委”、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退役军人、社区好人、企业精英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设置流动红袖章、召开现场会、常态联席会商等方式,有效发挥主动议事、随时说事、为民解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社区贤达户”的四级自治架构。

推行帮办代办强法治。一是创新实施“三单三制五级包保”工作法,将“双百”行动清单、重点信访清单、非重点信访清单一次厘清、化存量、做减法,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挂牌督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联队长+社区书记+综治中心”五级包案化解。二是创新组建“三官一律一顾问”队伍,22名“三官一律一顾问”定岗定责,进街道进社区进网格讲法治40多场、解纠纷60余件。三是创新“主动约见”工作法,主要领导累计约见信访人及信访群体40余次,协调30余个县直单位与企业,成功解决征地拆迁、物业纠纷等复杂遗留问题10余起,4名重点信访人息诉罢访,近1年实现群众零越级上访,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开展家风建设强德治。有效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治未病作用,通过建家风场馆、挂治家家训、讲家风故事、评家风典范、开家风专栏等综合措施,打造德治特色品牌。建成全市首个街道家风馆,将古圣先贤家风、红色家风、清廉家风、身边好家风等70个典型融入馆中,打造党员干部群众可观可感可接受教育的固定阵地,让“家风好了、信访少了”成为德治目标,年接待群众3000人。

通过实施“三治融合”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一批重点疑难事项和信访积案得到化解,曾经创下一周签订2个息诉罢访书的纪录;二是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多名信访人成为工作伙伴;三是民风社风持续好转,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四调吸附”做法,为矛盾化解构筑闭环防线

铁东街道党工委以“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为目标,推行“接诉即调,四调吸附”工作法,构建精细化矛盾调解体系。通过社区党组织网格调、综治中心分流调、街道牵头联动调、形成合力专业调等“四级六步”递进机制,形成从群众反馈到群众参与直至合力化解的闭环治理链条,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网格调”确保社区治理抓手实、防线牢。社区作为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第一时间发现并调解矛盾纠纷的重要职责。铁东街道党工委责成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小组组长、楼栋(联户)长、社区贤达、物业负责人、业委会成员、“两代一委”等8类社区层面可调动的治理力量,组建调解队伍,开展常态化矛盾排查,在发现矛盾纠纷或群众反映的诉求后快速响应,立即启动调解程序,开展社区层面固化的“三次调解”。如:2025年6月,天南社区发现房产3号楼下水管道堵塞,通过3次入户调解,最终形成街道、物业公司、居民共同出资的三方共担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管道堵塞、污水倒流问题。社区党组织即排即调、接诉即调,通过“网格调”三步走化解矛盾200余件,形成“发现—调解—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小事不出社区。

“分流调”确保上交事项研判准、行动快。“网格调”阶段未能解决的矛盾纠纷,社区反馈给街道综治中心,综治中心发挥“大脑中枢”作用,组成政法委员、综治主任、司法所长“三人研判组”,迅速做出指令,组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相关站室负责人、人民调解员等力量进行“分流调”。如:京南社区居民因殡仪馆租赁土地租金未及时给付以及土地平整不到位无法耕种问题引发了矛盾。社区“网格调”未能成功解决,综治中心接手后,联合司法所等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后“分流调”,通过与街道民政岗、县民政局、平整土地的第三方进行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矛盾顺利化解。2025年以来,全街通过“分流调”成功调解纠纷20余起,调解周期全面缩短,形成“中枢启动,调解立结”的高效处置机制。

“联动调”确保一般诉求聚众智、有结论。街道坚持实施“五包一”包案化解机制,即包社区的班子成员从排查到化解,再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成为“联动调”的主要角色,由党工委逐级压实责任,针对跨部门、跨领域的疑难纠纷,由街道分管领导牵头组建“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以及“两代一委”调解专班。如:在东方明珠小区物业纠纷处置中,街道分管负责人牵头,组建律师、派出所所长、县综合执法局物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召开协调会,运用“法律解释+政策解读+道德评议”综合方式寻找矛盾化解突破口,最终小区业主生活恢复正常。年初以来,通过“联动调”成功调解纠纷7起,形成“多维介入、全链化解”的攻坚模式。

“专业调”确保重点难事把脉准、解得清。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成立“专业调”化解领导小组,旨在针对重点疑难事项,协调公检法司和事权单位等部门,采取警调、检调、法调等多种方式进行调解。目前街道整合使用力量最多的是执法部门、“三官一律”专业队伍和事权单位。如:天北社区高桥路中段1200米路段遇雨季严重积水,群众反映强烈,街道党工委及时联系住建局等4部门,实地解决问题,现场即做出近期作出改造方案、远期解决平房拆迁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等解决意见,群众由情绪激动改为赞成决策,从而避免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发生。目前已经申请县财政资金60万元,9月份实施改造工程。再比如:京南社区一居民反映征地拆迁利益受损问题,在经过“分流调”本人仍然不服调解的情况下,街道党工委立即介入,组织信访局、法院、检察院、律师、工商银行、社区等进行专业调解,仅用一个中午的时间,作出准确分析和调解结论,充分展示了“专业调”在顶层统筹和多方协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基层矛盾的彻底化解提供了有力保障。

铁东街道党工委实施的“接诉即调,四调吸附”工作法,真正将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实践证明“接诉即调,四调吸附”工作法是铁东街道破解基层矛盾化解难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层级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治理逻辑,真正实现了矛盾吸附在基层、问题解决在源头。

实施“四个万家”行动,为民心安稳架起连心桥梁

2025年8月以来,铁东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90年代初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倡导推行的“四个万家”群众工作方法,以“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为核心抓手,把“主动上门、为民服务”的初心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推动党群关系更密切、治理效能更凸显、群众生活更舒心,变“群众找上门”为“干部去敲门”,切实把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每个角落。

行动中全街600名党员、干部包联1.8万户居民,切实做到“五必访”,即对物业服务满意度、困难家庭、失业人员、重点帮扶对象、矛盾纠纷隐患家庭必访;做到“六结合”,即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物业服务管理提升、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12345热线工单、便民生活圈及就业平台等抓好行动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自“四个万家”行动开展以来,铁东街道8个社区迅速行动,划分53个走访小组,全面铺开走访工作。各小组深入居民家中、辖区单位,严格落实“不漏一户、进门见人、全面知情”要求,一边细致分类汇总居民反馈、细化排查数据,一边聚焦物业服务质量、辖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完善、民生保障服务等群众高频关切问题,精准锁定并梳理群众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关键小事”。截至目前,累计走访居民1.4万余户,排查各类问题207件,其中诉求类问题192件,已解决146件,解决率达76%;矛盾隐患类问题15件,已化解13件,化解率87%。

与此同时,2024年以来,累计争取县财政资金900余万元,实施城中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装铺巷道、实施给排水工程、安装路灯、修建公园等,惠及2个社区1200户4200人。开展“急难愁盼”大起底,累计投入164 万元,解决63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投入50万元,配套更新小区基础设施。募集爱心捐款9.7万元,为71户困境家庭送温暖。实施“一小区一物业”物业全覆盖治理提升行动,利用半年时间成功实现73个“三无”小区引进专业物业公司,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开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智慧就业平台”,建成社区经济3处,其中仅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总站半年来推荐稳定就业岗位700余人。通过真情投入为民办实事,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身边变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把群众诉求解决在当下,让急难愁盼变成满意笑脸,赢得了民心赞誉,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有效筑牢了基层治理根基。

铁东街道通过“三治融合”“四调吸附”“四个万家”系统性治理创新,实现了从“治理难点”到“示范样板”的转变。不仅成功破解了“三无”小区治理、复杂矛盾化解等顽疾,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更是取得了显著提升,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和赤峰市、宁城县政法委的认可和推介,并在《人民网》《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刊登。铁东街道的基层治理实践深刻表明: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注重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持创新思维,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创造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的治理方法;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深刻洞察和把握新时代基层群众工作规律,通过系统谋划、健全机制,推动破解治理难题。铁东街道的基层治理“344”工作法切实有效地为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