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士伯尔尼大学共同承办的“中欧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合作论坛”在张江科学会堂顺利召开。作为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坛以“医学影像与AI的前沿交叉”为核心主题,致
9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士伯尔尼大学共同承办的“中欧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合作论坛”在张江科学会堂顺利召开。作为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坛以“医学影像与AI的前沿交叉”为核心主题,致力于汇聚中欧顶尖智慧、探索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发展边界、为人类健康事业注入新动能。
作为跨国界专业学术交流盛会,本次论坛特邀中、瑞、德等国内外20多位专家教授出席,其中包括4位中外籍院士等顶尖学者,充分彰显了论坛在该领域的核心影响力。专家们通过分享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解读前沿学术观点,围绕该领域研究进展、实际应用与未来发展等关键维度作专题报告及圆桌交流研讨,为全体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水准学术盛宴。论坛通过线上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线下参会人数累计超二百人。
上海市科委生物技术和医药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曹宏明首先代表主办方向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远道而来的与会嘉宾致以诚挚欢迎。他指出,本次论坛聚焦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前沿方向,汇聚了中欧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通过分享与探讨技术突破和应用实践,能有效推动双方在产学研领域的深度合作;当前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已显著提升了新药研发效率与疾病监测效能,而上海在人工智能与医疗交叉融合方面的探索,更为上海及全国AI医疗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方案”。此外,论坛主题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中外专家交流,有望在学术研究与产业合作层面取得丰硕成果。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徐金富向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教授嘉宾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与最衷心的感谢。他强调,由同济医院承办的本次中欧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合作论坛,既是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亮点,更是推动中欧在该领域深度合作的关键桥梁。论坛不仅为行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在促进医学影像多维度合作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期待通过这一平台,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共同应对全球卫生健康领域的挑战,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同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章小清也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线上线下积极参与论坛的与会者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中欧双方联合搭建的这一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学术平台,为技术开发者与医疗实践者提供了协同创新的机会,有助于共同开发更精准的影像诊断工具、更有效的诊疗方法及更智能的影像管理系统,是汇聚全球智慧、推动该领域快速发展的绝佳载体。未来,随着中欧在该领域合作的持续深化,有望成为全球医疗创新的引领者,大幅加速技术创新进程,为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与实际收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感谢。他指出,当前AI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为医学影像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本次论坛作为高水平交流平台,汇聚了中欧医学影像AI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各方将围绕该领域的前沿技术、临床应用场景、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应对策略展开深入探讨。他坚信,通过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必将激发更多创新灵感,为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论坛主体议程分为三个核心部分,第一部分以“医学人工智能突破”为主题,由同济医院眼科主任毕燕龙主持。
在该环节中,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联影智能CEO沈定刚教授,围绕“将人工智能整合到临床工作流程中:从图像采集到疾病诊断”为主题分享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青胡振华教授,聚焦“智能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展开专题报告;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伊萨尔医院眼科研究负责人Ali Nasser教授,以“将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性整合到介入医学中:一种整体视角”为核心进行讲解;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培军教授,分析“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健培科技董事长兼啄云智能创始人程国华,则围绕“人工智能医院的建设与运营”分享实践经验。
·
论坛第二部分聚焦“医学人工智能临床转化”,由伯尔尼大学人工智能与转化诊疗实验室主任施匡宇与同济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吴珩共同主持。
德国科学院院士Roland Eils教授,围绕“通过人工智能建模解锁健康数据助力疾病预测与预防”主题作报告;德国科学院院士Wolfgang Weber教授,以“CT,PET, MRI-自20世纪60年代水平起的AI工作流程”为核心展开分享;瑞士伯尔尼大学核医学科主任Axel Rominger教授,解读“人工智能在核医学中的潜力”;香港大学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专家Benjamin Becker教授,探讨“人工智能启发的人类有意识情绪神经解码与社会情感脑对人工智能的解码”;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蒋舸教授,分析“寻找AI医疗服务中的最小成本负担者”;德国慕尼黑工大计算社会学研究所Dominic Lammert教授,则以“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中欧在可信医疗人工智能的合作”为主题分享观点。
·
论坛最后阶段,在同济医院院办副主任马文静的主持下,滕皋军院士、沈定刚院士、Alexis Vlachimos教授、Dominic Lammert、蒋舸教授、程国华等中欧顶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圆桌讨论。各位专家围绕“当前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瓶颈”“如何在复杂领域提升人工智能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鲁棒性”“加强核素探针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公司与医院、研究机构之间应如何加强合作”“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如何平衡其潜力与风险”等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焦点问题,展开深入且高效的交流研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观点、建议及研究方向。
浦江创新论坛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平台。本届论坛以“1+1+30+2+2+X”场系列活动备受瞩目。其中,中欧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合作论坛的顺利举办,标志着中欧在该领域的合作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进一步推动了医工交叉学科的持续创新。这不仅夯实了上海在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领域的创新策源地位,也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支撑。在中欧顶尖专家学者的引领下,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持续深入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日益完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实现新突破、加速落地应用,并迈向新发展阶段。
图文|外事办公室、医学影像科
编辑|张鹰妮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