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类糖尿病不同于1型与2型糖尿病,于1955年被首次描述,最常见于低中收入国家体重指数
4月8日,在2025年世界糖尿病大会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正式将“营养不良相关的糖尿病”命名为“5型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不同于1型与2型糖尿病,于1955年被首次描述,最常见于低中收入国家体重指数,患者常被误诊为1型糖尿病,尽管血糖水平较高、胰岛素需求高,但却不会出现酮尿症或酮症。患者在确诊后往往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营养不良相关的糖尿病”列为一种独特的糖尿病类型,但在1999年又取消了这一类别,理由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缺乏导致糖尿病的证据不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Meredith Hawkins一直致力于5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她指出,营养不良相关的糖尿病在历史上一直未得到充分的诊断与了解,IDF将其认定为5型糖尿病,是提高人们认识这一疾病的重要一步。
Hawkins等进行的研究显示,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5型糖尿病患者内源性葡萄糖生成量明显降低,葡萄糖摄取明显升高,内脏脂肪组织与肝细胞脂肪明显减少。
这与之前认为的“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观点相矛盾,而且这类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存在严重缺陷。
Hawkins指出,区分1型与5型糖尿病很重要,对于5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注射过多的胰岛素会导致患者快速死亡。
目前尚无治疗5型糖尿病的明确指南,但是一些证据表明,极少量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能最有效。
吕军医生:这种糖尿病不需要严格控糖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吕军医生在其公众号“吕军医生”发文介绍,要了解5型糖尿病,就要知道它的发现历史。5型糖尿病的发现历史就像一部医学侦探小说,充满了曲折和意外。
早在1945年,印度医生V. S. Sajani就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地一些极度消瘦的年轻人血糖异常升高,但他们明明穷得连饭都吃不饱。
这些患者大多是十几岁的男孩,骨瘦如柴却血糖飙升,更令人困惑的是,给他们注射胰岛素后病情反而恶化,甚至有人因此死亡。
当时医学界只知道1型和2型糖尿病,这种特殊病例让医生们束手无策,Sajani医生将其命名为"热带糖尿病",可惜时逢战乱,这个发现并未引起医学界重视。
到了1960年代,非洲尼日利亚的医生John Hugh-Jones和H. C. Trowell也发现了类似病例。当地一些极度贫困的青少年虽然瘦得皮包骨,却出现了糖尿病症状。
医生们注意到这些孩子大多以木薯等营养匮乏的食物为主食,怀疑这种糖尿病可能与营养不良或食物毒素有关,但始终找不到确切证据。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终于承认了这种特殊糖尿病的存在,正式命名为"营养不良性糖尿病"。
本来这是个很好的研究契机,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WHO突然在糖尿病分类中删除了这个类型,理由是证据不足。
这个决定导致此后20年间,全球医生都将这些患者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错误的治疗方式让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转机出现在2012年,印度糖尿病专家A. Ramachandran团队的研究揭示了这种糖尿病的独特之处:患者的胰腺严重萎缩但并非自身免疫攻击所致,他们的问题不是胰岛素抵抗而是胰腺功能完全衰竭。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这种由营养不良引发的糖尿病确实与众不同。
202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终于为这个被忽视70年的疾病正名,正式将其列为5型糖尿病。
这个认定意味着全球医生将重新认识这种主要影响亚非贫困地区青少年的疾病,未来治疗的重点将从单纯降糖转向先改善营养状况。
这场跨越世纪的医学谜案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无数贫困地区的患者将因此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这段曲折历史的了解,大家也对5型糖尿病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种糖尿病主要发生在极端贫困地区,以青少年多见,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希望这个认定,能让更多的糖尿病专科医生了解这种疾病,造福更多糖尿病患者。高珊医生:国内5型糖尿病病人并不多
“目前,国内此类分型病人并不多,并且在临床认定中,医生也会有所区分,但是此次新分型的认定,可以更加推动该类型糖尿病临床诊疗标准化,避免误诊为2型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还可促进针对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开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提醒,该认定也提示公众,一旦确定此类糖尿病,要避免极端控糖,不应过度限制饮食,需保证营养均衡,关注全身健康。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来源: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