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文化+消费”吸睛又吸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17:51 1

摘要:甘肃馆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为主题,整体造型现代大气又充满甘肃特色,将甘肃的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以丝路文化为脉络、敦煌元素为点缀,处处展现着甘肃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漫步消博会各大展馆,各式各样的消费品琳琅满目,展示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甘肃馆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为主题,整体造型现代大气又充满甘肃特色,将甘肃的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以丝路文化为脉络、敦煌元素为点缀,处处展现着甘肃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现场展出的铜鹿。

展台上,形态逼真的铜鹿、优美典雅的铜版画、精致厚重的铜镇尺、古色古香的香薰炉等造型各异,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的铜制工艺品选用白银地区优质的铜材为原料,由工匠纯手工精制而成,既有传统艺术的生动体现,也有现代工匠的全新设计,有收藏价值,也有实用价值。”白银林兰铜艺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艳萍说。

白银素有“中国铜城”之美誉,铜工艺是白银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一,当地对于铜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2年,林兰铜艺被评为省级非遗工坊,马艳萍是铜锻制技艺的第四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白银林兰铜艺制作的铜制工艺品。

在马艳萍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铜制工艺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我们制作的这一款铜版画,以前就是作为一件单纯的铜版画摆在柜台上,除了欣赏之外,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我们现在把铜版画和蓝牙音箱做了一个融合,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用来听音乐,这就有了实用价值。”

近年来,马艳萍带领团队努力打破人们对非遗“只能看,不能用”的刻板印象,让铜制工艺品变得可看、可听、可用,逐渐跻身国货潮品之列而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欢。

为将中国传统铜器制作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认识非遗、热爱非遗,马艳萍设计开发了一系列铜工艺品,有紫铜精铸、书画至宝、文创产品等十二大类2000余个品种。林兰铜艺也不断亮相各大展会,影响持续扩大。

今年,是马艳萍第三次参展消博会。“消博会现场,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创作者前来观展,我希望通过和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给我们的创作带来更多新的思路,让我们能够做到和时代同行,创作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喜好的好作品,让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马艳萍说。

在“特色精品”展示区,各式各样的庆阳香包造型别致,呆萌可爱,庆阳香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着香包的制作过程,吸引了许多客商驻足观赏。

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传统民俗手工艺品,因其造型多样,针法细腻,色彩艳丽,承载着美好祈愿,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文化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借助现代营销方式‘出海’,才能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张煜瑶说。

甘肃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庆阳香包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当前,国货潮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我们的敦煌文化元素,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我们也积极坚持走出来,把庆阳香包这种传承了千年的民间艺术推到大众面前,让我们香包的创作和市场接轨,让庆阳香包也火起来。”张煜瑶说。

各式各样的庆阳香包。

“这是我们和东阿阿胶合作定制的一款产品。”张煜瑶指着展台上一款灵动可爱的小毛驴造型香包告诉记者。近年来,庆阳香包频频尝试跨界合作,例如,他们和东阿阿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东阿阿胶定制了很多小毛驴造型的香包用以企业文化宣传。2022年,正值虎年,他们又和肯德基进行了合作,在肯德基的套餐里面定制了一款可爱的小老虎造型香包,受到了顾客的喜欢,也带动了庆阳香包的订单式销售。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订单式销售新模式,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大力度推行标准化手工制作,简单来说,就是把香包制作的流程分解开来,有人专门负责刺绣,有人专门负责粘贴,有人专门负责缝制,这样下来,手工艺产品的创作效率大大提升。

在标准化生产的模式下,他们还将香包设计成材料包,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创作出一个符合自身个性的香包,这让客户有了参与创作的体验,大大提升了客户的满足感。(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