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50年代,苏联帮中国搞的156项重点工程。那时候中国刚建国,工业基础薄弱,苏联专家带队,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起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厂这些大项目。那些工程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底子,从钢铁到机械,一条龙搞定,让中国从农业国起步往工业国转。转眼半个多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帮中国搞的156项重点工程。那时候中国刚建国,工业基础薄弱,苏联专家带队,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起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厂这些大项目。那些工程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底子,从钢铁到机械,一条龙搞定,让中国从农业国起步往工业国转。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俄罗斯主动找中国合作,学着怎么振兴自家工业。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立马扔出一堆制裁,冻结俄罗斯资产,切断高科技供应,俄罗斯经济一下子被卡脖子。能源出口虽还能卖,但工业领域,尤其是民用制造业,产能跟不上。俄罗斯军工还凑合,可汽车、电子这些就露馅了。俄罗斯政府赶紧推进口替代政策,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就开始酝酿,到2024年更是一鼓作气,出台税收优惠、土地补贴,鼓励本地生产。
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这是新高。中国对俄出口1154.99亿美元,增长4.1%,进口1293.205亿美元,降了0.7%。虽说增速放缓,但稳定在高位。俄罗斯卖给中国的多是能源、木材、化肥,中国卖过去的则是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这些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火了,长城、奇瑞这些牌子销量不断上涨,2024年出口超50万辆。俄罗斯产能跟不上,就得从中国进口部件组装,本土化生产。
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阿列克谢·达赫诺夫斯基在2025年1月的一次采访里直言,中俄不止要扩大贸易,得往工业深度走。俄罗斯企业想在中国投资,中国企业也去俄罗斯建厂。他提到,俄中商界正帮对方拟定本地化方案,在中国帮俄罗斯企业家,在俄罗斯帮中国企业家。达赫诺夫斯基还说,2024年贸易额没降,还小幅增长,得益于企业创造力。海关数据也证实,2024年前11个月贸易额2224.74亿美元,同比增2.1%。俄罗斯产品在中国热卖,产能不足,就得提升工业能力,中国正好提供中间产品。
俄罗斯的进口替代政策是关键。政府成立进口替代委员会,覆盖20多个行业,重点是制造业。2024年,俄罗斯地方出台多项优惠,吸引中企投资。比如,税收减免、简化审批,中企去俄罗斯设厂,帮他们组装最终产品。俄罗斯想实现国产化,但缺技术,中国有完整的供应链。拿汽车来说,俄罗斯计划2024年产2.5万辆电动车,建9000多个充电站,到2025-2030年更进一步。中国电池技术领先,中企如比亚迪、宁德时代提供部件,俄罗斯工厂直接用上。冲突三年多,俄罗斯经济韧性来自这儿,2024年前7个月出口2410亿美元,进口1531亿美元,顺差增20.2%。亚太市场出口增8.5%,中国是主力。
2024年5月16日,中俄发表联合声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强调互利合作。2024年7月24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工业合作分委会第九次会议在莫斯科开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和俄罗斯工业贸易部部长阿里哈诺夫主持。会议讨论能源、制造项目,敲定协议,推动中企在俄投资。2024年8月22日,中俄总理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重申,中俄视彼此为优先伙伴,合作不结盟、不对抗。2025年4月30日,中俄签2025年能源合作路线图,原油贸易增到3000万吨,中国稳坐俄罗斯最大原油买家。
50年代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帮中国建了14个钢铁厂、7个石油厂、5个电力厂等,投资16亿卢布,专家上万。中国用这些基础,发展成世界工厂。现在俄罗斯工业落后,军工强但民用弱。2024年,俄罗斯制造业转型,强化进口替代,提高进口车报废税,抬高成本,逼企业本土化。中国企业抓住机会,2024年对俄投资增,建合资厂。俄罗斯从西方转向东方,依赖中国工业链。达赫诺夫斯基在2025年7月9日第九届中俄博览会上说,博览会展示俄罗斯工业成就,也为深化合作提供机遇,已办九届,吸引力大。
而2025年数据也佐证转变。1-5月,中俄贸易额887.96亿美元,同比降8.2%,但这是调整,中国对俄出口降6.6%,进口降9.5%。上半年贸易额1064.88亿美元,降9.1%。虽下降,但结构优化,中国出口机械增加,俄罗斯进口能源稳定。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贸易额达3000-3500亿美元。
俄罗斯学中国不光工业,还带军事。2025年6月10日报告说,中俄国防合作深,俄罗斯战机用中国部件,中国得俄罗斯敏感技术。贸易数据显,2024年中国对俄出口军民两用品增加。俄罗斯视中国为头号伙伴,经济军事实力互补。
这转变让俄罗斯心服口服。过去苏联是大哥,现在中国实力超,全球第一制造业国。俄罗斯产能不足,产品热销中国后跟不上,得中国帮扩产。地方政策吸引中企,2024年中企在俄投资数十亿,建厂填空白。俄罗斯从贸易到工业合作,主动求教。
而俄罗斯甘愿转变角色,向中国取经,中国工业绝对实力摆那儿,俄罗斯经济压力下,只能靠东方伙伴。未来,航空、数字领域扩展,贸易稳增。俄罗斯通过中国,振兴工业,像当年中国学苏联一样。
来源: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