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幼小衔接教育竟买回来“毒教材”?家长怒了:良心坏透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5:20 1

摘要:她孩子读幼儿园大班了,即将面临读小学,于是便给孩子买了一些“幼升小”衔接教育的书籍,其中一本的内容包括汉语的拼读、图文识字、课堂同步、场景造句以及对应的英语单词等。

为了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取得好成绩,现在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超前学习,还没有上学就教孩子很多东西,会买回来很多启蒙和衔接教育的书籍。

但是现在的出版市场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可能买回来“有毒”读物,浪费钱不说,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令人防不胜防。

近日,一位家长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她孩子读幼儿园大班了,即将面临读小学,于是便给孩子买了一些“幼升小”衔接教育的书籍,其中一本的内容包括汉语的拼读、图文识字、课堂同步、场景造句以及对应的英语单词等。

原以为,就这么一本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幼升小”衔接读物,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才对,可当她翻开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跳起来狠狠扇编写者和出版商的耳光。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里面的内容实在令人难以恭维。

一般幼儿类读物,都会使用一些美好的事物形象或者积极向上的措辞的,来引导孩子的“真、善、美”。但是她买到的这本书,使用了很多消极、黑暗、恶毒的词句,在她看来根本不适合给小朋友阅读。

比如:解说“可”字,里面的造句是“这项政策荒唐可笑”;“西”字,造句是“受伤者命归西天了”;“后”字,造句是“交易是在幕后做的”;“阵”字,造句是“我军放弃了阵地”;更恐怖的是,“吗”字的造句竟然是“吗啡是一种精神药物”!

该家长将自己的发现分享到网上,并质问编写者和出版商“到底想干什么”、“良心坏透了”。

看到这位家长分享的内容后,网友们也引发了热议。大家在指责编写者和出版商“别有用心”、“为了赚钱毫无底线”的同时,也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管,杜绝“有毒”读物祸害我们的孩子。

客观来讲,这位家长指出的那些内容,确实不适合出现在儿童读物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吸收能力强,却缺乏识别能力,好的、不好的事物和观念都会一股脑被吸收,并植入他们的思维里,最终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

作为启蒙类读物,在编写内容时,应该将帮助孩子们树立“真、善、美”的观念为前提,为他们健康、平和的人生打下基底,无论是里面出现的图像还是文字,都应该是美的、和谐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而不应该是“这项政策荒唐可笑”、交易是在幕后做的”、“吗啡是一种精神药物”具有不良导向的内容。

这件事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出版市场存在漏洞,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加强行业规范,严厉打击不良读物的传播,严肃处理相关单位以及责任人,坚决消灭不良读物的产业链,让我们的孩子免受毒害。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来源:考林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