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炸山”彻底反转,全网震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4:57 1

摘要:狂妄自大的姿态,让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一夜之间变成人人喊打的落汤鸡。

狂妄自大的姿态,让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一夜之间变成人人喊打的落汤鸡。

对自然最大的敬畏,不是办一场烟花秀,而是少些作秀。

对高原生态最大的保护,不是宣称“可降解”,而是不去打扰。

始祖鸟、蔡国强致歉

官方深夜通报

9月19日,始祖鸟携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做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

图源:微博

始祖鸟说这是“致敬自然”的艺术创作,结果干的事情却是“炸山”。

图源:微博

消息一出,公众炸锅: 在世界屋脊燃放烟花,这算不算披着艺术外衣的破坏?

回到9月20日,面对汹涌质疑,始祖鸟并不认错,第一反应是自证“合规”:活动“在科学评估和严格指导下进行”,“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然而,官方随即通报: 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依法依规处理。

图源:云端珠峰

接着熟悉的一套来了:宣传视频下架、活动贴文删除、艺术家相关视频撤回。

随后,始祖鸟发布“致歉信”,承认“考虑不周”,并承诺“根据评估结果采取补救行动”。

图源:始祖鸟

同一时间,始祖鸟官方还发了英文版道歉,表述为:

“我们正在直接与涉事本地艺术家、 我们的中国团队沟通解决此事 ,同时也将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以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潜台词就是把争议的锅,递到了“中国团队”和“本地艺术家”手里,品牌总部保持优雅的“第三人称”。

这不是道歉,这是切割。

最让人愤怒的是,艺术家方面发布的不是“致歉信”,而是一份《说明》:

“9月19日,《升龙》在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完成,引发公众对于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对此,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虚心接受所有批评……如确有环境影响,我们愿意尽全力采取补救恢复措施。”

图源:微博

关键在那句“如确有环境影响”,这场烟花都点到雪山脚下了,还在讨论“是否有影响”。

这种表述,不仅让道歉显得苍白,还透出一种轻慢:我们承认你们的感受,但我们不承认事实。

始祖鸟惹众怒

母公司安踏大跌

首先需要解答的是我们公众为什么怒?

因为青藏高原不是别的地方。它是亚洲水塔、是世界屋脊、是“地球第三极”,冻土碳储量占全球约15%,栖息着数千种高等植物和数百种珍稀动物。

图源:b站

在这样的地方,游客捡拾一张纸都不敢马虎,一个户外品牌却在这里点燃“艺术烟火”。

据了解,当地村民也表示:

我们的切身感受是,这不仅影响环境,也惊扰了村民,而且味道很浓,大家担心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动植物。”

图源:微博

有网友一针见血:

“我们过年放个鞭炮都得在指定区,艺术家却能在雪山放烟火?”

先是否认,后被通报,再道歉里夹带切割。

对高度敏感的生态议题,任何一句“合规评估”“可降解材料”都像是往火上泼油。因为公众要的不是流程,而是最朴素的常识——在高原,就别搞烟花。

那么,为什么始祖鸟敢这么做?说白了,是被自己讲给自己的故事冲昏了头。

近几年,始祖鸟在中国几乎被神话: 一件衣服动辄五六千,“中产三件套”离不开它,甚至吊牌都能炒到几百块。

于是品牌逐渐走入误区:真以为自己行了。讲点自然、讲探索、讲文化,高大上的消费者就会买账。

可时代早变了。今天的消费者对这套话术的接受度在下降,对环保、责任与价值观的一致性更敏感。

再看两边的说辞。

品牌说“高山是重要户外元素,要通过艺术探索让更多人了解高山与在地文化”。

艺术家说“借烟花和龙文化展开人、自然、宇宙的对话”。

听起来浪漫,落到地面就是:硝烟、残渣、噪音和对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扰动。

艺术不是免罪金牌,艺术需要边界。

营销也一样,品牌创意不是“免审批通行证”。在喜马拉雅燃放烟花,再漂亮的词也盖不住“破坏”的事实。

这样的结果也毫不意外,始祖鸟母公司安踏当日股价大跌。

不少网友表示: 再也不买始祖鸟了。

图源:股市通

烟花散尽,账要算

监管会介入,品牌会道歉,艺术家会“评估影响”,流程一项项走完,不代表信任自动恢复。

在环保成为共识的今天,谁轻视这条红线,谁就要付代价:监管的、市场的、行业的。

对始祖鸟而言,补救不等于“赔几棵树”。真正的补救,至少有三步。

其一,先停,再说清。

停止一切可能对当地生态造成二次干扰的传播与落地动作,配合权威第三方做足评估,结果不回避、不选择性公布。别再用“如确有影响”这种语气。既然选择在公众最敏感的地方做事,就要承担最高标准的证明责任。

其二,把“全球总部”请到前台。

别再让“中国团队”背锅。谁拍板、谁审批、谁评估、谁在场,透明讲清楚。

高端品牌在中国获益巨大,就该用同样响亮、诚恳的全球口径面对中国消费者。这不是面子,是责任。

其三,做减法创意。

今后所有涉及自然保护敏感区的活动,优先采用“零扰动”的表达:空镜头、影像叙事、声音设计、时间切片、与当地守护者的共创记录……

艺术不是只有烟花一种语言,创意从来可以克制。对自然最好的敬意,是让自然自己说话。

更重要的是,趁这次疼,彻底复盘品牌的“边界感”。

以后评价每一次营销,不只看“声量”“势能”,也看“扰动指数”:是否进入生态敏感区?是否有噪声、光污染、碳排放增加?是否引发不可逆风险?

这不只是始祖鸟一家的必修课,也是整个行业的必修课。户外品牌卖的不是“更贵的布”,而是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越是讲“专业”“极限”,越要对自然怀有敬畏。谁越界,谁就会被市场请下场。

最后,在此引用作家李娟对此事的评论作结:

9月22日凌晨,《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发文《气得编不出标题》:

“大约七八年前,有人问我对于蔡国强的烟花装置艺术的看法。当时我这样回答:“对于所有刻意追求效果,追求规模的艺术创作,我觉得都应该保持警惕。”非常关注这两天喜马拉雅升龙事件。

刚刚刷到一个说法,说这种烟花秀是大地艺术的一种。

提到“大地艺术”,就更加愤怒,为着这世上所有傲慢的,贪婪的,打着大地艺术的名义伤害大地的“创作”行为。

真正意义上的大地艺术,往往创作于麦田中和雪地上。

它们之所以震颤人心,不仅仅因为它们有着壮观的视觉效果。更因为这种壮观的视觉效果与其短暂脆弱的生命形成反差——秋天来了,麦地会收割;春天来了,雪地会融化。一切如流星划过天空。

真正的艺术家们,耗尽心血却最终不曾在大地上留下任何痕迹。

真正伟大的作品,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不知再说些什么。

强烈谴责,不胜痛心”

来源:财经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