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关于内需消费的政策催化层出不穷。很明显,市场反弹已步入第二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消费会成为最大的主线吗?下面,就和大家深入探讨一番!
最近,关于内需消费的政策催化层出不穷。很明显,市场反弹已步入第二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消费会成为最大的主线吗?下面,就和大家深入探讨一番!
大家留意文末部分,本篇的精华尽在其中,可千万别错过。
一,主线是什么?
市场反弹已至第二阶段,行情由普涨轮动逐步转向主线聚焦。而就在昨夜,内需消费领域再迎诸多利好:
SW部透露,将加速推进离境退税等政策优化方案的落地实施 。
CZ部、SW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 2025 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发展数智化供应链,培育品牌连锁、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创新业态。
国新办定于下周一 15 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相关内容。
昨日内需消费板块出现有趣现象:一致魔芋、两面针、三只松鼠等名称暗含数字的个股异动,市场戏称数字玄学行情,令人咋舌。
近期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大消费领域存在两大核心机会:一是针对年轻群体的悦己型消费,涵盖 IP 衍生品、宠物经济等细分赛道;二是主打高性价比与差异化的特色消费,像带麻酱口味的网红魔芋零食就热度飙升。
面对众多标的,在板块普涨难度较大的背景下,究竟该如何精准选股?
二,看清现实情况
今年以来,消费领域政策频出。自 1 月 13 日开启的这波行情至今,消费板块近 800 只个股中,真正实现上涨的究竟有多少呢?
经观察不难发现,消费股并非普涨格局,涨幅可观的个股不足 200 家,占比仅约四分之一。所以,不能只因政策催化,就认定消费板块必将迎来普涨。
多数人习惯用惯性思维思考,而这恰恰容易被机构资金利用。关键在于,我们得看清哪些股票才是机构资金真正布局的对象。有人或许觉得,只有等行情结束,才能知晓彼时的资金流向。
实则不然,借助大数据,我们便能洞察机构资金的动向。资金只要有所动作,便会留下痕迹。以如下两只股票为例 :
上方图表展示了「武商集团」与「华联股份」的交易行为数据。同属消费板块,为何前者涨幅近 20%,后者却不涨反跌?
重点关注图中的橙色柱状图,其代表「机构库存」数据,直观反映机构资金交易的活跃程度。机构资金活跃周期越长,意味着其看涨预期越强。
不少投资者在看到消费利好消息后,便认为板块个股皆能上涨。然而一轮行情过后,同属一板块,有人盈利,有人却亏损。
实际上,决定股价涨跌的并非消息本身。从数据可见,左侧股票的「机构库存」持续保持活跃,而右侧股票的「机构库存」已明显消失。
一个被机构资金青睐,一个被机构资金抛弃,最终走势自然大相径庭 。
三,机构资金的小动作
上述仅是单只股票的案例,而面对市场中众多标的,与其每日紧盯股价涨跌,不如深入洞察机构资金的真实动向。具体可参考下图:
从上图可知,截至昨日收盘,市场中呈现出机构库存的个股数量不足 1000 家。值得留意的是,连续多日拥有机构库存的个股超过 800 家,且具备 4-5 日机构库存的个股数量已连续多日呈现增长态势。在这背后,机构资金到底有着怎样的新布局与动向呢?具体可见下图 :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来源:扁豆看世界